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均書摘(被新聞出賣的世界)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相信我,我在說謊」,一個媒體操縱者的告白

Trust Me, Im LyingConfessions of a Media Manipulator

 

作者: 萊恩.霍利得

原文作者:Ryan Holiday

譯者:張嚴心

出版社:臉譜

 

 

失控、餵食、利益交換……自由國度反而看不見真相?我們都被鎖進新聞的漫天大謊中成為共犯!

把一部自製短片放上YouTube,就迅速幫NGO團體募得兩年的所有費用?

破壞一個看板,再發幾封信給媒體,就能成功讓小成本的電影登上全國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

只是幫Facebook製造新聞,就輕易引爆Google使用者的隱私權危機?

他是萊恩.霍利得,通透網路世界的遊戲規則和內幕,更是擅於操縱媒體的真玩咖!

這次他自己「踹共」,帶你一次看懂新媒體時代的美好與邪惡,操縱專家的手法與省思。

 

這本書提到,虛構一本書列為《紐約時報》連續三年的推薦書,結果有記者抄襲這段內容。然後他們再引用這些讚美。

 

1.跟鄉民認真就輸了。(網路流行語)

2.部落格需要流量,能引發極端情緒的新聞才有價值。哪怕你是因為樂得等不及分享,或是生氣到想抵制,對他們來說,都一樣!

3.預測一篇文章能否被廣泛分享的最有效方法,在於它可否激起讀者的情緒。我再強調一次:是否能在網路引起討論,最有效的預測方法就是讀者的情緒強度。

4.絕望只會令人意興闌珊;同情則會促使我們放下電腦,試圖做一些什麼事來幫忙;而憤怒、恐懼、興奮、有趣的心情,則讓我們想要分享它,並且感覺到自己彷彿真的做了什麼事一樣,哪怕只是一段膚淺、沒有內容的話。

5.現今部落格所做的就是一種貶降儀式,將每一個指控升級為「眾怒」的代表,他們好像在說:你怎麼敢要求我以對待「人」的方式來對待你?充其量你只能算是我們筆下的一個角色而已。即使你認為自己無愧於心,他們還是有辦法羞辱你。

6.一切都只是藉著傷害他人來讓自己獲得快樂,或者以強調公眾人物的反常來突顯自己的正常。

7. 在雲端俯瞰他人的毀滅和痛苦是他們的樂趣,任何瑣碎的事情都可以讓你成為部落格鎖定的獵物。

8.大眾開始相信後,它就變成一個「事實」。

9.各路人馬搶著在維基百科竄改內容。

10.89%的記者表示,瀏覽部落格是他們搜尋新聞題材的方法之一。

11.泰瑞‧瓊斯(Terry Jones)這位牧師在20113月焚燒可蘭經,導致阿富汗一場將近三十個人被害的暴動。瓊斯的偏執正是靠網路的傳播而茁壯,而媒體也在不經意中,容許它的散播。

12.《富比世》的記者杰夫‧貝爾科維奇(Jeff Bercovici)說的,這正是「網路新聞業成為殺人兇手」。

13.班哲明‧戴說「我們新聞從業人員的繁榮,建立在他人的不幸與災難上」。

人們不愛分享真正有益的文章。

14.除了避免內容過於貧乏無序而造成的「沉默」,他們也會避免寫出陳述完善的文章,因為這樣會造成讀者不發表評論、而只在內心悄然說「他的論調沒錯,很高興我讀了這篇文章」。

15.《赫芬頓郵報》不願意讓一篇報導結束整個題材的其他發展性,那會表示讀者的反應只是在心裡感到滿足而已,部落格會刻意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壓抑太有助益的文章。

16.最常被瀏覽的文章,正是那些最具話題性、搬弄是非、造謠中傷、具有病毒般散播開來特性的文章。

17.太長的文章讓讀者感到煩悶,好像永遠等不到結束的那一刻。部落客對於觀點的闡述必須在八百字以內。一個聰明的部落客,會善用圖形或照片,來分散這一大群文字。

18.再怎麼清白無辜,都會在部落格文章裡被嚴重扭曲。

19.部落客愛琳‧卡蒙的文章徹底錯誤,但是,對或錯已經不重要了,改變讀者想法的時機點已經錯過了,「事實」已在眼前無法撼動了。

20.「否認」在網路上,總是不被重視的。

21.你認為有多少Jezebel的讀者會改變他們最初對於每日秀的印象呢?甚至有多少人會看她的「更新」呢?指控的文章有333000個瀏覽人次,而另一篇包括公開信的連結只有10000個瀏覽人次,只占了3%

22.當一件事初次被報導時,使用了許多不確定的字眼,其中多是揣測之詞。然而,其他部落客「就地取材」,將整件事描述地彷彿親眼所見,甚至一段時間後,還煞有介事的對整個事件做「整理與回顧」。網路世界中這般的「以訛傳訛」遍地皆是。

23.《癮科技》公布了一封宣稱iPhone和蘋果最新的操作系統將會延遲發表的虛構電子郵件,導致蘋果的股價大跌四十億美金。

24.幾乎每個句子都經過模糊、柔性的處理,不是「可能」發生,就是推諉給他人。好像麼都說了,卻又好像什麼都沒說,模稜兩可的用詞無論如何都不會出錯。

那篇更新的報導,只是多加了更多無端的臆測之語。一個錯誤被更多的錯誤取代了。

25.(即使業主威脅提出告訴),原來那篇不實報導仍然保留了兩年多,更新的部分則是附加在那些無謂指控的後面。

26.一旦操縱者所形塑的報導被建立起來,並普遍成為大眾所接受的版本,就無法再走回頭路了。

27.指出錯誤的責任已經落到每個人的身上。

28.要讓部落格發表更正啟事需要時間,往往要幾個小時到幾天,有時甚至要好幾周,因為部落客會盡可能想辦法拖延。然而一篇文章的生命期很短,大部分的流量都集中在某一時段內,等到部落格願意更正或更新的時候,已經幾乎沒有多少讀者了。

29.維基百科就是迭代原則一個很好的例子。到2010年,伊拉克戰爭的專頁已累計超過一萬兩千次的編輯次數,算起來有十二本厚書,或可列印七千個頁面的份量。連結到這個專業的大多數人所見的都不是目前這個最後版本。他們讀了這些資訊,並認定為事實—但那是在它尚未被建構完全的時候。

30.心理學家說「人的心智是『先相信,然後才評價』」。

31.密西根大學有一個研究稱作「當校正失敗時(When Corrections Fail),政治學者布倫丹‧尼漢(Brendan Nyhan)和傑森‧雷夫勒(Jason Reifler)創造一個新的專有名詞來描述這種情況「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

首先讓實驗對象讀過幾則假新聞之後,又在文章的最後提供更正後的版本給其中一半的受測者,那些更正都是針對假新聞中最核心的主張,就像平常會在部落格文章末後看到的一樣。接著,他們詢問所有的受測者對於文章主張的評價。

看到更正啟事的那一半受測者,事實上,比另一半人有更高的比例相信文章中本有的錯誤主張,而且這個信念比其他人更加篤定。換句話說,更正啟事不但沒有修正錯誤,還反向地加強了錯誤的認知。修正的動作反倒讓原來錯誤的主張再次深植到讀者的腦海中,並且迫使他們在心裡重溫一遍。想使受測者摒棄一開始的想法,結果卻不如預期,反而更加穩固他們正遭受挑戰的信念。

一旦大腦接受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後,它會成為所有後續收訊的骨架。無論合理與否,在潛意識裡,我們開啟了防衛機制,曲解後續接受到的所有知識和訊息,來符合我們認知的事實架構,心理學家稱之為認知僵化。

32.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說「以前的人有刑架,而現在的人有媒體」

33.隱藏在部落格背後的真正功能是公然施行刑罰。

34.過去用的是莫須有的罪名和絞刑,而今天則是炒作與煽情的新聞,我們只是用更「文明」的方式把人五馬分屍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