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2017)七月,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享,推廣大愛台。

在雪隆分會時,馬來西亞慈濟月刊,訪問大愛總監葉樹姍、節目二部經理王俊富,還有我。把我的部分貼出來與您分享,完整月刊請瀏覽:

http://www.publication.jingsi.my/tcworld/chn/tcworld209/#zoom=z

 

採訪時,覃平福師兄幫我拍了一張照片,我很喜歡,放在最後面。

 

 

****************

慈悲大愛  宣揚美善  (馬來西亞慈濟月刊209) (201711)

 

 

“如果有一天我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可以很放心地告訴我的孩子,爸爸在大愛電視播的每一則新聞,沒有害過一個人。”

大愛電視主播 倪銘均

 

“繼續來關注國語(華語)新聞,我是倪銘均。新聞首先關心的是一起搶救的消息……”每逢週一至週五早上7點,大愛電視臺新聞主播倪銘均就會為全球各地的觀眾送上最即時的新聞報導,為新一天的開始輸送滿滿的正能量。

倪銘均是慈青,當年參與慈青活動時,有許多主持的機會,好口才被精舍師父相中,希望他可以到大愛電視臺前身 —— 影視組上班,沒想到一待就是20年。倪銘均從最基本的執行製作開始學習,到後來採訪、播氣象和播新聞,本科修讀環境工程的他,後來進修碩士課程時,報讀新聞系。

 

播報新聞、傳遞美善訊息,已成了倪銘均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笑說:“我本來並不想到大愛台上班,我覺得這裡的步調很慢。”未正式上班之前,倪銘均誤以為大愛台的效率和節奏會比一般商業電視臺來得慢,直到正式投入在工作之後,他才感受到大愛台和一般商業台的運作節奏並沒有多大差別,但是大愛台的製作方向與主流媒體確實存在很大的差異。

 

倪銘均看到很多人因為大愛電視的節目而改變,他看見了自己工作的價值與意義。他以一則小故事為例,有3個建築工人在工地裡工作,別人問:你在做什麼呢?第1個工人說:“我在砌磚。”第2個工人說:“我在蓋一道牆。”第3個工人說:“我在建一座教堂。”3個人在做同一件事,但對工作的態度不一樣,結果也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每一天早上,倪銘均以一顆感恩的心開啟忙碌的一天,用一顆感恩的心踏入辦公室,善的念頭讓他的每一天都過得非常不一樣。他說:“我上輩子不曉得做了什麼好事,這輩子可以在大愛電視服務。大愛電視裡的每一位元同仁都是我的貴人。”

 

他見證社會上有人因為大愛電視的新聞而改變,更讓他篤定這一條路走對了。倪銘均投入大愛電視之後,於2000年受證成為慈濟委員,他一心只想為上人承擔如來家業,並與太太一起走慈濟菩薩道。由於同仁的身份,倪銘均在工作的同時也在做慈濟事,職業與志業結合為一,為他的生命帶來滋養。

“我努力工作、做慈濟事,除了是志工的使命感使然,更因為我樂在其中。我找到做一件事情的意義,才能走得長久。我這輩子或許賺不到一億,但我的生命很有意義。”

 

在大愛電視多年的經驗累積,除了提高了倪銘均對新聞的敏感度,也訓練他的臨場反應,幫助他面對變化時,可以臨危不亂。通過主播台所看到的人事物,他相信世界是有可能被改變的,而且這個改變不僅僅在這一世,更是千秋百世。

 

《電視節目   深具影響力》

上人慈示,媒體是最大的學校,這無形的學校帶來的影響力非常深遠。他以自己的孩子為例,兒子小時候很喜歡推人,大家都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經瞭解之後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父親(臺灣一寸歌王倪賓)很喜歡看摔角節目,小孩子跟著爺爺一起看,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學會了推撞,也證實電視節目的確對小孩子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後來倪銘均提醒父親,勿再讓孩子們看摔角節目。

 

倪銘均又分享兒子害怕氣球的陰影,同樣來自媒體。“有一天,我們到餐廳用餐後,向餐廳拿了很多氣球給兒子,因為他很喜歡氣球,可是那天他卻不敢拿。照理說,兒子可以拿到氣球,應該很高興,但是他卻很害怕,我們拿給他,他一直不拿。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要保護妹妹。後來,我們把氣球拿給妹妹,他馬上哭著說不要,因為擔心妹妹拿了氣球會飛掉,飛到天空去了。”

隨後,倪銘均才得知前一天,孩子在家看動畫片,看到小朋友握住氣球飛上天空了。雖然那一幕只有短短的30秒,留在孩子心中的卻是不可磨滅的印象,更深深影響了孩子的心理。

 

可見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選擇一個好的電視臺或是帶來正面能量的節目是非常重要的。證嚴上人認為“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電視媒體必須作為人們的清明耳目,收集美好、播送光明。

 

《啟發善念   寫美善歷史》

倪銘均今年來馬宣傳大愛電視臺,提及主播的工作內容時,他說:“如果有一天我要離開這個世界, 我可以很放心地告訴我的孩子,爸爸在大愛電視播的每一則新聞,沒有害過一個人。我不僅沒有害過一個人,而且還幫助了很多人。”

 

自創台以來,大愛電視臺一直在宣揚社會上的好人好事,播報別家電視臺沒有製作的新聞。

 

倪銘均說:“其他電視臺都較少播報好人好事的新聞,這讓好人不敢做好事,因為做好事會變得很奇怪。大愛電視播好人好事,目的就是希望讓好人不會感覺到孤單,讓他勇敢做好事,將善的力量推動得更大,啟發人們的善念。”

倪銘均曾在播報新聞時,引用上人慈示:“你不要只顧自己的小孩,別人的小孩要好,自己的小孩才會好。”因為同處在一個社會,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後來就有一位志工告訴他,有一位媽媽看到這一則新聞後,她覺得自己應該要付出,就報名加入大愛媽媽行列,將小愛化為大愛,幫助更多的孩子。

 

對倪銘均而言,大愛電視的每一則新聞,都對社會帶來正面的意義。一般的新聞報導離不開寫實,然而,大愛電視除了寫實,亦從另一角度來引導觀眾的思維。“我看到很多人因為大愛電視而改變行動,改寫自己的歷史,亦改寫社會的歷史。大愛電視在契入歷史的同時,也在創造美善的歷史。”

 

然而,卻有部分人士質疑:大愛電視只報導正面,那新聞報導的角度是否不夠全面?倪銘均認為,上人要求慈濟人文志業要做到“報真導正”,“報”導事實,為眾生“導”正方向,打開眾生的心門,引導眾生所要走的路。

因此,大愛電視依舊會報導社會新聞,只是不隨意渲染負面消息;大愛電視會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傾向於探討為何事情會發生,如何避免事情再發生等正面觀點。

 

很多年前,臺灣五一勞動節時有很多勞工上街示威,並發生警民衝突、流血及暴動事件,大愛電視是在事件發生之前就製作了一系列的專題,報導很多很好的勞工在職場上奉獻、為社會服務。倪銘均認為,這才是我們真的能為社會做的一些事。

 

“當社會上有人不停批評和謾駡的時候,我們去找可以檢討、改進的地方,所以上人說報真導正,上人希望大愛新聞有‘導’的功能。”

 

《清流媒體   讓生命綻放》

現今媒體偏向嘩眾取寵的標題,或尖銳的詞彙報導新聞,以求吸引觀眾的目光,大愛電視以真實、平實的方式進行報導,雖然與主流媒體的數量相比,善與惡之間拔河,看起來似乎杯水車薪,但倪銘均卻以滿滿的正能量看待。

“目前善的力量的確比較弱,但只要看大愛台的人多一點,善的力量就多一些。”

 

因此,大愛電視以好節目拉住觀眾的心。倪銘均說:“將近20年前,當時的大愛台總監姚仁祿對我們說,大愛電視的收視率要到1%,相等於20萬人收看。當時我覺得不可能,因為真人實事新聞的內容都沒有人要看,後來我們做到了,而且《大愛劇場》的收視率可以到3%4%,也曾經拿到全臺灣收視率第一名。事實上,在臺灣若達到1%的收視率,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了!因此我相信,如果節目內容和故事做得好,還是會有人收看。上人不是不注重收視率,而是更注重‘淨化率’。觀眾看我們的新聞,心靈有沒有被淨化?這才是我們關心的。”

 

目前,這一股善的力量在大環境下顯得微弱,要抵得過主流媒體的洪流,願力不可少。佛典故事裡有《小鳥滅大火》的故事,雖然小鳥的力量小,但只要願力夠大,感動了天地,也能夠滅得了森林大火。

 

“就像上人當初創辦慈濟一樣,上人一個人開始,直到一生無量。慈濟從慈善起家,後來發展到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環保、骨髓捐贈、社區志工,除了帶動臺灣,甚至帶領很多國家往善的方向走,那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倪銘均接著說,萬一這輩子,大愛電視還無法讓清流變主流,那就下輩子、下下輩子再來,一直跟著上人的腳步走。

上人說:“此土不淨,慈濟不止。”這是大愛台的使命,大愛台是讓人心淨化、社會祥和最好、最快的方法。

 

《精進忍辱   讓心胸擴大》

在主播臺上18年,雖然每一天都播報不一樣的新聞,但是每一則新聞都帶給倪銘均不同的感動,南非黑珍珠、菲律賓本土志工、臺灣老菩薩做環保、馬來西亞志工的付出……每一則真實的新聞中,他都看到志工用生命在付出,偶爾鼻頭酸了、眼眶紅了,但依然得保持主播的專業精神,忍住情緒將新聞播完。

 

倪銘均續稱,當主播真的很幸運,因為背後有新聞團隊,包括主編、執行製作、導播和記者,而新聞正是團隊合作而來,並不屬於主播一個人。

除了新聞主播之外,倪銘均也是一名主持人、演講人及部落客,至今演講和主持了超過1400場,也勤于更新部落格內容。倪銘均不諱言,演講和主持功力需要靠經驗的累積,而平時要做的功課不可少。他常常聽別人的演講,把重點及感動的內容記下並寫在部落格;閱讀了一本好書,他願意花好幾倍的時間把書內的重點整理出來,上載到部落格與大家分享。

 

他笑說,且不論他人的講座內容,偶爾他也會忘了自己演講的內容,或者是寫過的文章,所以自己也會到自己的部落格找資料,對他來說,部落格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資料庫。

 

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倪銘均不停地充實自己,並持續跑步以保持狀態。為了確保自己分秒不空過,他一邊跑步,會一邊從耳機聽其他人的演講內容,跑步的同時又增長了知識;同時他帶著相機隨行,看到美麗風景就拍下來。善於利用時間,讓他可以在同一時間做3件事。

 

“我愛這個團體,我發願、不抱怨,我持續去做就對了;做了,事情就會改變。我告訴自己,‘少抱怨多發願’,抱怨和發願都是能量,發願會讓自己、周圍的人,還有團體都更好。抱怨是共業,發願是共好。”

 

原來倪銘均曾經與一位同事發生誤會,對方聲色不佳,但倪銘均做好本分事,歷經兩年的時間,如今已冰釋前嫌,和睦相處。

 

上人慈示:“盡多少本分,得多少本事。”讓倪銘均受益良多。他深信在每個當下做好本分事,就可得到一身好本事。

 

“上人想到每一件事都利益眾生,我要用一份愛上人的心來愛自己,更要做好本分事和守好身口意,那才是真正愛上人,愛上人所愛的人,做上人要做的事。”

 

倪銘均學習上人的大願及大悲心,讓自己的心胸擴大起來。愛好攝影的他將心胸比喻為光圈,當相機的光圈調大時,眼前的景象變得清晰,背景就矇了。正如每個人的背景都不一樣。如果我們一直關注一個人的背景,就會忽略了眼前的這一位,原來是這麼的美。

 

“在慈濟,就是讓自己的光圈放大,讓自己的世界擴大,生命就會有所不同。”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KL20170720_00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