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談鬼月(有關民俗的部分)

在新竹演講的時候,有人表示,如果沒有鬼月,那麼一些像是搶孤的文化怎麼辦?
我把當時的回答,還有後來的一些思考與您分享。

我尊重民俗也尊重文化,但我們必須思考,是否所有的民俗,所有的文化,都值得保存。
文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和人有關的好的文化,稱為人文。

有些文化和當時的社會現象有關,可能隨著時代的進步,變成不合時宜,就會逐漸被淘汰。
就像纏小腳的文化,早已經廢止。
另外,世界上有許多獵人頭的文化,文明世界可以允許嗎?
近的來講,台灣許多婚宴習俗,也慢慢走入歷史。

所以,文化和民俗不是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時代調整。
搶孤等民俗,是對鬼道眾生的慈悲,用意是好的。
如果大家不是在相信有鬼月的基礎上,只是對鬼道眾生的慈悲,而舉辦搶孤活動,我覺得這是地方特色,展現民間生命力。

但問題是,大家真的相信有鬼月,這和一般的民俗又有些不一樣了。
例如,我們在中秋節吃月餅的時候,應該不會真的相信有嫦娥奔月,月亮上有月兔吧?
但是農曆七月許多活動,卻讓大家相信,真的有這麼一個鬼月。

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神話,但台灣鬼月的說法,卻讓台灣大多數人民,陷入集體恐懼和害怕,長達一個月。
台灣人民集體怕東怕西一個月,這是多麼大的社會虛耗啊?
這樣的傳說,延伸出來的民俗或文化,可以保存,畢竟這是歷史的一部分,但大家面對民俗的心態,可能就要做一些調整了。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台灣時間周一至周五
22:3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倪銘均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HINET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