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新聞與媒體(假新聞撕裂歐洲)

 

看了1539期的《商業週刊》,這期的封面故事是「假新聞撕裂歐洲」,摘錄部份內容。

 

一場選舉、無數謠言,如何分裂一個國家,讓歐盟動盪不安。《商業周刊》深度走訪法國、德國、西班牙,直擊「假新聞工廠」,如何發揮比軍事武器更強大的力量。這是一場蔓延全球的網路謠言大戰,台灣,也身處其中。

 

  1. 法國總統大選,39歲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當選,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選舉。成立政黨不過一年,他將是拿破崙後最年輕的法國領導人、近60年來第一位非傳統大黨的總統。極左、極右史無前例的在第一輪選舉共拿下近一半得票,這是近半世紀以來最高的棄權投票率、法國選舉史上最多白票(編按:將空白選票投入票箱,表示抗議),兩者相加竟超過全國三分之一。做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歐盟核心成員,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憤怒、分裂、絕望的程度,史上未見。
    這場世紀選舉的背後竟是一場全球新形態的資訊戰爭;當跨國界的假新聞生產鏈強勢入侵選舉,民主的理性、多元價值正被顛覆;而你、我一不小心,都可能成為假新聞國際軍團的免費傭兵。
  2. 在川普當選、英國脫歐公投之後,(選舉的)戰場已經轉移到線上,臉書、YouTube、推特以及其他網路上更黑暗的角落。
    不只法國,全世界正被切成兩半,這是一場藉由民主工具分裂社會的世紀之戰,把它切成兩半的,是一把從雲端上切下來的刀,用假新聞跟不實資訊,一寸一寸在每一次轉發、按讚之間,把人心越推越隔離。
    假新聞,正以超乎你想像的規模與強度,摧毀人類透過一次次開放社會而發展的多元價值。那是一具看不見、躲不開的宣傳機器。
  3. 每個陣營全都按社交網站的反應決定下一步。「推特、臉書就是這一次(選舉)的主戰場,戰爭是用分、秒在計算進行的。」
  4. 他們(匿名論壇)在美國選舉中製造大量戲謔、諷刺的影音貼圖,例如希拉蕊是巫婆、恐怖分子的幕後金主等。親川普的媒體及俄羅斯支持的網路媒體,像是生產鏈般,一路將笑話、謠言製造成新聞,更甚者,搭配維基解密(Wikileaks)洩漏出來的資料,為匿名者的笑話背書。真實性,在整條生產鏈上下游的互相轉貼之中已不可考,但分享的熱度卻讓不實訊息從網路的匿名角落,一路攻上全球媒體。
  5. 美國選後一份對於社交媒體影響的報告統計,在選前所有散布的假新聞中,支持川普的在臉書上分享了三千萬次,支持希拉蕊的分享了八百萬次。每條臉書上的假新聞對於單一選民的說服力,約等同於三十六次的電視廣告。假新聞在臉書上產生的互動,勝過前十九大傳統媒體獲得的互動。假新聞製造軍團在美國總統大選獲勝後,繼續揮軍法國。
  6. 除了發送各種圖文,也密集使用機器人帳號大量自動轉發內容,創造假性的當紅文章,讓支持我方的言論登上推特的趨勢排行,讓一群線上軍隊創造有如主流媒體的聲量。
  7. 以八年時間研究極右派網路戰略的記者杜薩(David Doucet)認為,這些攻勢的關鍵是打破了沉默螺旋。過去,表態支持排外、歧視同志的極右派政黨一度被視為折損自身名聲的事,極右派必須遮頭遮臉,才能上街頭偷貼宣傳海報。這次選舉,網路上組織化的作戰讓支持者由暗化明,過去的罪惡感已經不再,不僅長期擠不進主流的議題成為焦點,也爭取了對傳統政治失望的選民。「特別是年輕人,支持極右就像是一種新的龐克一樣,」與爸媽不同、打破傳統,卻又在網路感受得到認同,許多禁忌的語言隨著資訊流而解放,在同溫層中不斷加溫,也加深了法國社會的分化,扼殺對公共事務的理性討論。
  8. 用資訊戰造成一國分化、社會共識崩解,弱化該國政府公信力,甚至引發革命,這正是俄羅斯軍方最高將領、參謀總長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頒布的最高指導方針,領導著俄羅斯的全球戰略。未來,實體的軍火進攻將只占所有國防行動的四分之一。
  9. 法國大選中,俄羅斯旗下媒體及親俄議員,數度放出馬克宏是同志、與美國銀行集團同夥,甚至說維基解密握有他重大醜聞等「新聞」,無一得到證實。
  10. (任何國家)只要願意接受俄羅斯資金的政治人物或媒體,就等同是俄羅斯的領土了。從2014年起,俄羅斯政府以每年十億美元支持「俄羅斯今日」等媒體進行海外擴張。
  11. 選前四十八小時,美國論壇4chan出現一條連結,稱來自馬克宏陣營的電子郵件,9GB、上千份資料,維基解密隨後正式發布了這份資料。訊息一出,Reddit、4chan、法國JVC論壇上各種圖文大量創造,包括一份宣稱來自馬克宏陣營,要將法國伊斯蘭化的課綱,也開始在網路上流傳。
  12. 馬克宏順利當選,但全法國有三分之一選民選擇不投票或投下廢票,而勒龐創下了極右派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一個法國,幾乎分裂成了三個陣營。
  13. 馬克宏的網路宣傳部主任在選舉結果公布後,立刻公開宣稱「就是俄羅斯!他們從競選活動開始至今,沒有一秒停過!」、「我們一上任,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強我們的網路國防,這是法國傾全國之力都還沒辦法解決的事。」
  14. 假新聞國際軍團繼續強勢入侵又一個民主強國,斷裂了政府、公民、媒體間的信任。
    讓你們彼此起疑、製造混亂,然後用大量的假新聞,破壞你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最終讓公民全都冷感,這就是俄羅斯的目地。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告訴我們。「他們發現,只要開發一些工具,就可以用自由世界的產物(網路丶社交網站)來操控自由世界,」他說,「俄羅斯以前從來不敢想,用宣傳戰能夠真的對西方國家造成什麼改變」
  15. 是一國的民主失靈,失去抵抗力,才可能讓外來的病毒入侵。
  16. 失望青年處境若不改善,臉書警告:人人都可能變宣傳武器。
  17. 但當他們在網路上追求所謂的「起義」,用一篇篇轉發、按讚,發洩自己的不滿,本以為在為公民發聲,不知不覺卻可能成為了境外假新聞生產鏈的傭兵。卡斯帕洛夫說,這就是普欽要的「人民大軍」。不用錢、不用訓練,就能讓敵國人民為自己的利益作戰。
  18. 民主國家,如何應對?波摩蘭澤夫認為,除了加強教育、喚起公民意識,能夠做的是「恢復人與人彼此的信任,讓民眾與政府的連結重新接上」
    當假新聞國際軍團登堂入室,對民主叫囂挑釁時,公民覺醒、拒絕成為它的免費傭兵,將是人類社會避免走向誤解、仇恨、封閉與毀滅的唯一解方。
  19. 《俄羅斯今日》德語版,一則阿拉伯移民綁架十三歲少女的新聞,震驚社會,事後發現少女只是去朋友家玩了一晚。還有政府付費幫移民編髮的傳聞,或是冒充綠黨議員的臉書帳號發言要無上限收留難民,換來兩千多個分享;更有洋洋灑灑的文章,描繪梅克爾靠著難民改變德國人口結構。
  20. 「這很難一一澄清,大部分都是他們想要相信的故事」
  21. 要解決假新聞,國家跟社會就是要先承認自己出了問題。
  22. 做為雲端大軍的下一個戰場,德國政府做了各種準備,包括軍方新增一萬三千二百名專家,應對一開年就發生的近三十萬次網路攻擊;法務部準備針對社交網站的不實與仇恨言論立法,政府計畫成立專門應對假新聞的新部門。
  23. 別再讓0.5%的人 決定99.5%人未來:看不慣總統候選人竟只能由僅占法國人口○·五%、登記參加左右兩派政黨初選的黨員來決定,便在兩年前籌備一個全新的初選平台,真正把選舉開放給每個人。
  24. 年輕人因為對政治跟媒體都失去信任,只將社交網站當作唯一管道,在有心人的操作之下,邊緣區域的青年,就可能與大眾社會越來越遠。
  25. 如果政治人物想要散布謊言,在新一代的政治文化中也活不了太久。「西班牙有句俗話『謊言的腳很短』,走不遠」
  26. 假新聞對台灣的影響,已經成為中研院、國安局、行政院和民間團隊多軌並進的棘手議題。
    台灣假新聞戰況大致可從Ptt、臉書、Line的三個戰場理解。
    經營Ptt粉絲團、長期擔任版主的林祖儀觀察,上升的數字背後卻是三個負向的發展,分別是新的貼文數越來越少,每篇文章的回覆中,極端言論跟惡意語言大幅增加,最後是「帶風向,的操作越來越明顯。長期觀察之後,就能看見「特定帳號對於政黨跟人物的攻擊,」林祖儀說。
    他以最近的前瞻建設計畫為例,一篇新聞轉載到Ptt,第一個回文如果是「為什麼都沒有新北,根本是政黨分贓!」就決定了接下來討論的方向或謾罵的開始,減少了理性討論政策的可能。
    反之,要凸顯特定議題,也能用相同手法,把文章「推爆」,吸引更多人點閱。
  27. 因為能夠快速吸睛、引發討論,Ptt近幾年來成了各選舉陣營、企業公關不可或缺的戰場。但又因為帳號登入嚴格,有些版上要貼文,必須擁有一年以上的Ptt會員資格,於是進一步養大了新的「帳號交易市場」。以二○一八年直轄市等地方選舉為例,許多人今年就開始「養帳號」,擁有越久的使用時間、發過越多文章的帳號,就能在更多版上發言。另外,如果是Ptt上某版版主,價碼則以萬元起跳。
  28. 匿名、帶風向、轉貼連結,Ptt具備美、法極右派論壇的各項特色,訊息真假越來越難辨,討論空間也在縮小,卻越來越像可被少數人操作出巨大聲響的回音場,加上記者頻繁的在Ptt上找新聞,更為匿名者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29. 問題從來不是因為科技無法解決,而是在人為操作的外力之餘,讀者具不具備判別真假的意識。他建議,看到假訊息就回報,朋友分享了問題新聞也直接提醒,只有養成打臉文化、隨時明辨,被假新聞籠罩的讀者才有清醒的一天。
  30. 來自敘利亞的20歲難民莫達馬尼(Anas Modamani),他已被三波假新聞攻勢,幾乎摧毀人生。一年多前,他躲開極權政府的轟炸、屠殺,搬了四次家後躲不掉軍隊徵召,只能坐上人蛇集團超載的船,跨越海峽、走過巴爾幹半島,抵達德國。
    沒想到卻因為一張照片,讓他找不到工作、租不到房子,走在路上人們叫他坐牢,打開網路,一封封私訊要他滾出德國或是自首領罪。
    那是一張他跟梅克爾的自拍照。
    自拍的那一刻,他沒有想太多,整個德國社會也一片叫好;一度,這張照片成為德國開放、成為世界人道主義燈塔的象徵。但當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成為極右派、假新聞工廠的頭號目標,站在總理旁邊的他,卻成為標靶。
    他被冠上的新身分:恐怖分子。
    在布魯塞爾恐攻、柏林恐攻、地鐵燒人案後,他的照片成為極右派媒體、臉書社團的頭條,他的臉被放在案發現場的監視畫面截圖,配上「梅克爾迎來的兇手!」等字眼,在網路上瘋傳。
    我第一次看到,是在我朋友家,有人把我的臉放在嫌疑犯的照片上,我看到這種照片,完全崩潰,一直哭、一直哭,只能往外頭跑,(當時)我德文不好,不知道該怎麼辦,該跟誰說。
    他打開臉書,看著自己的臉在不同粉絲專頁、社團中被分享轉發,字眼越來越難聽;那張曾是德國光榮的自拍照,讓他跌入地獄。他試著反駁,有一篇文章說他已被擊斃身亡,「我去底下留言說,我是Anas,我活著,我在柏林,不在布魯塞爾!對方直接把他踢出臉書社團。
    他還接到三千公里外家鄉的電話。「他們問我,為什麼要當恐怖分子?」他一個人流亡到德國,家人問他「到德國沒有多久,為什麼變成另外一個人了?」
    極右派在臉書上流傳的假新聞被翻譯成不同語言,三波假新聞攻勢一次次粉碎他試圖找回的正常生活。「第一次就讓我的人生毀掉了,我已經被當成恐怖分子,」一百份工作申請只有三個回應,房子找了兩年,不斷被拒絕。
    我只能一直寫email給臉書,沒有任何一次有回應,」即使他決定告臉書,卻換來敗訴結果。
    莫達馬尼的照片,只是六百多則已被查證、關於難民的虛構訊息之一。
    「其實敘利亞動亂也是從謊言開始的,只是我們那裡的人拿得到武器,於是互相殺戮,」莫達馬尼說:「我想你們的民主還是很好,只是對我不太好而已」

●銘均書摘(被新聞出賣的世界) 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2678894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