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內湖計劃案(新聞稿)(更正)


慈濟的內湖計劃案,兼顧環境生態與社會福利,沒有所謂志工大樓,而是低度使用,與大面積的生態滯洪池。慈濟的立意在於促進內湖的慈善愛心與生態之維護。

有很多人問,保護區怎麼可以利用?其實按政府規定,都會型保護區不等於國家公園,依法可有六十多種使用用途,包括加油站、停車場、殯葬業、甚至屠宰場。都會保護區也可作為社會福利設施之使用,慈濟就是以這個類別進行規劃。保護區的等級分為五種,台北市政府於民國九十五年劃定本基地為「很高土地利用潛力區」,換言之,市政府事實認定本基地可以作為公共利益之使用。所以慈濟才會規劃將內湖基地設置成社會福利與生態環境教育兼備的園區。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質專家調查,內湖園區沒有斷層、沒有礦坑、沒有順向坡,也不是濕地,慈濟計劃將改善目前基地的環境品質。將先前業主鋪設的柏油路面,改設置成生態滯洪池,對於內湖的防洪功能大有助益。

慈濟進入之後從未作任何建設,而是將就現有簡陋的屋況,從事社會慈善與環保教育的推動。十多年來,內湖環保站已經帶動整個內湖社區的居民落實資源回收工作,也吸引全世界上百個環保團體來內湖環保站參觀,學習慈濟如何落實環保資源回收之工作。

幾次台北的大型風災,內湖園區更成為台北市的愛心廚房,供應上百萬個熱食便當幫助受災民眾。內湖慈濟志工,平日走訪內湖的大街小巷,關懷貧苦弱勢,輔導單親家庭,陪伴獨居老人,成為內湖地區的愛心園地。

慈濟所規劃的社會福利園區裡沒有規劃高聳的大樓,而是以低於35%的使用面積為原則,規劃大片綠地,設置生態池,日後孩子可以就近在內湖園區接觸自然、了解自然、愛護自然。

內湖的自殺率是全台北市最高地區之一,在高度科技發展之後,慈濟將導入愛心,讓科技結合愛,創造生命的良能與價值。愛人,愛自然,一起為內湖打造成生態、愛心、科技兼具的園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