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救地球(159)(吃素是殺生嗎?)
很多人問「植物也有生命,吃素也是殺生啊!」
我個人有一個想法是「動物會進入輪迴,植物不會」。
還有一個觀點可以和大家分享,我把去年投稿自由時報的文章「清明節的數學課」再貼出來:
清明節掃墓緬懷祖先,不知道您是否算過,我們的祖先有多少人?
前台南啟聰學校校長鄭武俊提到,我們的爸爸有爸爸媽媽,媽媽也有爸爸媽媽,這樣子一直往上算,到第四十代那一代,我們的祖先有一兆人。
起初我還不相信,實際動手計算,到第十代那一代有一千零二十四位祖先,到第二十代有一百萬人,到第三十代有十億人,到第四十代果然有一兆九百九十五億人!從第一代累計到第四十代,我們的直系祖先總共有兩兆一千九百九十億人(不包括兄弟姊妹、阿姨舅舅與姑姑叔叔)。相當於目前三百一十四個地球的總人口,也相當於九萬五千六百零九個台灣的總人口。
釋迦牟尼佛曾經對一堆枯骨禮拜,佛陀說︰「這可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從六道輪迴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祖先可能再投胎為人(或動物),那麼,十兆祖先通通投胎到台灣嗎?當然不可能。
我們的祖先可能投胎成為和我們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甚至,我們上輩子也可能不是黃種人。
從這個觀點來看,地球上根本沒有所謂的陌生人。
今天哪個地方有災難,我們付出一份關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可能幫助到阿祖或是太祖。所以,行善就是行孝;行善也是最好的慎終追遠。
清明時節,希望大家打破疆域的觀念,化小愛為大愛,去愛所有的人還有動物;讓祖先留給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更美,也讓我們的後代生生不息,這是清明緬懷祖先最好的方法。
(作者現任大愛電視台主播)
以下我從網路上找了法師對這個問題,更深入精闢的開示。
●印順導師
這些肉食者的見解,極為龐雜,而最欺人的,是掛起一面虛偽的科學招牌。認為:我們不能不殺生,非殺生不可;所以從不殺生而來的不肉食,毫無意義。
他們以為:草木也有生命,所以蔬食 還是不免殺生。又以為:素食(不肉食)是不能徹底的,飲一口水,水中就有多 少生物!吸一口空氣,空氣中就有多少生物!如真的不殺生,不肉食,那就不能飲水,不能吸空氣,惟有死亡而已。又以為:如基於仁慈的見地,如儒家的「君子遠於庖廚」等,那只是不徹底的自我欺騙。這種見解,在一般社會人士,可說情有可原。如部分的佛教徒,也附和而如此說,這不免太笑話了!
聽說日本的佛教界,也有這種類似的見解,我很難相信。日本的佛學,聽說相當昌明,怎麼會說出這種外行話來?也許偶有不入流的學者,順從口舌而附和世俗的謬說吧!
佛法所說的殺生與不殺生,有著善惡─道德與不道德的性質。
這不屬於物理化學的科學世界,也不是顯微鏡與望遠鏡底下的東西(在物理科學中,善與惡是無法分別的);這是屬於情理參綜的道德世界,心色相關、自他相關的有情世界的東西,應從情理、心境的關係中去說明。
先從所殺的對象來說:殺生,指殺害有情識的眾生(近於一般所說的動物)說。有情識的眾生,都有求生惡死的意欲。如受到傷害或死亡,會引起恐怖、苦痛,引起怨恨、憤激、敵對的行為。例如人與人間的相殺,會造成彼此積怨,相仇相殺的敵對情形。草木是無情識的眾生,雖也有繁殖、營養等生命現象,但受到傷害時,僅有物理的反應,而不會有心識的反應。如砍伐草木,不會激動草木,引起彼此相仇害的敵對性;更不影響自己,保有殘殺的業感力。
所以佛法所說的殺生,著重在對方有否心識的反應,會不會因此引起相仇相敵的因果系。「食蔬也是殺生」的論調,顯然沒有弄清楚這種事實,沒有明白殺生所以要禁止的真實意義!
(妙雲集下編之八『教制教典與教學』)
●星雲大師
生物學家為生命所下的定義是:凡經歷生長、繁殖、死亡過程的,都是生命。在此定義下,無論動物或是植物,都有生命。既然植物也是生命,為何素食者不吃動物,卻吃五穀、蔬果等植物呢?請大師開示。
答:
佛教徒吃素主要是為了長養慈悲心,然而在生物學的定義:「凡是會繁殖、死亡、生長的就是生命。」於是有人問:「豬、馬、牛、羊會繁殖、生長、死亡,青菜、蘿蔔也一樣會繁殖、生長、死亡,為什麼你們不吃動物,只吃植物呢?這樣就是慈悲嗎?」這個問題也是我年輕時曾經產生的疑問:「吃素!吃素!青菜、蘿蔔也有生命,它也要活命,我怎麼可以吃它呢?不吃豬馬牛羊,卻吃青菜、蘿蔔,實在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吃素還是不究竟啊!」又有人說,蔬菜之所以能吃,是因為它不會流血,而動物會流血,所以不能吃牠。試問蝦、魚、螃蟹不會流血就可以吃嗎?
其實,植物的生長、繁殖、死亡是物理現象,不是心理現象。佛教徒對「生命」的定義,不在於表相上是動物、是植物的區別,而在於有無心識反應。例如雞、鴨,你要殺牠,牠會有心識反應,會恐懼害怕;你吃青菜、蘿蔔,它只有物理的反應,沒有心識反應。就以一般人都會有的同情心來說,摘取一片植物的葉子和殺死一隻動物的心情,畢竟還是不同。
此外,殺害動物是斷其命根,一旦死亡就沒有再生的能力,而植物只要再播撒種子,就可以延續生命,甚至大部分的蔬菜、水果,平時如果不去採收、修剪枝葉,明年就無法長得好。所以,佛教裡認為吃植物比較沒有所謂慈悲與否的問題,但是吃動物就有所顧忌了。
佛教徒在吃飯時要作五種觀想,稱為「五觀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正視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所謂「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無論素食與否,人們每天能有飯菜吃,是經過農夫種植、工人碾製、商人販售,乃至陽光、空氣、水份等因緣所成就。因此,吃飯時最重要的還是要以一顆感恩心來受食。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2006.普門學報第 卅三 期)》
●聖嚴法師
一般初學佛的人,對眾生的定義不明,而且現在更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
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
所謂眾生,可分作三級,高級的為人類,具有三個條件:一、有活的細胞;二、有神經的反應;三、有思想及記憶。
低級的為植物,只有活的細胞,沒有神經和記憶,雖有生死的反應,沒有苦樂的感覺,更沒有思想及記憶,所以叫做無情。中級的是動物,只有少數如狗、猴子、馬、象等高等動物有若干的記憶力,但沒有思想力。至於下等動物除了神經的本能反應,沒有記憶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經就有痛苦,就會怕死。所以蟲蟻都會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險,植物則不然。因此,殺生的界定,就是能夠知生怕死的動物而不及於植物。
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是因低級的鬼神,依草附木,以草木為庇護,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壞其居處,並非為了草木不可殺的理由。
微生物如細菌,從生物學上看,它是介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生物,既沒有神經更沒有記憶和思想,不屬於有情眾生,可以說是活動的植物,所以,殺菌不是殺生。
關於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細菌之外,尚有比較高等的生物,他們雖也沒有神經,但已可以算在動物之列,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需要通過濾水囊的過濾,把比較大的微小眾生濾出,比較小的就不管了。這是基於慈悲的觀點,不忍目見生物而不救度。如果肉眼不能見,或雖見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無情眾生,那就理會不到了。
佛教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我們自己怕受傷害、畏懼死亡,眾生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界一定是和諧、和平、互助、互敬、互愛、融洽無間,將沒有一人會受到故意的傷害。雖然佛經中說,殺生有果報,殺人償命,吃它半斤,還它八兩,這是說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實。但是我們不必把不殺生的著眼點擺在害怕受報的觀點上,果報是有的,但也並非絕對不可以改變的;養成慈悲心,才是不殺生的重點,也是佛菩薩化世的精神。
(學佛群疑)
●淨空法師
問:佛說萬物皆平等,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吃肉等同於殺生。但同樣青菜都是有生命的,我們割它下來吃,又為什麼不是殺生?
答: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問得很深,人可不可以不吃東西?可以。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天吃一餐,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阿羅漢住在這個世間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到了色界天人飲食不要了,色界天是得禪定的人,得到初禪財色名食睡都沒有了,這是功夫。我們在這個世間叫業報,你必須要有飲食,沒有飲食你就不能夠存活,你不能存活你也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總是冤冤相報,這個道理很深,給你說兩個星期都說不完。必須要吃,你就想想看,你是吃人好、是吃動物好?這就有選擇,你是吃你父母好,還是吃別人好?你不會吃你父母,你會吃別人。人跟動物比,你還是吃動物,不吃人;如果動物跟植物比,那你還是捨掉動物,吃植物。你一層一層比,你就曉得,就不一樣。
植物是生物,但是它沒有感情,就是說它沒有報復的心,它沒有怨恨心;你吃動物時候,動物有報復、有怨恨。招來什麼?來生的不如意,這個問題就嚴重。植物它不會,而且它長成之後它還希望你吃它,為什麼?它修供養,它也懂得修福。我們在澳洲自己種菜,我們的菜沒有化肥、沒有農藥,而且長得比一般農場的長得好。我們讓這些蔬菜聽佛號、聽講經,就是用錄音播放給它們聽,對它們照顧非常周到。管理菜園的同修有天晚上作夢,夢到絲瓜來找他,它說絲瓜太老了,你應該趕快把它採下來,它已經很老了。他就覺得奇怪,第二天就到那個位置上去找,果然找到了,它是在葉子的背後,疏忽沒有看見它,真的是太老了,老得什麼?不能吃了,所以就留它做種。你看看植物、花草樹木都通人性,我們對它有恩德,它對我們也報恩,它報恩就是用這個來供養大眾。這些事情你要好好的學習,你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萬象。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200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