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心好願轉好命(67)(行為也能改變潛意識)

 

《科學人》雜誌2014年第1442月號,有一篇很棒的報導「潛意識左右人心的潛在力量」。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239517289

當中還有一篇文章「行為也能改變潛意識」,撰文是張仁和,摘錄部份內容。

 

行為也能改變潛意識

撰文/張仁和

 

1.    早期的哲學觀點常認為身心二元對立,然而這樣的區別論述,在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中似乎面臨挑戰。近期研究顯示,肢體動作會帶有心理意涵,甚至能誘發潛意識行為,例如在日常生活常見的「推」與「拉」動作,便是一組具有物理和心理雙關特性的行為,而「推」與「拉」不僅能影響潛意識,甚至還可以應用到心理治療。

2.    「推」就物理行為來看,即是讓自己與某個目標物拓展出一段距離;就心理意涵而言,則帶有自己不喜歡或是抗拒的感受,即蘊含著「迴避」傾向的動機。相對地,「拉」則是讓自己和某個目標物縮短距離,在心理意涵便是帶有喜歡或是接受的感受,即蘊含著「趨近」傾向的動機。

3.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維爾斯(Reinout W. Wiers)和拉德邦大學的林克(Mike Rinck)分別藉由一系列的實驗來回答這些問題。首先,維爾斯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搖桿,讓受試者可以進行推與拉的動作,有趣之處在於這個推拉的動作,也會實際影響受試者看到電腦螢幕上圖片的變化:當受試者「推」搖桿時,螢幕上的圖片會有變小、淡出且遠去的效果,反之,「拉」搖桿時圖片則會變大、漸入且接近;於是乎,「推」便對應到了「迴避」(畫面變遠),「拉」則對應到了「趨近」(畫面變近)。之後,他讓受試者針對與酒有關(例如酒精飲品)的圖片進行推和拉的行為測試。結果發現有酒癮傾向的人,比起一般沒有酒癮傾向的人,看到與酒有關的圖片時,拉的反應速度遠遠快於推的速度,這可能透露出有酒癮傾向的人對於酒的態度是想要趨近。

4.    另外在實驗中要求他們看到酒飲圖片時只能「推」搖桿,而不能拉搖桿,看看經由短期的密集訓練(每次約15分鐘、連續進行四天),是否能夠降低受試者對於酒的喜好。結果發現,相較於對照組(例如沒有進行任何訓練的酒癮患者,或是用汽水圖片而不是酒飲圖片進行推桿動作),這樣的訓練讓酒癮患者產生了改變。他們看到酒飲圖片時,拉的速度不再快於推的速度,而在問卷調查上也表示對酒精渴望的程度顯著下降。最後,這群「體驗推開動作」的酒癮患者,一年後的追蹤發現約有六成的人不再酗酒,相對地,對照組則只有四成。也就是說,只透過短暫幾天的推拉訓練,不僅改變了酒癮患者對於酒精飲品的態度,更實際減少了飲酒行為。

5.    林克便把「拉」的動作應用到有社會焦慮傾向的受試者,這樣的人通常對人臉表情不自覺地迴避,主要是擔憂別人看他們的眼光,因此會盡量避免和他人四目相接。然而越是迴避,越容易讓他們陷入負向循環,而加劇社會焦慮的緊張症狀。因此,如果把前述推拉實驗中的酒飲圖片改成人臉圖片,並且只能「拉」而不能「推」搖桿,如此訓練下來是否也能降低受試者的社會焦慮情形?研究結果如同預期,相較於對照組(例如只能推搖桿),只能「拉」搖桿(把人臉拉近)的受試者會感受到較少的焦慮情緒。

6.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可以引發社會焦慮的情境,就是要求受試者錄製一分鐘的自我介紹影片,並且告訴他們,這段影片會給下一位受試者觀看,看完還會藉此評斷他的個性。有社會焦慮傾向的人往往最害怕這種被評價的情境,容易引發他們強烈的緊張感受,但受試者若是受過「拉」近人臉的訓練,則能有效降低錄影時的焦慮情緒,進而表現得更為從容自在。換句話說,透過拉近人臉的動作,他們不再那麼擔憂別人對自身的評價,減少了點威脅感,於是就多了些親密感,自然而然地,心理距離也跟著近了些。

7.    美國賓州大學與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他們想要幫助對「特定對象」具有負面態度而深感困擾的人,那個對象是蜘蛛。研究結果呼應前述社會焦慮相關的結果,輕微恐懼蜘蛛的人經過「拉」搖桿的訓練後,再讓他們面對真實的活蜘蛛時,他們的焦慮情緒也有所降低,甚至對蜘蛛的觀感也沒有這麼負面了。

8.    也許未來大眾媒體(或已經有人做了也說不定?)能嘗試把要販售的商品或是要說服別人的訊息也從遠慢慢拉到近,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趨近的動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