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季氣溫 仍續偏暖 冬均溫19.49度 歷年第二高
我對氣候暖化的現象非常關心,我新增一個單元,把相關報導放在這裡。
春季氣溫 仍續偏暖 冬均溫19.49度 歷年第二高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3.03
中央氣象局的統計分析,這個冬季非常溫暖,台灣平地從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的平均氣溫達攝氏十九.四九度,為近七年來最高、僅次於二○○○年跨越二○○一年冬季平均氣溫,更是台灣地區自一九五一年建立完整氣象觀測資料以來的冬季第二高溫。包括台北、宜蘭、基隆、新竹更創下二月最高均溫紀錄。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指出,這個冬季的平均氣溫較氣候平均值高出一.四五度,出現非常明顯的暖冬現象,與史上冬季第一高溫僅差○.○二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與全球氣溫近十年一直處於偏暖的狀態,以及北半球這個冬季的大氣環流型態,冷空氣一直處於較高緯度有關,使中低緯度的台灣氣溫偏暖,尤其是今年二月特別明顯。
氣象局分析,今年二月台灣十三個主要平地氣象站平均氣溫都很高,如淡水在當地二月排名第五高溫;基隆、宜蘭、台北和新竹等站更創下當地二月史上最高溫紀錄,尤其是台北今年二月平均氣溫達十八.七○度,較氣候平均值高出二.七九度,「暖化」的情形非明顯。
在近十年全球氣溫偏暖的情形下,台灣自一九九七年跨越一九九八年的冬季開始,已連續十個冬季平均氣溫高於氣候平均值。氣象局昨日也預測,今年三到五月的春季氣溫將延續這個冬季的偏暖趨勢,以正常到偏高溫的機率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八月起出現的微弱聖嬰現象,到今年二月已明顯減弱到即將消失。但吳德榮表示,根據國內外的動力預測模式,多數認為這波聖嬰現象消失後,中太平洋的海溫從偏高回復到正常值以後,將持續向下掉、轉為偏冷,形成反聖嬰現象。
吳德榮指出,如果這波反聖嬰現象真的形成,又剛好碰到今年七到九月的颱風季節,很可能使颱風生成位置比較靠近台灣附近海域,不但侵襲台灣的機率相對較高;由於颱風就在台灣的「家門口」形成,可以擁有的預警時間也比較短,可能造成的威脅也相對較大。
暖冬! 北台灣57年來最熱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7.03.03 03:03 am
全球暖化燒到台灣。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這個冬天是自一九五○年以來第二熱的冬天,其中尤以二月分最暖,包括台北、基隆、新竹、宜蘭、嘉義、蘇澳等地,單區的平均氣溫都創下一九五○年來的最高紀錄。
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的冬季期間,台灣平均氣溫十九點四九度,只比最熱的二○○一年冬天少了零點零二度。
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近十年來,台灣暖化現象明顯加劇。一九五○年以來的前十大高溫年中,有五個發生在近十年內,包括一九九八、一九九九、二○○一、二○○三、二○○七。
吳德榮分析,這個冬天台灣暖化,除了受全球暖化長期增溫的影響外,冷氣團較少也是主因。去年十二月、今年一月只有幾個冷氣團,二月除了一月底殘留的冷空氣外,並沒有冷氣團南下。
今冬的累積雨量也偏少。花蓮站只有六十九毫米,比平均值兩百卅七毫米明顯偏少。處於枯水期的高雄站也略少於氣候平均值,中部以北則接近氣候正常值。
氣象局預估,三到五月,各地氣溫正常到偏暖,雨量趨於正常。三、四月春季期間台灣附近常有鋒面系統,對流增強可能帶來雷雨。
氣象局也提醒民眾,這幾天氣溫很高,但周日元宵節入夜後鋒面接近,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雨,民眾出外賞燈要注意天氣變化。下周一清晨起受鋒面影響,氣溫下降。周二、周三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轉為溼冷的天氣。
【2007/03/03 聯合報】
日本今冬氣溫 108年來最溫暖
【中央社/中央社記東京二日電】 2007.03.02 07:58 am
日本氣象廳一日表示,日本今年冬天的平均氣溫比往年高出攝氏一點五二度,是自一八九九年有觀測記錄以來,與一九四九年並列為「最溫暖冬天」的紀錄。此外,今冬的降雪量少、日照時間長等,也都刷新紀錄。
日本氣象廳表示,今年冬天(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的平均氣溫在日本全國一百五十三個觀測點所測得的數據顯示,今冬的氣溫比往年平均增加攝氏一點五二度。這是日本自從一八九九年有觀測紀錄以來的最高的冬季平均溫度值,平了一九四九年(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至四九年二月)的最高紀錄。
氣象廳說,東京今年冬天平均氣溫是攝氏八點六度(比往年高出一點九度)、大阪是八點四度(比往年高出一點七度),福岡是九點零度等,總計有六十三個觀測點的冬季平均氣溫都創下新高紀錄。
受到暖冬的影響,東京新宿御苑的寒櫻開始凋謝的時間比往年早三週,目前就可看到粉紅色的花瓣落英繽紛的景色。
日本海方面今年也創下降雪量最少的紀錄,北陸地區的降雪量只有往年的百分之九,北日本、東日本、西日本日本海方面的降雪量也創下自一九六一至六二年間有統計以來的最少量紀錄。此外,東日本的日本海方面的日照時間,是往年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四,創下平均日照時間最長的記錄。
日本氣象廳指出,一般認為今年冬天會創下平均溫度最高紀錄是因為受到溫室效應所伴隨而來的地球暖化的影響,但是主要是原因還是在於「冬季前半期左右,從北極附近來的寒氣難以長驅南下」以及「聖嬰現象時而明顯出現,阿留申低氣壓比往年偏東,冬季型氣壓難以形成」的緣故。
【2007/03/02 中央社】@
南極冰融 冒19 新物種
地球溫室效應 多腳海星等游上淺層曝光 世界日報2007.02.27
扇鰭冰魚(fan-finned ice fish),其血液因不含紅血球而變得更稀,不需使用太多力氣即可輸送到全身,使體內能量能在低溫環境中保存。(法新社)
左為棲息於南極較深海域的側甲鉤蝦(Epimeria)只有25公釐長,極有可能是新物種。右為七腳海星。(法新社)
【本報系編譯張佑生綜合電訊報導】覆蓋面積廣達一萬平方公里的南極冰架融化,藏匿在海底達1萬2000年的生物奧秘首度曝光,發現的新物種可能多達19種。最引人注意的包括多腳海星、鰭成扇形的藍色冰魚,還有長度超過10公分的小蝦,大到讓人懷疑是否還能稱做「小」蝦。
科學家不必再從冰上鑽孔,便能一窺海底850公尺深處的奧妙,心裡卻是憂喜交集。因為這裡是地球上暖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兩座拉森冰架開始大規模崩解不過是五年前和12年前的事,原本在深海才可找到的生物已游上淺層海域,地球溫室效應若再加劇,冰架崩裂的範圍將擴大,帶給南極周邊的海洋生態更嚴重的打擊。
這項研究是聯合國等組織所策劃,為期10年的海洋生物調查計畫之一環,來自14國的52名研究人員搭乘德國的觀測船到南極,進行為期十周的考察。
結果發現冰棚覆蓋下的海域內,許多原本生存在深海的生物如海鞘、冰魚、長腳海星等卻存在於淺層海域。
研究人員共採集一千多種生物,其中有15個外型類似蝦、可能是片腳類新物種,四種可能為新的刺細胞動物,這是和珊瑚、水母和海葵有關聯的有機體。
藍色冰魚的背鰭長著硬棘,像扇子一樣。冰魚的血液中不含紅血球,這樣血液就變得更稀,可以更容易地輸送到全身,使體內能量能在低溫環境中保存。
還有「長腿」海星,有些海星的腿比一般的五條還要多。它們和冰魚生活在一起。科學家還觀察到成群的海參,也朝同一個方向移動。科學家將對這些物種進行研究,以確定它們是否確實為新物種。
`
我對氣候暖化的現象非常關心,我新增一個單元,把相關報導放在這裡。
春季氣溫 仍續偏暖 冬均溫19.49度 歷年第二高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3.03
中央氣象局的統計分析,這個冬季非常溫暖,台灣平地從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的平均氣溫達攝氏十九.四九度,為近七年來最高、僅次於二○○○年跨越二○○一年冬季平均氣溫,更是台灣地區自一九五一年建立完整氣象觀測資料以來的冬季第二高溫。包括台北、宜蘭、基隆、新竹更創下二月最高均溫紀錄。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指出,這個冬季的平均氣溫較氣候平均值高出一.四五度,出現非常明顯的暖冬現象,與史上冬季第一高溫僅差○.○二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與全球氣溫近十年一直處於偏暖的狀態,以及北半球這個冬季的大氣環流型態,冷空氣一直處於較高緯度有關,使中低緯度的台灣氣溫偏暖,尤其是今年二月特別明顯。
氣象局分析,今年二月台灣十三個主要平地氣象站平均氣溫都很高,如淡水在當地二月排名第五高溫;基隆、宜蘭、台北和新竹等站更創下當地二月史上最高溫紀錄,尤其是台北今年二月平均氣溫達十八.七○度,較氣候平均值高出二.七九度,「暖化」的情形非明顯。
在近十年全球氣溫偏暖的情形下,台灣自一九九七年跨越一九九八年的冬季開始,已連續十個冬季平均氣溫高於氣候平均值。氣象局昨日也預測,今年三到五月的春季氣溫將延續這個冬季的偏暖趨勢,以正常到偏高溫的機率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八月起出現的微弱聖嬰現象,到今年二月已明顯減弱到即將消失。但吳德榮表示,根據國內外的動力預測模式,多數認為這波聖嬰現象消失後,中太平洋的海溫從偏高回復到正常值以後,將持續向下掉、轉為偏冷,形成反聖嬰現象。
吳德榮指出,如果這波反聖嬰現象真的形成,又剛好碰到今年七到九月的颱風季節,很可能使颱風生成位置比較靠近台灣附近海域,不但侵襲台灣的機率相對較高;由於颱風就在台灣的「家門口」形成,可以擁有的預警時間也比較短,可能造成的威脅也相對較大。
暖冬! 北台灣57年來最熱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7.03.03 03:03 am
全球暖化燒到台灣。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這個冬天是自一九五○年以來第二熱的冬天,其中尤以二月分最暖,包括台北、基隆、新竹、宜蘭、嘉義、蘇澳等地,單區的平均氣溫都創下一九五○年來的最高紀錄。
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的冬季期間,台灣平均氣溫十九點四九度,只比最熱的二○○一年冬天少了零點零二度。
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近十年來,台灣暖化現象明顯加劇。一九五○年以來的前十大高溫年中,有五個發生在近十年內,包括一九九八、一九九九、二○○一、二○○三、二○○七。
吳德榮分析,這個冬天台灣暖化,除了受全球暖化長期增溫的影響外,冷氣團較少也是主因。去年十二月、今年一月只有幾個冷氣團,二月除了一月底殘留的冷空氣外,並沒有冷氣團南下。
今冬的累積雨量也偏少。花蓮站只有六十九毫米,比平均值兩百卅七毫米明顯偏少。處於枯水期的高雄站也略少於氣候平均值,中部以北則接近氣候正常值。
氣象局預估,三到五月,各地氣溫正常到偏暖,雨量趨於正常。三、四月春季期間台灣附近常有鋒面系統,對流增強可能帶來雷雨。
氣象局也提醒民眾,這幾天氣溫很高,但周日元宵節入夜後鋒面接近,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雨,民眾出外賞燈要注意天氣變化。下周一清晨起受鋒面影響,氣溫下降。周二、周三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轉為溼冷的天氣。
【2007/03/03 聯合報】
日本今冬氣溫 108年來最溫暖
【中央社/中央社記東京二日電】 2007.03.02 07:58 am
日本氣象廳一日表示,日本今年冬天的平均氣溫比往年高出攝氏一點五二度,是自一八九九年有觀測記錄以來,與一九四九年並列為「最溫暖冬天」的紀錄。此外,今冬的降雪量少、日照時間長等,也都刷新紀錄。
日本氣象廳表示,今年冬天(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的平均氣溫在日本全國一百五十三個觀測點所測得的數據顯示,今冬的氣溫比往年平均增加攝氏一點五二度。這是日本自從一八九九年有觀測紀錄以來的最高的冬季平均溫度值,平了一九四九年(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至四九年二月)的最高紀錄。
氣象廳說,東京今年冬天平均氣溫是攝氏八點六度(比往年高出一點九度)、大阪是八點四度(比往年高出一點七度),福岡是九點零度等,總計有六十三個觀測點的冬季平均氣溫都創下新高紀錄。
受到暖冬的影響,東京新宿御苑的寒櫻開始凋謝的時間比往年早三週,目前就可看到粉紅色的花瓣落英繽紛的景色。
日本海方面今年也創下降雪量最少的紀錄,北陸地區的降雪量只有往年的百分之九,北日本、東日本、西日本日本海方面的降雪量也創下自一九六一至六二年間有統計以來的最少量紀錄。此外,東日本的日本海方面的日照時間,是往年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四,創下平均日照時間最長的記錄。
日本氣象廳指出,一般認為今年冬天會創下平均溫度最高紀錄是因為受到溫室效應所伴隨而來的地球暖化的影響,但是主要是原因還是在於「冬季前半期左右,從北極附近來的寒氣難以長驅南下」以及「聖嬰現象時而明顯出現,阿留申低氣壓比往年偏東,冬季型氣壓難以形成」的緣故。
【2007/03/02 中央社】@
南極冰融 冒19 新物種
地球溫室效應 多腳海星等游上淺層曝光 世界日報2007.02.27
扇鰭冰魚(fan-finned ice fish),其血液因不含紅血球而變得更稀,不需使用太多力氣即可輸送到全身,使體內能量能在低溫環境中保存。(法新社)
左為棲息於南極較深海域的側甲鉤蝦(Epimeria)只有25公釐長,極有可能是新物種。右為七腳海星。(法新社)
【本報系編譯張佑生綜合電訊報導】覆蓋面積廣達一萬平方公里的南極冰架融化,藏匿在海底達1萬2000年的生物奧秘首度曝光,發現的新物種可能多達19種。最引人注意的包括多腳海星、鰭成扇形的藍色冰魚,還有長度超過10公分的小蝦,大到讓人懷疑是否還能稱做「小」蝦。
科學家不必再從冰上鑽孔,便能一窺海底850公尺深處的奧妙,心裡卻是憂喜交集。因為這裡是地球上暖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兩座拉森冰架開始大規模崩解不過是五年前和12年前的事,原本在深海才可找到的生物已游上淺層海域,地球溫室效應若再加劇,冰架崩裂的範圍將擴大,帶給南極周邊的海洋生態更嚴重的打擊。
這項研究是聯合國等組織所策劃,為期10年的海洋生物調查計畫之一環,來自14國的52名研究人員搭乘德國的觀測船到南極,進行為期十周的考察。
結果發現冰棚覆蓋下的海域內,許多原本生存在深海的生物如海鞘、冰魚、長腳海星等卻存在於淺層海域。
研究人員共採集一千多種生物,其中有15個外型類似蝦、可能是片腳類新物種,四種可能為新的刺細胞動物,這是和珊瑚、水母和海葵有關聯的有機體。
藍色冰魚的背鰭長著硬棘,像扇子一樣。冰魚的血液中不含紅血球,這樣血液就變得更稀,可以更容易地輸送到全身,使體內能量能在低溫環境中保存。
還有「長腿」海星,有些海星的腿比一般的五條還要多。它們和冰魚生活在一起。科學家還觀察到成群的海參,也朝同一個方向移動。科學家將對這些物種進行研究,以確定它們是否確實為新物種。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