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救地球(267)( 最後的藍海)

 

看了一部紀錄片《最後的藍海》,摘錄部份內容。

以下是這部紀錄片的介紹:

 

《最後的藍海》這部電影是由紐西蘭著名的野生動物影片製片人─Peter Young耗時6年,深入南極中心的「羅斯海」拍攝關於海洋生態環保的紀錄片。除了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遏止濫捕「南極鱈魚」造成的問題,更希望能促請紐西蘭政府以及「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將這塊在地球上碩果僅存的處女海域劃為海洋保護區。

 

羅斯海:人類最後的「生存實驗室」

科學家們將這片南極的「羅斯海」形容是人類最後的「生存實驗室」,因為此處擁有地球僅剩的原始海洋生態,但是為了滿足饕客與日俱增的需求,商業漁業爭先恐後來到這個深入南極洲的大海灣淘金,瘋狂地獵捕珍貴的深海魚,導致生態急速失衡,其中以圓鱈(南極鱈魚)的影響最為嚴重。

 

羅斯海中的白金:南極鱈魚

南極鱈魚之所以禁不起過度捕撈,是因為牠屬於成長速度較緩慢的大型魚,體長可超過2公尺,大約到1317歲才會成熟產卵,而且牠的血液中具有可適應生活在-1℃海水中的抗凍蛋白,心臟每六秒才搏動一次,使牠能夠生活在冰冷的深海海域,壽命可長達50歲以上。

 

如今南極鱈魚的年產量已高達每年3000噸,使其成魚族群在35年內減少了35%,像這種靠掠食來控制其食物網下層生物的魚種如果被捕撈殆盡,會導致下層海洋生物隨數量暴增;反之,那些在食物網上層以南極鱈魚為食的多種海洋哺乳動物(虎鯨、海豹)或企鵝等也會因食物短缺而大受影響,整個生態系也將隨之失衡、崩潰。

 

 

  1. (人類)消滅了九成的大型魚類。
  2. 捕撈完就換地方,這就是我們對待漁場的方法。
  3. 世界魚場的中心南移,因為北方都沒有漁了,羅斯海是地球最南的漁場(卻允許捕撈一半的南極鱈魚)
  4. 我們從許多研究得知,消滅海洋生態中的頂層掠食者,整個系統會就此瓦解。(南極鱈魚就是頂層掠食者之一)
  5. 企鵝一上陸後就性情大變,變得兇狠好鬥。
  6. 當一隻企鵝下水後,其他企鵝就會來搶他做的巢的石頭,因此企鵝必須成對,要有一隻看守石頭。
  7. 把魚當成礦產一樣。
  8. 在加州,現在很多的漁船不出海捕魚。以前加州洋流的鮭魚非常多,現在都沒了。
  9. 以前在海邊可以拋釣到鮭魚,現在只能釣到海草。
  10. 把保育定義為善用資源。(註:不應該如此)
  11. 像阿德利企鵝那麼小,每天固定行走路線也有150哩。企鵝有數百萬隻。
  12. 有一個機構接受委託 通過羅斯海是永續魚場的認證,專家問他們的標準還有一些資料,卻都答不出來。(註:也就是這些評估可能都只是花錢買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