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素食救地球(269)(魚肉的秘密)
今天(2016.11.28)晚上,網路上看了一部影片《魚肉的秘密》。
影片簡介提到:「由於密集的養殖以及全球性的汙染,魚肉已經成為致命的化學合成物!吃魚真的有益健康嗎?本片將揭發你所不知的驚人真相!」
這部影片內容很棒,邊看邊做筆記。
以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部非常好的採訪。採訪團隊到好幾個國家挖掘真相。http://enw.e-info.org.tw/movies/3613
說到魚,補充一個我在演講中常提到的數據:
環保署2005年做了一個大型研究發現:
吃越多大型魚類者,頭髮中汞含量值越高,多吃魚者(平均值為3.68 mg/kg)為不吃魚者(平均值為0.55 mg/kg)之6倍」,差異最大的則是飲食葷或素者,其中葷食者頭髮中汞平均含量為2.54 mg/kg,高於素食者之0.32 mg/kg有8倍之多。
另外,台灣的研究團隊也發現「魚含甲基汞,女吃多可能不孕」。
您還認為吃魚健康嗎?
而且這還有殘忍對待魚的問題。
當然,除了魚,也可以了解雞塊的秘密。
●雞塊的秘密
- 拍攝的一處養殖場,有兩百萬條鮭魚,所有的鮭魚都生病了,養殖業未將這個消息透漏給挪威或是法國的消費者知道。
- 工作人員倒入水中的是神經毒素效用極強的殺蟲劑,也因此工人穿連身服面帶防毒面具,所噴灑藥劑的化學成分是用來治療大量繁殖,同時深受寄生蟲及病害所苦的鮭魚。
- 在鮭魚體內發現福隆納乃得等殺蟲劑,各式各樣的化學產品,沒有一樣是人類可以食用的。
- 說是有毒魚隻,我們卻常在超市見到牠們的蹤影。挪威鮭魚也不是唯一含毒的魚種。
- 魚暗藏農產品中最具毒性的物質(抗氧化劑)。
- 蘇格蘭養殖鮭魚約940元台幣,希臘每公斤的養殖鱸魚520元台幣、希臘養殖劍魚590台幣。只有鱒魚是法國產的。
- 近1/2的漁產都來自養殖場。養殖場的魚比捕獲的漁產便宜。
- 十年前很少人聽過鯰魚,現在卻成為法國消費排行榜前十大的魚類,幾乎成為學校最常買的魚。
- 法國過去五十年,魚類消費成長一倍。如今每人年攝取量27公斤,比牛肉和雞肉還要多。
- 採訪團隊到越南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鯰魚是越南傳統料理。
- 全世界95%的鯰魚來自越南南方。
- 養殖產業不但剝削勞力,也危害環境。
- 採訪一位越南鯰魚國王楊先生,15年來靠著鯰魚成為越南第四大富豪。養殖場的鯰魚出口到30國家。(他的養殖場共有一億條鯰魚,比全越南人口還要多)
- 飼料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六個月就可以長到成熟鯰魚的重量,比在大自然生長的速度快一倍。
- 工廠上千名員工,每天處理一百噸重的鯰魚。員工薪水則取決於工作表現,每個月最多約5200台幣。平均處理一條魚的時間是十秒,每天工作十個小時。
- 丟入一個像洗衣統的機器裡面,在水中加入多聚磷酸鹽,有助凍效用,還可以讓鯰魚充滿水分。等鯰魚到歐洲已經沒有任何味道。
- 越南每年外銷15億無色無味的低價鯰魚排。
- 在其他養殖場,驗出混有不同化學產品,原因是大部分鯰魚都因為湄公河水汙染的關係生病了。(數百萬人每天把垃圾丟到河裡)
- 越南產米,密集使用土地,也意味大量播撒殺蟲劑,各式各樣的污染流入河中。(註:在2010年,越南是亞洲稻米生產量第五名的國家。第一名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孟加拉)
- 為了讓鯰魚恢復健康,養殖業者投入工業等級數量的藥物。架子上有數百瓶各式各樣的抗生素,久而久之細菌就產生抗藥性,魚隻的疾病越來越頑強,就要用更多的劑量,形成惡性循環。
- 魚隻吃進抗生素,就會在體內某個份組織儲存起來,之後會以排泄物的方式,將這些殘留物排出體外,這些殘留抗生素就跟著流進運河。
- 養殖場除了抗生素還有化學品、殺蟲劑。
- 挪威每年養殖漁業產量達40億歐元,是石油後的第二收入來源。法國70%的鮭魚來自這些養殖場。
- 養殖場底層堆積15公尺沉澱物,夾雜飼料殘渣和化學品,以及糞便,汙染嚴重。甚至看到一次世界大戰,毒死士兵的殺蟲劑。
- 寄生蟲有抗藥性,因此要加入更強的殺蟲劑,有的鱈魚已經因為基因突變而變形。
- 養殖業有將近一半的魚,嘴巴無法合上,這就是基因突變,需要再傳八代才會消失。(但是切掉魚頭就不會被發現)
- 基因突變的鱈魚還會跟野生種交配。
- 鮭魚也有基因突變的情況,魚的尾巴小很多,魚鰓無法完全覆蓋,切開後,鮭魚的肉拉一下就破了(沒有彈性)。
- 野生種有5-7%的油脂,這隻(養殖突變的)有15-34%,由於鮭魚將化學品儲存在脂肪裡,使得養殖鮭魚成為世上最具毒性的食品。魚隻含脂量越高就儲存越多化學品。
- 法國研究單位,測量不同食品中的化學品含量,養殖鮭魚的化學品含量高得驚人。養殖魚的有毒物質,比超市其他食品高出五倍。(法國研究員自己不吃養殖魚了)
- 以老鼠做實驗,食用養殖鮭魚的腹部脂肪含量非常驚人,這些老鼠不但肥胖還得糖尿病。
- 有人研究指出,肥胖有可能是環境中汙染物的結果。
- 鮭魚中最毒的來源,不是倒入養殖場的殺蟲劑,而是飼料。飼料含有戴奧辛、多氯聯苯,還有殺蟲劑(狄式劑、艾氏劑、毒殺芬)
- 飼料是用捕獲的魚隻做成,訪問的一家飼料廠是用砂鰻,因為砂鰻富含油脂和蛋白質。廠內20%的魚來自波羅的海,波羅的海嚴重汙染。汙染飼料也汙染到整個食物鏈。
- 瑞典政府和賣魚者,會提醒顧客,不能常吃波羅的海的魚。
- 鮭魚和鯡魚的戴奧辛含量極高,戴奧辛是極具毒性的物質,即便低量戴奧辛也可能影響荷爾蒙系統或致癌。
- 一開始瑞典造紙廠是戴奧辛源頭。波羅的海附近的國家,像德國和俄國都排放汙染物質。要三十年,海水才會自然循環更新一次,這些汙染物質就進到魚隻體內,這些物質都儲存在脂肪中。
- 鮭魚和鯡魚脂肪含量多,很美味,因此汙染物更容易進入人體。
- 魚越肥就囤積越多污染物,特定物質如殺蟲劑或多氯聯苯不會消失(重金屬、汞、戴奧辛),稱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 一公斤的魚,比許多小魚的一公斤總重更具毒性。
- 波羅的海這些汙染的魚,漸漸不會出現餐盤,但變成魚飼料,加快有毒物質的傳輸速度
- 魚飼料工廠,大火煮這些富含脂肪的魚,產線末端產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一種是蛋白質粉末,另一種是魚油。兩種成分加在一起成為完成品。
- 先從魚油說起。由於脂肪集中使得汙染物累積很快。至於蛋白質粉末更嚴重。工廠內有一大桶化學物(抗氧化劑),和蛋白質粉末混合。
- 乙氧喹於1959年,由美國大型化學公司孟山都註冊,註冊類別是殺蟲劑。
- 在瑞士一間官方打擊詐騙辦公室找到答案。
- 養殖魚身上發現乙氧喹,而且含量極高。參考數值50,測量的魚隻含量超過10-20倍。
- 乙氧喹原本用在蔬果類,魚飼料廠卻想到另一種使用方式,加入乙氧喹是為了防止油脂成分發出油耗味,確保油脂品質。
- 挪威一位女性研究員維多利亞發現,乙氧喹能穿過血腦障壁,這個障壁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保護大腦不受有毒物質入侵。人體中任何外來物質都無法進入大腦,但是乙氧喹可以進入大腦。也可能致癌。但是過去幾年,他都無法在科學期刊上發表這些結果。她離開研究中心,官方說法是她自願,但其實她承受很大的壓力,甚至不願意在攝影機前談論這段過程。
- 同樣在國立研究中心,還有一位女性研究員,也進行鮭魚中有毒成分測量工作,她的上司和挪威漁業部指稱資料造假。他們只能發表對漁業有利的結果。官方說她是自願離職,其實是被請走的。
- 挪威漁業部四年前就砍掉乙氧喹的研究預算。可能是漁業部長給的壓力,而這位部長還草擬漁產的衛生標準。她指使研究中心放低標準,好讓有毒魚產繼續在市場上販賣,都是為了金錢。
- 採訪團隊在漁產展直接訪問部長,她不願意談,公關人員馬上阻止了採訪。
- 部長甚至說她沒聽過乙氧喹,但是網頁上看她的經歷,曾經在EWOS當過四年顧問,這間是魚飼料大廠。在EWOS後,她受雇成為漁業部顧問,之後她有十多個工作頭銜都和鮭魚業有關,還當過遊說團體職業公會的理事長。
- 這位部長還持有一間大型鮭魚養殖廠8%的股份,也是公司董事長。她還持有另外一間養殖場20%的股份。一位受訪者說「這就是貪腐,不禁想西西里島黑手黨。」
- 進一步了解,部長還在JMJ投資公司,持股高達88.89%。而JMJ投資公司,持有挪威一間大型鮭魚養殖廠10%的股份。其他股東多為部長家族人士。
- 任何一間公司只要悄悄弄錯標籤,如同狂牛症一樣的手法就可以了。(就可以讓這些汙染的養殖魚,進到餐桌上)
- 法國一個漁港,有些公司不以販賣漁產滿足,消費者分辨不出來,但卻是調理包常見的食材,訪問這天工廠剛好進鱈魚,工人把鱈魚排擺好,也把切剩的魚料收集起來。不少魚肉可以打成魚漿,做成調理包或肉罐頭。
- 這些魚廢料,採購成本每公斤5元。
- 魚皮可以用在化妝品原料。魚頭含骨頭相連的魚肉繼續加工,採訪前老闆請工廠停工,可能是擔心消費者看到魚漿會害怕。
- 他們拍到另外一家魚漿工廠的畫面,看起來很倒胃口。
- 這些魚漿用在調理包或是寵物食品。
- 魚漿是魚排1/10的價格,很受歡迎。
- 突擊料理包工廠,有一個產品標示的成分只有鱈魚和鹽。把魚漿的成分送去馬賽的國家分析實驗室進行DNA化驗,發現有太平洋鱈魚、阿拉斯加鱈魚,但是這些在標籤上都沒有標示。阿拉斯加鱈魚比較便宜,這是一種詐欺行為。把養殖魚當成野生種在賣。
- 在狂牛病後,魚產也成為打擊詐欺的目標對象。
- 根據美國的研究,每三樣產品標示,就有一樣不屬實。
- 魚類已經成為令人擔心的致癌原因。一位癌症專家建議少吃魚。
- 現在很多的魚含有殺蟲劑和汞,芬蘭來的魚也有輻射物。即便車諾比事故已經過了20年,吃下肚子的不只是魚而已,而是含輻射汙染物、汞、重金屬,以及多氯聯苯和戴奧辛等等,魚已經不再是魚了。
- 法國過去三十年不斷鼓勵大家吃魚,現在已經下修攝取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