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均書摘(嚴刑逼供沒有用)

 

184期《科學人》雜誌(20176),有一篇報導「嚴刑逼供沒有用」摘錄部分內容。

 

撰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懷疑論者》雜誌(www.skeptic.com)發行人,也是美國查普曼大學的校長特聘研究員。他的下一本書是《人間天堂》(Heavens on Earth)

 

1.      人被拷問時,為了不再受苦什麼話都說得出。

2.      根據作家兼記者曼尼克斯(Daniel P. Mannix)所述,在歐洲瘋狂獵巫的年代,德國布朗斯威克(Brunswick)公爵邀請兩位耶穌會教士監督宗教法庭拷問女巫的手段。教士報告說:「宗教法官善盡職責,只逮捕女巫自白時透露的那些人。」但公爵對此有所懷疑,擔心有人會為了不再受苦,什麼話都說。

於是他邀兩位教士一同前往當地地牢,去看一位被綁在肢刑架上的婦女。公爵說:「女人,你已招認自己是女巫,而我懷疑這兩位男士是巫師,你認為呢?行刑者,把肢刑架再轉緊一圈。」

接下來的話讓教士難以置信。「不要,不要!!」女人呻吟道:「你說得沒錯,我在女巫聚會時經常看到他們。他們會變成山羊、狼或其他動物……好些女巫同他們生了小孩,有一位甚至還生了八個。這些小孩的頭像蟾蜍、腳像蜘蛛。」公爵轉身向聽得目瞪口呆的教士說:「我是否也要把你們上架拷問,直到你們招認為止?」

3.      如果在某座大城市有枚「已啟動的定時炸彈」即將引爆,而我們抓到了曉得炸彈在哪裡的恐怖份子,那麼對他嚴刑逼供難道不符合道德?讓一個人受苦或死亡以拯救數百萬人是合理的,不是嗎?我們可稱此為傑克鮑爾的酷刑理論。演員蘇瑟蘭(Kiefer Sutherland)在美國熱門電視影集「24」扮演脾氣火爆的反恐探員鮑爾,鮑爾的「目的決定手段」哲學使其成為現代的宗教法官。劇中情節大部份都是:鮑爾(以及觀眾)知道他逮捕的人是恐怖份子,並曉得下次攻擊將於何時何地發生:只要對該名恐怖份子稍加逼供,此人就會及時供出解除危機的情報。這是好萊塢式的幻想,在現實情況,被逮捕的人不一定是恐怖份子,不一定知道恐怖攻擊的正確資訊,也不一定能供出有用情報,尤其是嫌犯一心只想終止這種嚴刑拷問。

4.      2014年發表在《應用認知心理學》的論文<與情報蒐集有關的人、事與原因>中,調查了152名審訊人,發現「不論事件的來龍去脈與預期結果為何,套交情是最常用、也公認最有效的技巧,特別是與硬碰硬的方法相比。」同年同期刊的另一篇論文<訊問極為重要的被拘留嫌犯>中調查了64名專業訊問人員與拘留犯,發現「如果能建立交情,拘留犯更容易吐露有用的訊息……並且更早供出。」

5.      恐怖份子真實存在,女巫則不然。無論如何,嚴刑逼供對他們都沒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