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的危機
分享完不願面對的真相後,聯合報和自由時報,今天又提到有關環境被破壞的消息,全文如下:
南極臭氧層破洞 超過北美面積
【聯合報/編譯陳宜君/路透華盛頓十九日電】
美國太空總署表示,南極臭氧層破洞在今年九月廿一至卅日間的平均面積,為歷年觀察結果之最,達兩千七百四十萬平方公里。圖中藍紫兩色是臭氧層最稀薄的部分,綠、黃、紅三色代表臭氧層比較厚。
美聯社
美國科學家十九日發布報告指出,今年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又大又深,刷新歷來紀錄。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家紐曼表示,南極臭氧層破洞在九月廿一至卅日之間的平均面積,為歷年觀察結果之最,達兩千七百四十萬平方公里。
太空總署在聲明中指出,若同溫層氣候狀況正常,臭氧破洞的面積預料約在兩千三百萬至兩千四百萬平方公里之間,約相當於北美洲的面積。
科學家以DU作為測量地表至上大氣層之間臭氧含量的單位。太空總署的衛星十月八日在南極東部冰原測得的數值為八十五DU,含量偏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的科學家利用熱氣球載運的設備測量南極點上空的臭氧量,發現九月三日含量為九十三DU,但七月中旬仍有約三百DU。
南極同溫層的溫度變化會造成臭氧層破洞情況每年改變,溫度較低會使破洞變大、變深,溫度較高則使情況相反。今年低同溫層的溫度約為攝氏五度,低於歷年平均。
臭氧層可阻擋陽光的有害紫外線抵達地球,南極的臭氧層每年越來越薄,主要是因為人工化學物將會侵蝕臭氧的氯與溴釋放到同溫層。
【2006/10/21 聯合報】
海洋死區200個 全球警訊
〔編譯張沛元/綜合二十日外電報導〕聯合國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已在全球海洋發現兩百個「死區」,數量不僅較兩年前成長三十四%,其污染情況更已嚴重到危及魚類、其他海洋生物以及仰賴海洋生活的人類。
2年成長34% 危及人類
科學家認為,出現死區的主要原因,在於靠污染物生長的海藻增生使得其他海洋生物缺氧死亡,而罪魁禍首正是肥料與其他的農場溢出物、污水以及燃燒化石燃料。
上述物質含有過多養分,特別是磷與氮,進而導致水中的微小浮游植物急遽增生;浮游植物死後沉入水底成為孕育細菌的飼料,而細菌又用罄水中氧氣,造成其他海洋生物缺氧死亡。聯合國官員說,水中低含氧量使得魚類、牡蠣、其他海洋生物,以及重要海洋棲息地如海草海床難以生存。
生物缺氧死亡 威脅漁獲
新發現的死區包括芬蘭的亞浙貝勒哥海、迦納的佛蘇潟湖、中國的珠江河口與長江、英國的麥西河口、希臘的艾斐斯灣與愛琴海、祕魯的帕拉卡斯灣、葡萄牙的蒙第哥河、烏拉圭蒙特維多灣,以及印度洋西部。
該報告還說,海洋死區快速地威脅到漁獲量,進而對仰賴漁業為生者構成重大威脅;到了二○三○年,全球經河川流入海洋的氮將比一九九○年中期增加十四%。
聯合國海洋專家說,自一九七○年代起,海洋缺氧區的數量與面積每十年就有所增長;但也並非所有死區都終年缺氧,有些地區會隨季節因風力將含養份的水帶至死區表面而恢復生機。
長江黃河口 列高污染區
報告把長江與黃河的入海口列為遭高度污染的死區。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報告顯示,中國沿海在二○○五年曾發生八十二次「紅潮」(即海中浮游植物劇增導致海水變色與缺氧);長江入海的浙江省外海與北方靠近黃河河口的渤海每年定期出現紅潮。
(自由時報2006.10.21)
- Oct 21 Sat 2006 10:51
迫切的危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