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雜記(86)(數位癡呆症)

 

看了一本書《數位癡呆症:我們如何戕害自己和子女的大腦》Digitale Demenz: Wie wir uns und unsere Kinder um den Verstand bringen

作者:曼福瑞德.施彼策(Manfred Spitzer)

出版社:暖暖書屋

施彼策:德國最重要的腦科學研究者之一,觀點引爆德國正反兩面熱議。

 

之前分享過部分內容,和心智有關:

好心好願轉好命(90)(心智活動決定阿茲海默症是否發作)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338986328-%E5%A5%BD%E5%BF%83%E5%A5%BD%E9%A1%98%E8%BD%89%E5%A5%BD%E5%91%BD(90)(%E5%BF%83%E6%99%BA%E6%B4%BB%E5%8B%95%E6%B1%BA%E5%AE%9A%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

 

接下來分享和孩童與青少年學習有關的部分。

 

1.          孩童應該用粉筆、黑板和紙筆,還是用電腦鍵盤來學習?數位化學習其實不利於腦部發展,且會造成心智衰退:健忘、注意力缺失、專注力失調、語言和學習障礙、壓力、浮躁、憂鬱症、睡眠障礙、暴力傾向、情緒淡漠、反應遲鈍、喪失自制力、社交能力萎縮……

2.          三歲以下孩童在螢幕媒體前所花費的時間不僅白費,且有害心智發展。

3.          兒童和青少年花在數位媒體的時間是上課時間的兩倍多,後果是語言和學習障礙、注意力缺失、壓力、憂鬱症和逐漸增加的暴力傾向。更有越來越多的初成年者,有記憶力、注意力、專注力的失調,以及情緒淡漠和反應遲鈍。這種病症就是「數位癡呆症」,我們的社會基礎已經陷入危機。

4.          新媒體就像酒精、尼古丁和其他毒品那樣具有成癮潛力。(很多人鼓吹幼稚園就要多多使用新媒體,但作者表示,難道我們可以說「啤酒和葡萄酒是我們社會和文化的重要部分。早在幼稚園階段我們就必須教導孩子謹慎的使用。所以酒類是屬於幼稚園那裏的」嗎?)

5.          福克斯(Thomas Fuchs)和韋斯曼(Ludger Wobmann)所主持,有關使用電腦對在校成績的影響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其數據分析就指出了這一點:家中電腦導致了較差的在校成績,這一點顯示在算數,也顯示在閱讀上。.     

6.      數位媒體和網際網路對學習必然有負面影響,它們導致一種情況,即更多的膚淺。這一點單從語文使用的概念就可以察覺:以往文字是用精讀,如今卻是用跳讀,也就是膚淺的吸收。以前是鑽研資料,如今卻是上網瀏覽。

7.      著名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說:「在推文或網誌中沒辦法獲得很多,這就一定會導致更加膚淺。」

8.      對學齡前兒童的實驗結果顯示,他們從少數節目的廣告學習其內容,而對產品有相當積極的行為:他們喜歡並加以挑選。

9.      兒童會在不同媒體之間觸類旁通,例如他們會在巧可力包裝盒上輕易地認出一名電視上的角色。

10.      單單在美國,廣告業每年花費一百億美元來影響兒童的飲食行為,其中絕大部分都花在電視廣告上。五歲以下的幼童,每年觀看四千多種介紹不健康食品的廣告。

11.      根據已經發表的數據和新知可以估算出,長期下來鎖定兒童推銷不健康食品的電視廣告,每年導致兩萬個死亡案例,及150億歐元的醫療費用。因為從小就過胖的人,他的身體組織有足夠時間和極高可能性發展出所有慢性疾病。當中最重要的除了老年糖尿病之外,還有癌症、骨骼和關節損傷,乃至於長期性心理障礙。

12.      為了讓幼兒學習而把他擺在螢幕前,等於是冒了對其心智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險。

13.      幼兒的生活及時間主要是花在睡覺上。除了哺乳或餵食以外,所需要的不外乎保持清潔、洗澡和照料。要是在這種(相當少有的)時段,也就是當他們清醒、有注意力和吸收能力時把他們放在螢幕媒體前,根本就相當於把他們關在礦坑裡。因為在眼花撩亂的螢幕和揚聲器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就跟在黑暗的地窖中差不多。

14.      關於媒體消費的有害程度,它對語言發展的負面影響是朗讀正面影響的兩倍。嬰兒電視節目和嬰兒DVD對嬰兒的心智發展是有害的。

15.      研究結果顯示,26歲時的較低教育程度會伴隨童年和青少年的電視消費而出現。所以年少時看越多電視,長大後的教育程度就越低。

16.      《天線寶寶》的發明人、製作人伍慈(Anne Woods)。儘管有實驗證實,收看這種節目會導致兒童的語言缺失,英國女王卻因為她把英國文化散播到全球上百個國家的莫大貢獻而頒授騎士勳章。要是更考慮到實驗證實,看電視使人發胖且肥胖是健康的嚴重風險因子的話,那麼就很容易斷言,伍慈女士對於數十萬人的過早死亡同樣負有責任。

17.      兒童的學習跟成人的並非同一回事,兒童發展新的結構,成人則利用既有的結構並藉此加以改變。

18.      研究結果證實,較能夠使用自己手指的學齡前兒童,後來也比較擅長數學,也就是說,手指的訓練增強了數學的能力。所以,要是你真的想讓更多的學齡前兒童日後成為數學和資訊科技方面的專業人才,那麼在學齡前你會優先選哪一種:筆電或手指操呢?科學的答案很清楚,是手指操。

19.      運用核磁共振造影的神經科學指出,藉由鉛筆書寫來認識字母的活動,會導致運動神經腦區的活動增強,至於藉由鍵盤輸入來認識字母就沒有這種情況。

20.      受訪的老師們指出,有遊戲機的學童顯然有較多的在校問題,根據進一步的分析,這問題首先是學習問題。

21.      研究人員對紐西蘭97615歲學生調查他們使用螢幕媒體的習慣,結果顯示,螢幕媒體的使用每增加一小時,親子關係減弱的風險就增加13%,而跟同儕或朋友關係的疏遠甚至增加到24%

22.      由於這項數據的年代(一九八七、八八年時的15歲學生),此研究只能評估電視的影響,當時並不存在其他的螢幕媒體,所以2004年進行的第二項研究就很重要。該研究調查了304314-15歲的紐西蘭學生,這次同樣是調查他們使用數位媒體的習慣。在此也顯示出螢幕媒體使用和親子關係淡薄之間的關聯性。在電視跟遊戲機之間的直接比較當中,遊戲機對親子關係有20%的負面影響。進一步的分析則顯示,遊戲機也不利於跟同儕和朋友的關係。

23.      電腦遊戲造成暴力傾向增加、對真實暴力遲鈍、社交孤立,以及較少的受教育機會。要是你真的想讓孩子在學校得到較差的成績,以後較不關心你和他的朋友,那麼就送他一部遊戲機吧!於是,它同時還可以為真實世界中的更多暴力做出貢獻。

24.      幼年時的電視消費會導致學齡期間注意力障礙的出現率增加(意即導致自制力喪失)

25.      快速切換的卡通會惡化我們自制的能力;相對地,素描時的專注則顯著改善了自制力。

26.      衛生部的煙幕戰術和錯誤資訊並非單獨存在,就連教會也成了數位媒體的同謀,這真是難以置信。所謂教會是和平、家庭、善待兒童和健康之類價值的最後且最古老的堡壘,這種形象已經相當鞏固,可惜這種形象已經不再適用。在福音教會所舉辦的研討會中,受邀的只有媒體代表和說客,沒有任何批評的話語,某位牧師還發表了一本書,他在當中主張,侵略性的遊戲對兒童有益。

27.      早在年少時就花很多時間在螢幕媒體上的人,就錯失了教育自己大腦的門票:一段正常的語言發展。

28.      在雙語的環境下長大且畢生都使用這兩種習得語言的人,在教育方面會有較高的程度。所以難怪,相較於只說一種語言的人,說雙語者平均晚三、四年罹患失智症,這是一項對184名患者研究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