香港三日行(六)(志蓮淨苑)

離開黃大仙廟以後,就去志蓮凈苑,走路大約五分鐘就到了。
其實我們是先去志蓮凈苑前面的南蓮園池,師姐表示,這裡是政府和志蓮凈苑共同維護的。
這裡有許多珍貴的樹木和石頭,環境非常優美,寧靜的氣氛,和黃大仙廟的人聲鼎沸,完全不同。
能夠在香港鬧區有這麼一大片淨土,真的很不容易。























在美景裡面逛了十多分鐘,才抵達志蓮凈苑,身心彷彿都已經被洗滌了一次。

志蓮凈苑很認同慈濟,和慈濟蠻有因緣的。志工曾經到志蓮中學關懷,他們也來慈濟分會參訪。

這裡的文物流通處,可以看到上人還有印順師公的著作。

















**********************************************************

以下是網路搜尋的資料:

《志蓮凈苑》
志蓮凈苑是香港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院、佛教志蓮小學、佛教志蓮中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此外,志蓮淨苑亦定期舉行法會。

志蓮淨苑的院址位於香港九龍鑽石山志蓮道五號,該院寺堂以仿唐代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志蓮淨苑亦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十方叢林」,為從各地而來的各方女高僧提供修道場所。
1934年由葦庵法師和覺一法師,在藍昌源等居士協助下,成立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作為供僧侶清修的場地。由於大量難民隨著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

1980年代,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藝術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首先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隨著是佛寺、學校、蓮苑等。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啟用


《南蓮園池》
南蓮園池(Nan Lian Garden)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鑽石山鳳德道60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公園,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公園佔地約35000平方米,以唐代園池為建築藍本,2003年興建,2006年11月14日由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聯同香港佛教聯會會長釋覺光長老主持開幕典禮,15日正式對外開放。

南蓮園池的所在地原為木屋區,因香港政府在1980年代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並擬作休憩用途。市政局計劃將該地闢為斧山公園,並配合鄰近的志蓮淨苑作仿唐公園的設計,然而原先由建築署提出的園林設計與志蓮淨苑格格不入,工程的設計、建造及監督其後交由志蓮淨苑負責,並在落成後營運公園,但擁有權歸政府全權所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

斧山公園第一期-「東蓮園」和「西蓮園」於2000年落成,但第二期的南蓮園池工程則由於市政局於1999年解散,加上香港特區政府當時面臨龐大財政赤字而受到延誤,預定地一直被空置。同時,志蓮淨苑兩次提交的設計方案,造價均遠高於政府預算,建造方案被多次修改。南蓮園池最終於2003年動工,總造價為2.45億元,政府承包其中1.77億元,餘下由志蓮淨苑捐建。

南蓮園池由志蓮淨苑負責管理及營運,為期五年。期間,志蓮淨苑將每年向政府收取1元作為象徵性管理費用。

設計概念
南蓮園池以山西省新絳縣,隋唐郡府園林絳守居園池為藍本,並根據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及學者專家的研究為依據,重新建構唐代園林的藝術特色。南蓮園池的佈局以水為主體,堤谷地貎為骨架,花木柏槐等植物為主題,輔以供游憩的園林建築物,按唐代詩人柳宗元提出的「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原則,構成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園林風貌。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台灣時間周一至周五
22:3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倪銘均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HINET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