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濟四十週年慶相關新聞

慈濟四十週年慶,聯合報、聯合晚報和民生報,今天、昨天,都大幅報導,我把這些新聞下載與您分享。
中國時報前天有一篇相關報導,自由時報只有今天一則「抗癌志工慶新生」,和週年慶沒有直接關係的新聞,有些遺憾。
另外,昨天我看大愛台播出的「人文晚會」,真的好感動,裡面有浪子回頭的故事,還有許多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見證,數度我都想掉淚。



慈濟40歲 2萬委員實踐大愛
記者田俊雄/花蓮縣報導

慈濟昨天舉行「見證慈悲、深耕人文」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全省及海外慈濟志工逾一千多人參加,多位高雄和台北的第一代拓荒委員,分享當年慈濟從無到有的感人故事。

證嚴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經文,向會眾開示說,人要抱有清澄之心,寬廣的心志,歷千百年的時間而不動搖;同樣地,全球慈濟人應努力發揮大愛精神,實現「淨化人心」的理念。

慈濟四十周年慶九時登場,聯合國顧問朱兆吉博士宣讀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祝賀函,慈善、醫療、教育及人文四大志業體代表分享志業推動成果,大陸武漢慈濟兒童福利院長李劍華上台表示,大陸民眾對慈濟貢獻有目共睹。

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從早期帶領卅多位委員,慢慢成長茁壯,歷經四十載,有如家族般一個帶一串,如今育孕到第三代,委員人數成長逾兩萬多人。

被喻為大師姐高齡八十二歲的陳美珠說,她和同年的好友楊玉雪、胡玉珠及林江秀琴,早年在台北市做生意,民國六十三年接觸慈濟,見到證嚴法師身體瘦弱,卻做那麼多志業,令她們感動,決定加入慈濟志工,成為台北第一代種子。

陳美珠回憶說,當時北迴鐵路還沒通,花蓮到台北得搭乘中興號客運,加上中途在蘇澳轉車,耗費長達七、八小時,往返不易,但她們想到證嚴慈悲心腸,再辛苦也都心甘承受。

另台灣南區的資深慈濟委員涂茂興、徐懿馨夫婦,是證嚴弟子靜恆帶領出來的第二代委員,是高雄慈濟志工的種子。

涂茂興說,早年因在花蓮服役,因緣結識慈濟證嚴,認同她的理念後,回到南部便積極為慈濟開拓志業,從高雄坐車到花蓮逾十小時,遠比台北到花蓮還要辛苦,如今回想起來很有意義。

會中,證嚴頒贈特殊貢獻獎給慈濟醫院第一、二、三任院長杜詩綿、曾文賓、陳英和及資深委員宋篤志,杜詩綿過世由兒子杜書伯代表。

【2006/05/15 聯合報】

賦予垃圾新生 慈濟預約人間淨土

【記者梁欣怡、田俊雄、薛荷玉/報導】

沒有到過慈濟,不知道資源回收分類可以這樣精細!慈濟位於內湖的環保館後方,老先生正捲著一個超大的褐色線球,靠近一看,原來是錄音帶裡拆下來的磁帶。市面上沒有人要的老式卡帶,在慈濟人的巧手下,拆解為塑膠外殼、金屬螺絲及磁帶,分門別類、回收再生,他們的用心投入,賦予「垃圾」全新的價值。

現在內湖展出的「慈濟四十周年」主題展,開幕還不到一個月,就吸引了數萬人參觀,中南部的師兄師姊們,搭著遊覽車老遠來到台北,他們看到的不只是「垃圾分三類」,光是一只小小的錄音帶,就能分成三類;紙張還分成了四類。

師姊們坐在鐵皮屋下的板凳上,整理裡回收來的廢紙,分成了報紙、紙板、白紙(影印紙)、灰紙(有油墨的印刷紙),不只是這樣,她們還一本本檢視著可能還會有人看的舊書,送到惜福屋去義賣。

惜物惜福 充分利用資源

一旁操著濃濃外省口音的師兄,則熟練地轉開螺絲、撬開錄音帶,就像養蚵人家剝蚵殼一樣。塑膠殼及螺絲都有再生價值,只剩磁帶沒人要;但老先生還是把拆下來的磁帶捲成如蜂窩大的線圈,期待有一天,再生技術進步了,這些磁帶也有重生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笑慈濟的環保義工,「拆解多費工,能賣幾個錢?」但義工們卻不理會這套成本效益理論,只是直覺地想著惜物、惜福,每一分可以回收的資源,都不應變成垃圾。

曾經沈迷簽注大家樂、六合彩的許吳筍,講述著「做」慈濟如何改變了她的一生,這是慈濟人的典型用語;他們描述的生命轉捩點,不是「信」佛教或是「皈依」證嚴法師,而是從「做」慈濟開始。

今年73歲的許金蓮,因為腰痛脊椎變形,導致他的身體一直呈現40度的彎曲,讓她幾乎是弓著身體走路,四年多前,從台南搬遷至台北市東湖的兒子家同住,除了幫忙照顧幼小的孫子,就是把內湖環保站當作歡樂聚集、又可復健的托老中心,一星期約五天赴內湖環保站,就在重覆的動作整理資源回收中,原本嚴重的背脊彎曲駝背,竟然不藥而癒,腰桿挺直了。連醫師都說這在臨床上實在很罕見,她則靦腆地說:「用歡喜心憨憨的做,不想這麼多」。

四字真言 做,就對了!

幾位領導著各地環保分會的慈濟人,在提到上人影響他們最重要的一句話時,都不約而同提到「做,就對了!」這四字真言。他們把慈濟當事業來做,而且用心來經營。

慈濟人參與各項清掃活動時,也不只是拿支掃帚隨便掃掃;有人還會跪在公園的按摩步道上,用手指把卵石間的菸蒂、檳榔渣一一「摳」出來,這已遠遠超越了一般熱心義工的付出;只因為有信仰,慈濟的環保義工永遠不計成本得失、全心奉獻;做,就對了!

根據慈濟基金會統計,去年共回收了廢玻璃8,436,887公斤,約節省了1,096,795公升石油;回收的廢紙約拯救了1,550,318棵20年以上的大樹,以一棵20年以上的大樹直徑約七公尺計算,這些大樹約可種滿31,195個籃球場,這些數字無法立即改變世界,卻是預約淨土的一大步。

證嚴法師讚嘆,這群環保志工在街頭巷尾以生命付出,無怨無悔,呈現做人的典範。

【2006/05/15 民生報】

慈濟師兄師姐 歡喜話當年

【記者梁欣怡、田俊雄、薛荷玉/報導】

民國55年,證嚴法師在花蓮號召30位家庭主婦,每人每天省下5毛菜錢,投入竹筒作為慈善基金。這30名會員除了自己發心布施,也藉著募款來傳遞慈濟愛的種子,從台灣東部到西部,由北至南,編織成綿密的愛之網,開枝散葉,遍地成林。

因為呈報個案而踏進慈濟的李時,法號靜恆,是證嚴在花蓮召募的第6號委員,經營樂器行的她,意外地藉著流行熱門音樂,找來一批批的生力軍,加入慈濟家族。

陳美珠、楊玉雪、胡玉珠是台北慈濟人都知道的「老大、老二、老三」師姐,接引她們進入慈濟的,正是李時。這三姐妹自年輕時就是結伴禮佛的好友,成為慈濟人後,更攜手召募會員、四處忙募款,即使如今已七、八十高齡,姐妹們聚首話當年,依舊滿心歡喜。

「第一次看到上人,好瘦弱的身形,怎能發那樣大的願力,」楊玉雪感動得淚流滿面。「老三」胡玉珠帶領的委員林江秀琴也說,「上人身體很虛,連洗澡時都要有人在旁留守,跪下禮佛再起身時,往往也站不穩。」

「我來花蓮當兵,跑去樂器行買吉他,沒想到與慈濟結緣。」涂茂興憶當時,直覺證嚴法師長相真是莊嚴,救助眾生的悲心大願教人感動,娶回花蓮太太徐懿馨後,夫妻倆同心將慈濟的種子由後山帶出,前進南台灣。

為了作慈濟,涂茂興三個孩子都是在訪貧、急難救助的車上長大,「帶著奶粉、溫水瓶就出發。」有時候電話一來,顧不得百萬合約的生意,涂茂興一馬當先,他說:「那可是救人一命啊!」

【2006/05/15 民生報】



慈濟40年 11萬人同慶

【記者田俊雄/花蓮報導】

今天的母親節,也是全球慈濟日,慈濟上午在花蓮舉辦「見證慈悲、深耕人文」40周年慶,上午7時起全球同步浴佛,慈濟靜思堂與全台65處逾11萬人共襄盛舉,聯合國顧問朱兆吉博士還特別到場宣讀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祝賀函。

賀函中提到,慈濟長期致力於健康照護、教育、人道救援、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等努力,世所共睹,並已成為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之合作機構…,真誠期盼慈濟核心價值「淨化人心」的理念,早日實現。

慈濟40周年慶大會在上午9時登場,邀請慈善、醫療、教育及人文四大志業體代表現身說法,並由證嚴法師頒贈特殊貢獻獎,還有遠自泰國的學生來與慈濟學生對話。

為何全球慈濟日選在母親節當天?證嚴上人說,適逢母親節、護士節、國訂佛誕節,都集中在五月,慈濟自30周年慶起,統一全球慈濟日為母親節,對慈濟人來說,有感念父母恩、三寶恩、和眾生恩三層意義,提醒要耕耘敬田、恩田、悲田三大福田。

全球各地的慈濟人,隨著日月輪轉作息在做慈濟事,從源頭的一滴清水,綿延而成遍及全球的清流,全球五大洲已有200多處慈濟聯絡據點。上午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浴佛典禮的道侶廣場,浴佛隊伍排列成慈濟標誌的四片蓮花葉瓣,分別為慈濟四大志業成員,象徵著慈濟精神,由靜思精舍64位常住師父,領全體隨著佛號聲誠心祈求。

【2006/05/14 聯合晚報】


美12城市定今天為慈濟日

記者田俊雄/花蓮報導


今天是慈濟40周年慶,除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致電慈濟證嚴表達祝賀,另也獲美國德州、路易斯安那等六州共12個城市群起響應,已定5月14日為慈濟日,讓慈濟40周年別具意義。

這12城市是:美國德州(休士頓市、艾迪生市、李宗察遜市)、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史賴戴爾市)、密西西比州(海浪島市、百樂市、柏斯基督市、路易斯彎市)、佛羅里達(多瑞爾市)、喬治亞州和阿拉巴馬州的城市。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與聯合國結緣於911事件發生時,美國慈濟人第一時間給予協助,三個月1500人次的全心投入,展現台灣的愛心。

之後,慈濟基金會在2003年12月22日通過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認證,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會員。

從1985年起,僑居各國的慈濟人將慈濟志業延伸到海外,凝聚在地的愛心資源,推動濟貧救難、醫療教育等工作;1991年因救助孟加拉颶風重災,慈濟開啟海外救援,以人道精神為主要考量,超越政治、種族、宗教及地域。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41國設置分支會或聯絡處,累計到今年初,慈濟共援助了歐、美、亞、非、大洋洲五大洲共61國。

大陸武漢慈濟兒童福利院長李劍華上午說,武漢慈濟兒童福利院,是湖北省唯一以孤兒為主要收養對象的福利院,1994年,慈濟人因賑災因緣參訪該院,見該院經費短絀,建築空間老舊不足,缺乏空調和保溫箱,院童必須忍受夏天的炎熱、冬日嚴寒的考驗。慈濟在1995年捐建多功能的綜合大樓,成為慈濟在大陸援建的第一座兒童福利院。

【2006/05/14 聯合晚報】

慈濟40》慈濟 救苦救難無國界

【記者邱文通、梁欣怡/報導】

今天是母親節,也是全球慈濟日,有感於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國際化,救苦救難的腳步延伸到全球各地,嘉惠廣大病苦民眾,使大愛理念深植人心,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特別捎來賀函,強調聯合國期盼與慈濟持續合作、努力,讓慈濟淨化人心的核心價值早日實現。

慈濟基金會今天除邀請大眾一同參與全球浴佛典禮,花蓮靜思堂並舉辦「見證慈悲,深耕人文」40周年慶的大會與人文晚會,聯合國顧問朱兆吉博士將代表安南秘書長,宣讀慈濟40周年慶致證嚴法師的祝賀函。

安南賀函肯定慈濟身為非政府組織之慈善機構,長期致力於健康照護、教育、人道救援、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等努力,世所共睹,並已成為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之合作機構。「尤其貴會戮力消滅貧窮的各項計畫,包含建設學校、醫院、廣庇天下災民之大愛屋援建等各項志業推展,正與聯合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不謀而合。真誠期盼聯合國與貴會持續合作、努力,讓貴會核心價值──淨化人心的理念,早日實現。」

慈濟基金會與聯合國結緣於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時,美國慈濟人於第一時間給予協助,三個月1500人次的全心投入,終於贏得信任,也展現了台灣無窮的生命力與愛心;之後,慈濟基金會於2003年12月22日通過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認證,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會員,使慈濟國際人道援助工作邁向另一個里程碑。

此外,聯合國世界環保大會在美國開會時,邀請慈濟代表全球的環保團體發言,述說慈濟環保精神,與全球慈濟人落實環保生活的種種,博得熱烈回響。今年適逢慈濟40周年慶,安南秘書長特別來函祝賀。

從1985年起,僑居各國的慈濟人將慈濟志業延伸到海外,凝聚在地的愛心資源,推動濟貧救難、醫療教育等工作;1991年因救助孟加拉颶風重災,慈濟開啟海外救援工作,以人道精神為主要考量,超越政治、種族、宗教及地域,只要災區有所需求,慈濟能力所及,都全力以赴;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41國設置分支會或聯絡處,累計到今年初,慈濟共援助了歐、美、亞、非、大洋洲五大洲共61國。

美伊戰爭爆發後 烽火中傳播大愛


1998年秋天,約旦皇宮的侍衛長陳秋華接手慈濟約旦聯絡處負責人,加上太太、弟弟、弟媳,兩對夫妻,和幾位華僑,連同受他感召加入的兩名阿拉伯志工,共九人,延續著一步一腳印的慈濟志業。2003年美伊戰爭爆發後,九人投入人道救援,在烽火裡傳播大愛。

戰後世界各國在伊拉克執行的人道救援工作,推展情況並不理想;救援物資蜂擁而至,但處於無政府狀態的伊拉克,俗稱「阿里巴巴」的盜匪四處流竄,在街頭發放食物是一大冒險。陳秋華一行人在阿拉伯的黃土地裏奔馳,身影雖渺小,但帶來希望和關懷卻巨大無比。

這位來自東方的勇者,不僅帶著約旦志工在人間道場衝鋒陷陣,挺進伊拉克難民營,在安曼固定的長期濟貧個案也未停歇:慰問老人院、孤兒院、傷殘中心,定期到巴勒斯坦及車臣難民營發放物資。去年巴基斯坦大地震,心繫巴國災民的陳秋華與土耳其志工胡光中,組成「迷你賑災小組」,今年初前往巴國進行後續關懷。

慈濟人關懷的對象,從安曼人到遊牧民族貝都因人,從巴勒斯坦難民到伊拉克百姓都有,在在見證了慈善沒有國界、慈悲沒有敵人。

【2006/05/14 民生報】

今天慈濟日 全球同浴佛
【記者邱文通、梁欣怡/報導】

今天全球慈濟日,花蓮靜思堂充滿法喜,時值40周年慶,以「見證慈悲、深耕人文」為主題,上午7時起全球同步浴佛,將有逾11萬人共襄盛舉,以法水滌盪眾生煩惱,場面莊嚴神聖;9時起周年慶大會,邀請四大志業體代表現身說法、頒贈特殊貢獻獎,宣讀聯合國秘書處安南賀函,然後證嚴上人以「四十覺有情、菩提悟大愛」為題開示,晚上安排人文晚會,有感恩的見證、海外學生的表演。

以下是證嚴上人「四十覺有情、菩提悟大愛」開示全文:

人類依靠大地生活,地球的環境若能調和,萬物才能真正平安;然而人心不調使得大地受毀傷,要保護大地,必定要先調和人心。古人說:「人若合心,爛鐵也會變成金。」只要人人發揮心中的愛與善,不只愛人而且愛一切眾生、一切物命;能夠如此,人間的災難一定能夠減少。

走回歷史,近年引起世界恐慌莫過於美伊戰爭與SARS事件。前者摧毀了許多人的性命、家園和文明古蹟,戰火雖已平息,但撩起的絕望與仇恨之火令人擔憂;後者「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曾經阻隔親情、友情的傳染病,經歷危機總動員後中止蔓延。戰爭破壞人類的互信,疫病又嚴重阻礙可能的溝通,這兩種有形無形的世紀戰役,都足以成為決定人類心靈走向的重大轉捩點。

人世間,是殘酷是溫馨、是福或是禍,都在一念之間。看到了窮困、飢餓、戰爭、瘟疫,心好沈重;然而看到各地慈濟人以「悲願、善念、和平、愛」虔誠祈禱,說好話、發好願、做好事──真的好感恩!在混亂的世局中,慈濟人要用愛灑遍人間,培育更多愛的種子,啟發人人的悲心。

慈濟世界是日不落的世界,全球各地的慈濟人,隨著日月輪轉作息,每天的每一個時刻,都有慈濟人在做慈濟事,接替不休地投入這用愛撒播的網絡,由慈善而始,開啟了全球的大愛。從源頭的一滴清水,綿延而成遍及全球的清流,而今,於全球五大洲已有二百多處慈濟聯絡據點,時時、處處為愛奔忙。

慈善為慈濟志業之開源先河,腳步穩健行於國際間,日日皆有感人事。台灣以及僑居各國的慈濟人無不秉持「取諸當地,用諸當地」的精神,實現慈濟「慈善國際化」的理想。病由貧生,為徹底解決病苦,在台灣,花蓮、玉里、關山、大林、新店慈濟醫院,日日守護生命守護愛;遙遠的山巔水湄、偏遠地區,則有義診、往診、「人醫會」醫護人員為補位,不放棄任何一位病苦待援者。這分精神,拓及海外亦不變。

教育是淨化人心、導正社會的利器,慈濟本著「付出無所求」的辦學理念,積極致力建構一個完整健全的教育體系,期望能培育出能為社會、人群奉獻大愛與關懷的人才。而刻刻甘願付出的慈善、醫療與教育展現,就是慈濟人文,亦即把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2006/05/14 民生報】

慈濟40》美卡翠娜風災 擁抱紐奧良災民
【記者邱文通、梁欣怡】

去年橫掃美國南部各州的卡翠娜颶風,讓建立在沼澤低地上的古城紐奧良,遭受陸沉般的浩劫。颶風之後,美國慈濟人在各個收容災民的地點成立救災協調中心,至今仍持續予以協助、關懷,以尊重和愛擁抱災民。

有一些違法居留者,因為沒有公民身分,無法得到政府幫助,慈濟人亦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一視同仁地予以平等幫助;遇到受助災民或其他慈善團體感恩讚歎,所有人都歸功於「台灣慈濟」。

傑佛森郡行政長官卡爾(Carl Griffith)說,從沒有想到在這一次的風災中,自己的國家會成為被關懷的對象。他語帶哽咽地說,颶風來襲後的第一天,聽到慈濟人問他需要什麼協助時,實在既感動又感恩。

回顧一場災難,「凝聚全球慈濟愛、合心力援紐奧良」募心募款運動在全球動了起來,愛的力量,令人動容,慈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援助並非富有國家才做得起,這一場災難喚起了全球人的愛心。除了美國當地,富如加拿大的慈濟志工,聞訊後前往支援賑災,貧困如南非祖魯族黑人,在當地慈濟志工呼籲下,也紛紛解囊,流離時刻同心協力的可貴情操,正在全球擴散……。

【2006/05/14 民生報】

慈濟40》建立600座職訓所 帶領南非人行善
【記者邱文通、梁欣怡/報導】

4月27日是南非自由日,也是國慶日,1994年的這一天,曼德拉當選總統,頒布政令,宣誓人人平等,結束了殖民統治下長期對立的局面;在此之前,從台灣移民過去的潘明水,面對當地的動亂,以愛心去付出,帶領黑人志工做善事、關懷貧困眾生……。

南非面積是台灣的數十倍,慈濟委員只有三位,以及兩位榮董、五位慈青、七位志工,潘明水是其中之一;他們面對不同種族、膚色、語言的人去付出,走入動亂的社會安撫人心。也因此,每年國慶日,南非政府都邀請慈濟人參與慶祝活動。

潘明水在那裡開設工廠,還稱不上是有錢、有勢的大企業家,僅憑著那分無私的愛就能走入人群去陪伴、撫慰,贏得那麼多人心,也獲得政府的重視。兩年多前,他更走入愛滋病患家庭去疼惜、定期去探訪。

南非慈濟人還在當地建立六百多個職訓所,教導黑人婦女縫紉技術,更引導她們加入志工,付出愛與關懷,幫助他人。如今她們都能以愛傳愛,向孤老者、愛滋病患者表達出溫柔真誠的愛,唱出快樂的生命之歌。

慈濟人在南非撒的教育種子,已經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2006/05/14 民生報】

慈濟40》在菲義診 醫療奉獻遍全球
【記者邱文通、梁欣怡/報導】

跨越宗教、種族、國界的藩籬,將大愛深入世界每個角落」,是醫療奉獻獎評審委員給團體獎得主「國際慈濟人醫會」的肯定。慈濟各地醫療志工將愛帶往離島,醫療走向國際,深入偏遠地方。菲律賓只是其中一例。

菲律賓採行醫藥分業,藥品、手術、X光片等費用必須自付,對許多失業、低收入者而言,都是沈重的負擔。菲律賓慈濟人醫會自1995年2月起,在馬尼拉東方大道醫院、中華崇仁醫院免費施藥,減輕貧病者的藥費負擔,還與醫院合作,進行個案關懷及轉診治療。從1995年4月開始,每三個月下鄉舉行大型義診。

遇到棘手的個案,也轉介來台協助診療。2003年陪同水腦症貧童去看病的慈濟志工李偉嵩,在馬尼拉兒童醫院巧遇婦女瑪莉塔帶著連體嬰求診。李偉嵩了解瑪莉塔的困境之後,決定予以協助。經醫療團隊評估後,同年6月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順利分割。

罹患水腦症、不到兩歲的傑博,有個大頭和四分五裂的五官,手腳也畸形;慈濟志工在長年的醫療關懷工作中發現了他,2004年帶他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經過醫師妙手,他的水腦症狀與殘破面容都獲得改善。

慈濟人的醫療奉獻遍及全球,就出現在有需要的地方。

【2006/05/14 民生報】

「乞丐發大願」 林淑靖成就慈醫
【記者謝恩得/梅山報導】

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昨天舉辦浴佛同慶慈濟40周年,並邀請當年推動醫院順利興建的地方人士,回顧大林慈濟醫院的歷史,最早捐地的林淑靖,談到她和慈濟結緣的奇妙歷程時,感動得落淚。

大林慈濟醫院昨天在大廳舉辦浴佛活動,並將浴佛帶到病人床前。同時在該院的感恩樓地下室1樓舉辦感恩座談會,邀請當年發起促進興建大林慈濟醫院的地方人士到場分享。

林淑靖說,18年前夢到有名法師開示,3天後收到慈濟月刊,就在月刊封面看到證嚴上人就是她夢中的法師。到花蓮拜訪上人瞭解慈濟的工作,讓她非常感動,林淑靖和先生、公婆商量,決定買七分地捐出來蓋慈濟分會。

當時慈濟也想在花蓮以外的偏僻、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地區蓋慈濟醫院,林淑靖捐出的這七分地,卻成為促成大林慈濟醫院興建的起點。不過當年林淑靖先生的工廠還有貨款未還完,沒有多餘的錢,那時她被家人笑稱是「乞丐發大願」。

大林鎮長李秀美、前嘉義縣議會議長邱天照、前大林鎮長江宏謨、鎮民代表會副主席謝明瑞、大埔戶政事務所主任孫義村等人,紛紛談到當年為爭取租用10多甲台糖土地興建大林慈濟醫院的艱難過程,如今大林慈濟醫院不僅服務大林鎮民,也對雲嘉南地區民眾帶來莫大福份。

【2006/05/15 聯合報】

盲聾互補 兩岸交流見真情
中國時報 2006.05.13
【陳惠芳/花蓮報導】
  大陸武漢慈濟兒童福利院的15名學生,來台參加慈濟40周年慶活動。與花蓮慈濟中小學學生進行兩岸人文教育交流,團員中眼盲的李逢及聾啞的楊玲,兩位身障女孩雖然有先天殘缺,但日常行動卻相互照顧互補不足,合作默契令周遭人感動。
  楊玲與李逢相差4歲,兩人各有所長,喜歡跳舞的楊玲,耳聽不到音樂,卻能靠著讀老師的唇語和注視手勢,精準地掌握音樂的每個節拍,成為舞蹈高手。
  而李逢小時候學過唱歌,在院內老師推薦下,她開始學電子琴和鋼琴,雖然是盲人,手觸按鍵盤不易,越彈越有挫折感,一度曾厭倦想要放棄。但一次鋼琴老師帶她去參加考級,結果獲評為「優秀」,從此她充滿自信,覺得自己和正常人沒有兩樣,一般人能做的她也可以做到。
  李逢就像大姊姊,初遇楊玲時,才僅8歲,為了要與楊玲在生活中相處,她克服先天的障礙,學手語與李玲溝通,兩人就像好姊妹一路陪伴對方長大。每當楊玲在學校累了、情緒低落時,李逢還會鼓勵她,「以後就會變好」。
  藉由手勢、手語的表達,兩人相處愉快,李逢遇到不會比的手語,還會焦急地自言自語「怎麼辦?」。而楊玲也因為深怕李逢在陌生的環境中會摔倒,還將李逢的手放在自己的手肘,引導李逢前進,充當她的眼睛。兩人在生活中大小事點滴累積建立起來的合作默契令旁觀者都感動。
  這次楊玲和李逢到花蓮來參與慈濟40周年兩岸中小學文化交流活動,一舉一動都可看出兩人的深厚友誼。
  昨天楊玲表演精彩舞蹈,而李逢則彈唱自己學會的第一首名曲「童年的回憶」以及「一家人」,贏得全場熱烈掌聲,她還請現場的同學一起比手語,只為了「這樣楊玲才能看到」,李逢的貼心讓大家再次感動。而兩人也將與同學一起參加十四日全球慈濟日及慈濟40周年慶活動。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週一至週五 中午12:00
和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倪銘均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倪銘均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daait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愛主播倪銘均 的頭像
    大愛主播倪銘均

    大愛主播倪銘均的部落格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