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心好願轉好命(68)(哈佛醫師心能量)

 

《哈佛醫師心能量》為什麼有些病老是治不好或需要長期依賴藥物呢?身體病症的答案心知道!

 

出版社:平安文化

 

作者:許瑞云

許瑞云醫師原本主修運動神經學,因為對營養學及如何維持最佳體能狀況特別感興趣,因此繼續攻讀營養學和流行病學碩士,畢業後又至波士頓大學轉攻醫學博士,並在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之後成為哈佛醫院的主治醫師及哈佛醫學院講師。她於二○○八年回台,目前任職於花蓮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許瑞云醫師除了西醫外,也接觸中醫,進而研究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等不同領域。她鼓勵人們以多重角度來思考健康和飲食的問題,並且要時時懷抱著感恩的心。

 

我有訪問過許醫師,也曾經聽她的演講做過筆記,您可以參考最下方的網址。

 

  1. 1.          許多病症只是冰山一角,它真正要反映的是,我們內在有些甚至連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2. 2.          家庭關係不和諧,容易導致上癮行為!職場壓力太大,高血壓、糖尿病都會找上門!經常感到緊張焦慮,可能是胃痛的根源!凡事要求完美、自我批判,會造成過敏等免疫系統出問題!
  3. 3.          人之所以會生病,其實常常是心理影響到生理,長期的壓力、不滿、憤怒、怨恨等等,都可能讓身體的臟器產生質變。所以醫病要先醫心,想要治癒那些反覆發作、無法根治的疾病,就要先回歸內心,不斷去觀照、調整自我的情緒和心念。
  4. 4.          一個人如果和父母關係不好,甚至不相往來,生命能量會空掉一大塊,所以容易出現不同的上癮行為,藉以填補這個空缺,例如:對食物或網路上癮、愛亂買東西,甚至可能沉迷於菸、酒、毒品、賭博。除了容易沉溺於某些癮頭,這些與父母關係不好的人,很難發自內心感到自信,常常自認無法勝任被賦予的工作,對己對人都缺乏安全感,與同儕相處也容易產生摩擦。
  5. 5.          父母之中,母親對個人的人際關係影響甚大。母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人際關係,每個人打從娘胎就與母親繫在一起,母親是人生的根本與基礎,也是生命中愛的來源。如果無法與滋養我們的母親關係融洽,那麼生命中愛的流動就會卡住,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就會缺乏愛的動力。所以必須與母親維持和諧的關係,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6. 6.          母親念你的時候,如果用反抗、叛逆、不從、厭惡的方式回應,那只會讓母親更加不安,於是嘮叨得更厲害。下回母親開始叨念時,試著帶著感恩的心告訴媽媽:「媽媽,謝謝妳的關心,我知道妳希望我……我會好好……請媽媽祝福我,不要擔心我。」一旦母親瞭解我們有把她的話聽進去,自然就會比較安心,不會一直嘮叨。
  7. 7.          病人說每當母親嘮叨時,他除了覺得煩,也覺得生氣。我告訴病人,他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自己也認同媽媽的話,氣自己亂吃東西、亂花錢,實際上是自己在批判自己。這不是媽媽的問題,而是自己要去面對自我內在的課題。只有當我們認同別人的評價,心底也如此討厭排斥那樣的自己時,才會感到生氣。
  8. 8.          父母是生命的泉源,每個人生命的能量都來自父母,當一個人討厭、懷恨或否定父母時,不可能認同自己和愛自己。否定父母就像在否定自己,懷恨父母就不免懷恨自己。
    對父母感到不滿時,試著察覺是不是自己對自己感到不滿,想想自己有什麼地方做錯,然後去看看父母對我們的愛與付出。無論父母是用什麼方式表達,都是對孩子的愛。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和伴侶、孩子、朋友相處,能夠做到的話,人際關係自然會改善。生命的一切都是環環相扣,而對父母的愛和感恩心正是一切的源頭,當我們能夠全然地接納父母、愛父母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全然地接納和愛自己。
  9. 9.          太強勢的母親會教養出依賴心強的孩子。母親什麼都幫孩子做好、想好,從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吃什麼食物、上什麼課、選什麼系、交往什麼對象,全都由母親一手策劃,完全不給孩子獨立思考,不給孩子下決定,為自己負責的機會。
  10. 10.      太強勢的妻子會養成懦弱無能、不負責任的老公;太強勢的兒女容易讓父母畏縮,失去生命的動力,甚至可能導致老年癡呆症的問題;太強勢的老闆則只能容得下唯唯諾諾、沒有擔當、毫無創意的員工。
  11. 11.      當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累得要命、兒女不成材、老公不可靠,父母又依賴的時候,自己應該要反思:「我是否太強勢了?太愛管教或干涉他人?太愛批評他人做得不好?對別人總是不信任也不放心?」凡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且堅持己見,容易有不滿、憤怒、生氣情緒的人,身體很容易淤塞,進而產生結石。
  12. 12.      有些行為看來很體貼,但是背後其實隱藏著控制他人的欲望、貪念或是某種恐懼。
  13. 13.      如果只是純粹的關心和體貼,那麼即使他人不願意配合,我們也不會生氣,還是平靜自在;反之,如果是想控制他人,那麼當他人不能配合時,我們便會感到憤怒、不滿或害怕。
  14. 14.      就像另一半不喜歡我們為他搭配的穿著,而挑選了其他的衣服時,我們如果因此感到不快,那麼很可能是我們想控制對方的欲望不能滿足,才會引起負面情緒。
  15. 15.      面對疼痛或受傷,我們可以輕輕地撫摸,讓受傷的部位知道我們很愛它,也祝福它能快速復元,愛和祝福會拓展我們的能量場,讓療癒力增加。
  16. 16.      有些人會選擇離開人世的時間,未必都想要有家人在身邊,有些人希望自己單獨面對死亡的課題,世間事都有因緣,雖然母親斷氣的那個剎那自己沒能陪在身旁,但其實人的相處是在世時的時光,而不是在走的那一刻。更何況,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會受到時空的限制,只要靜下心來,依然可以感受到母親的存在,應該祝福母親展開她的下一段旅程。
  17. 17.      父母是我們生命能量的源頭,當我們批判、厭惡和輕視父母時,我們也會批判、厭惡和輕視自己。當我們無法接受、無法敬重和無法愛父母時,我們也無法接受、無法敬重和無法愛自己。當我們開始真正的感恩、尊重和愛父母時,我們也會開始真正的感恩、尊重和愛我們自己。
  18. 18.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當別人在焦慮,我們也跟著感到焦慮時,表示彼此的能量場產生焦慮的共振頻率,自己有焦慮情緒需要處理。
  19. 19.      一位病人經痛多年,每次月經來時都痛不欲生,雖然接受手術治療,也服用各種藥物,但均無法根治,效果極為有限,直到病人正式與母親之間從小到大彼此錯位的關係,願意從心念行為做出調整,同時能夠坦然的面對自己身體的不適與疼痛,發自內心的珍愛自己,糾纏多年的經痛不但有了明顯的改善,也找到屬於她的幸福。
  20. 20.      面對家中長輩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我們要做到關懷、關心、傾聽和更深入的了解。不是用管教或約束的方式來控制他們。
  21. 21.      如果一個家庭能夠和樂友愛,錢會跟著進來,錢是跟著愛走的。
  22. 22.      當自己生命獲得提升的時候,我們所會遇到的人就會跟著提升。
  23. 23.      很多時候,我們緊緊抓著已經對我們沒有感情,毫不留戀的離開我們的對方,實際上我們想要的不是那個離開的人,而是想要一份愛。其實人可以練習好好的疼愛自己。
  24. 24.      愛自己是讓自己做一個能讓自己喜歡的人,成為一個自己會尊重也會愛的人,清楚單純的活著,好好的安頓自己做的事、從事的職業,是自己喜歡也有貢獻感的事,不讓自己處在罪惡、內疚與羞愧之中,才是好好的愛自己。
  25. 25.      只有當我們懂得愛自己,別人才會懂得愛我們。
  26. 26.      心如果不是無力、沒有怨恨,那麼手就不會麻疼、無力;心如果不卡住,身也就不會卡住,身心是相連的。
  27. 27.      (一位病人的先生外遇)。先生失去的是一個好太太、一個能幹的事業幫手、三個孝順的子女,得到的是孩子們的怨恨和父母的不諒解;但病人失去的是一個花心的先生、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得到的是孩子的貼心和公婆的疼惜,所以說起來比較不幸的是她的先生。做錯事的不是她,所以不幸的也不會是她。請病人不要再怨恨先生,或許過去病人曾經傷害過先生,所以這一世來體驗被傷害的感覺,如果能夠跟先生結善緣,以後才不用再次學習同一個功課,要試著祝福先生也祝福自己,不要再生氣和怨恨。心念一轉,困擾好久的手麻有明顯的改善。
  28. 28.      不斷怨恨的心,會召來更多不幸的果。
  29. 29.      花時間在哪裡,收穫就會在哪裡。
  30. 30.      很多人認為努力賺錢供孩子讀私立學校、學習才藝、吃好、穿好、用好,要求孩子成績要好,要這樣要那樣,種種的要求才是在愛和關懷孩子,那麼等我們老了,孩子也會這樣對我們。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會努力賺錢,好讓年長的父母可以去住好的醫院或老人院,也會要求父母要多運動、多吃蔬菜,透過種種要求來表達他們的愛,就像當年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的方式一樣。
  31. 31.      當我們仔細專注的觀照,並且將感受誠實的標示出來,憤怒時就說憤怒、沮喪時就說沮喪、快樂時就說快樂,我們會發現情緒的停留其實很短,頂多三十秒,接著可能轉成內疚的情緒,忽然又跳到生氣的情緒,然後出現自憐沮喪的情緒,再來是恐懼或思考,接下來可能感到放鬆,慢慢又回到悲傷的情緒。
  32. 32.      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說「如果你期待感到安全無虞,那麼,就去做本來就會的事;如果你期待能夠真正成長,那麼,就要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挑戰極限,其實就意謂著必須暫時失去安全感,因此,當你無法確定自己在做什麼而感到惶恐不安時,起碼要知道,你正在成長。」
  33. 33.      因為對未知的恐懼,所以極度害怕改變;因為對生命感到無力,所以缺乏任何動力,這樣的態度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消沉憂鬱。
  34. 34.      生命其實是一場體驗探索的過程,無論我們做了什麼選擇,其實都不會有絕對的失去或獲得,人本來就是空手來,也必將空手去,但勇敢做出生命的不同選擇,人生就會得到不同的學習和體驗。
  35. 35.      因為害怕飛機可能失事,唯一能保證絕對不失事的方式,就是永遠不起飛,但是如此一來,飛機便失去本身最重要的價值。人生亦然,因為害怕改變而不斷忍耐的人生,其實便失去發現人生更多可能的機會。
  36. 36.      人會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而有不同的的「看到」,所以我們的「看」,事實上是心在看,是心識的作用所起的結果。
  37. 37.      有些人因為相信吸引力法則,認為信念造就一切,所以非常排斥負面想法,每當負面思想出現時,就去壓抑,或逼著自己扭轉成所謂的正向思考。不斷壓抑升起的念頭,往往會賦予這些念頭更強大的力量。任何想要壓抑或排斥的事情,反而會更容易出現在生命裡,因為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抗拒的心念上面。例如一個很討厭看到胖子的人,在公共場所經常一眼望去都是先注意有沒有討厭的胖子,所以反而會常常看到很多的胖子。這跟佛法裡所謂「怨憎會」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討厭的人或事反而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越討厭就越常出現,因為我們拼命的想躲避,其實就變成隨時在注意那些讓自己覺得討厭的存在。
  38. 38.      要求自己一定要「正面」的念頭背後,其實是「我沒有或我缺少正面的想法」。如果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去想、去追求。就如同一位覺得自己很富有的人,不會老是想著「我需要更多錢」,因為認為自己已經很富有,所以他的感受是「我真的很滿足,沒有缺乏」。只有覺得自己缺錢人才會想著「我的錢不夠多,我需要更多的錢」。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我需要更多錢」這件事情,就會看到自己更多需要錢的地方,進而感覺自己的貧乏。這跟佛法裡所謂「求不得」的道理是一樣的,越想求,就會越匱乏。
  39. 39.      生氣,包括生悶氣,都會造成膽經不通暢,則頭頸部能量會不協調,所以容易落枕。
  40. 40.      為什麼嬰兒不會落枕,因為嬰兒的經絡氣血暢通。
  41. 41.      內心及情緒認為自己的生命缺乏支撐力,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42. 42.      我們的心劃分在哪裡,別人、敵人就在哪裡。如果心能包太虛,就會明白在宇宙之中,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別人或敵人,所有的眾生都是一體,人類最大的敵人往往是劃分彼此的自己。
  43. 43.      如果聽到他人抱怨,我們不去抗拒批判或對他人的言行感到厭惡,那麼對方所發出的負面能量就不會跟我們產生共振,自然影響不了我們,如果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站在對方的角度,對於他所承受的痛苦感受產生同理心,並且予以祝福,希望對方能早日脫離這些痛苦,那我們便開創了一個正面的能量場,送出的正面能量不但幫了對方,也幫了自己。因此,不是誰讓我們感到頭痛或生氣,而是我們自己讓自己頭痛或生氣。
  44. 44.      同理對方不代表我們認同對方的行為,只是我們明白,人無法擁有足夠的智慧和慈悲,能看清所有的事情,所以會引來很多痛苦的想法,做出不正確的事情。
  45. 45.      宇宙是一個很大的能量場,凡我們投向宇宙的,終將以不同的形式回到我們身上,所以當我們受到看似不公平的待遇時,先不用急著抱怨,應仔細思考自己是如何創造這樣的因緣,如果不喜歡現在所面臨的情境,那麼就想想自己可以如何創造不同的因緣,來改變未來的結果。
  46. 46.      其實宇宙很公平,所有我們投到宇宙的一切,最後都會回到我們身上,該我們的躲也躲不掉,不該我們的多爭也無益。
  47. 47.      和朋友一起去旅行,有的同伴被升等到商務艙,自己卻沒有得到相同的待遇,這也不見得不好,每個人的福報不一樣,現在少花一些福報,可以留著以後慢慢用,太快享受福報,一旦享盡了,苦便接著來了。更何況,出國旅行搭飛機只不過是交通工具,如果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不愉快的事件上,便無法享受旅遊所帶來的喜悅,可能會錯過更多真正寶貴的東西。
  48. 48.      別人因為失去慈悲心而帶來痛苦與憤怒的情緒心念,並不代表我們也應該要失去慈悲心。
  49. 49.      我們不需要在意別人的行為,只要管好自己的心念,善待自己。
  50. 50.      帶著生氣能量的人,就會引發更多周遭生氣情緒的能量共振;帶著愛與感恩的人,也自然會引來周遭善能量的共振與循環。所以一個人的世界,是自己可以創造與改變的。
  51. 51.      雖然受害者的角色看起來很糟糕,但是身為受害者也有它的好處,所以有時候會讓人深陷其中,對扮演受害的一方上癮。當受害者的好處,首先就是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必為改變而承擔風險。
  52. 52.      與他人互動時,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基於可憐別人,那麼善意的背後其實是帶有我尊你卑的心念,認為自己是較優越的施予者。
  53. 53.      如果我很討厭別人說我胖,認為自己不好看,背後其實是自己很在意胖瘦,覺得自己不夠好看。如果不認為自己太胖,也沒有嫌自己不好看,那麼根本就不會因為別人認不認為自己胖瘦或美醜而有情緒反應。人對於自己不在意的事情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情緒反應,自然也不會受到影響。所以胖瘦美醜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54. 54.      如果對方不願意幫忙也是他的權利,如果對方願意幫忙,我們一定得非常感激,好好道謝。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非得為我們服務,包括父母、家人、朋友、另一半等等,誰都沒有義務非幫我們的忙不可。如果我們認為別人幫我們是應該的,一旦遇到不願意伸出援手的人,我們就會很容易生氣不滿,批評責備,這樣的話我們的人緣就會變差,惡性循環下,周遭就會越來越少人願意幫我們的忙。如果我們認為別人不幫我們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當別人願意幫我們的忙,我們會非常的感激和歡喜,這樣的感激和歡喜心就會吸引更多願意幫我們忙的人出現。所以我們的態度會決定我們的助緣和貴人緣!也會決定我們未來的發展和幸福。友善的人到哪裡都會碰到友善的人,如果我們一直碰不到友善的人,那要反思自己是否夠友善呢。態度決定我們的貴人緣。
  55. 55.      人體血液在靜止的狀態下,消化系統的細胞會得到20%的血液、腎臟細胞得到20%、肌肉細胞得到15%、腦部細胞得到約13%、其他所有的部位合起來約30%。但是當人體處於大量運動的時候,肌肉細胞會得到約80-85%的血液,其餘不到20%的血液則供給其他所有部位的細胞。身體的細胞並不會計較那一個部位的細胞分配到較多的資源,或為什麼會給其他細胞較多的資源。那一個部位需要較多資源的時候,身體就為主動把資源挪過去,沒有一個細胞會無故的屯積資源,因為過度的囤積資源,最後也會造成細胞不堪負荷,甚至導致細胞的死亡。生活在地球的生命體,就如同是身體裡的細胞。我們可能會誤以為其他種族、生命的死亡與受傷,和我們毫無相關。但就如同身體裡不同部位的細胞一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分離無關,但本質上卻是相連繫、無法分離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在本質上也是相連的。

 

●健康密碼(3)(許瑞云醫師談小孩孕婦可否吃素)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60083-%E5%81%A5%E5%BA%B7%E5%AF%86%E7%A2%BC%283%29%28%E8%A8%B1%E7%91%9E%E4%BA%91%E9%86%AB%E5%B8%AB%E8%AB%87%E5%B0%8F%E5%AD%A9%E5%AD%95%E5%A9%A6%E5%8F%AF%E5%90%A6%E5%90%83%E7%B4%A0%29

 

●健康密碼(5)(許瑞云醫師談心念與健康)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60209-%E5%81%A5%E5%BA%B7%E5%AF%86%E7%A2%BC%285%29%28%E8%A8%B1%E7%91%9E%E4%BA%91%E9%86%AB%E5%B8%AB%E8%AB%87%E5%BF%83%E5%BF%B5%E8%88%87%E5%81%A5%E5%BA%B7%29

 

●健康密碼(6)(我們需要補品嗎?)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60329-%E5%81%A5%E5%BA%B7%E5%AF%86%E7%A2%BC%286%29%28%E6%88%91%E5%80%91%E9%9C%80%E8%A6%81%E8%A3%9C%E5%93%81%E5%97%8E%EF%BC%9F%29

 

●聽君一席話(慈濟路‧歡喜行許-瑞云醫師、慈恩)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60881

 

●聽君一席話(外食族如何吃出健康素-許瑞云醫師)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59942

 

●聽君一席話(周一無肉,醫學論壇)(李鳳山、許瑞云)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58487

 

●聽君一席話(哈佛醫師的養生法-許瑞云醫師)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58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