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聽君一席話(小朋友的家庭生活)

星期六早上,和太太到宗宗辰辰的幼稚園,聽一堂課程。
講師從事幼教工作22年。
前半部分是我當場打字下來的筆記,不是很完整。
後面部分,是從幼稚園網站節錄下來的。



1. 媽媽妳再會教小孩,能夠在家庭扮演的教育功能只能到十歲。青少年的小孩需要的是父親。
2. 他們學校有一位家長,是做保險的,小孩的教育非常好,他到學校演講的時候說「如果家庭是公司,那麼爸爸媽媽就是老闆,是各有50%股權的股東」。
3. 幫女兒找學校,找了許多家學校,後來才發現方圓兩百里的學校都一樣,找離家近的就好。而這是爸爸最後的決定。
4. 青少年時期,小孩是不太聽媽媽的,但這時候爸爸才介入又太遲了。
5. 她推薦兩本書「媽媽是小孩最初的老師」(蔡穎卿著/天下文化),還有「兒童愛之語」(蓋瑞.巧門 羅斯.甘伯著/中國主日學協會)
6. 「媽媽是小孩最初的老師」當中有一篇文章「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洗碗」。裡面的文章很值得參考(我從網路上搜尋出來,摘錄部份放在最後面)
7. 無條件的愛,可以無限的給,但不能「寵」。
8. 小孩回家一直看電視,就沒有家庭生活;太多的才藝課,沒有家庭生活。
9. 油條;沒有學習的主軸與重點,所以開始「玩人」。
10. 有些幼稚園,尤其是全美語或雙語學校,把課程填的太滿。這種被動的被安排得很完美,小孩很多表現都很棒,但缺點就是被動。
11. 過多的物質:小孩不餓也給他吃,小孩不冷也給他穿,不渴也給他水喝。這可能會讓他們渴了不會去喝水。
12. 他的小孩曾經說「媽媽妳不要再買衣服了」,所以買衣服不是小孩買,可能是媽媽在買(滿足媽媽的慾望)。她開玩笑的說,可是後來等她女兒到青少年愛美的年紀,她就說「媽媽我真後悔當時那樣說」
13. 如果保母是百依百順的,那麼小孩可能會說「我不要妳(保母)穿這件衣服來接我,我不要妳穿這雙鞋子來接我。」
14. 不上班的媽媽:把小孩變成妳的事業,這樣可能太沉重了。如果小孩的好壞,就是媽媽的好壞,這可能對小孩太沉重了。
15. 整個大家族只有他一個小孩,大家都順他,他就會稱王篡位。原本他應該是家裡最小的,卻變成最大的。
16. 喜歡玩電動的小孩(或是看一些卡通),到了國三會很辛苦,他明明知道不應該玩,但又克制不了。
17. 規律的生活對小孩影響是很大的。
18. 太常出外旅遊的小孩,比較不容易專心。
19. 幫小孩穿太多,會讓小孩感覺不到外面的溫度。反而容易感冒。
20. 即使是全職媽媽,也可能沒有和小孩連結。因為身連結,心沒有連結。重要的是質的連結。你可能帶他去逛百貨公司,帶他去很多地方,卻沒有和他心靈對話。
21. 如果小孩給保母照顧,最好晚上要帶回家。
22. 規律的生活。零到三歲小朋友非常需要規律的生活。小孩很希望每件事情的發生事可預知的。秩序和規律,是他未來性格的基礎。
23. 如果哪裡有什麼免費的英文課就去參加,哪裡有什麼活動就去參加,那麼小孩以後可能不太容易專心。
24. 運動:爸爸媽媽要和小孩建立家庭運動習慣。體力、耐力和紀律都可以建立。
25. 生活的三大塊:要學會照顧自己、照顧我們的教室(要和全家人一起維持家裡)、照顧別人。
26. 他有一位資優班學生,回家都會幫忙做家事,當其他資優生軟趴趴的時候,他卻都站挺挺的,其他時候該活潑的時候也很活潑。
27. 一歲小孩就會想去幫忙一些事情。
28. 如果小孩說「不要幫我」也許他就是在捍衛自己學習的權力。
29. 小孩為何會抓東西吃,因為他的手部發展還不是很好,但是嘴巴周圍的感覺卻是在媽媽肚子裡面,就已經發展嘴巴周圍的感覺,所以他們抓東西吃,就是在了解這個世界。
30.小朋友每個動作都有意義,只要會去欣賞,就會覺得很有趣。
31. 他想去做就去教他,但不要取代他。
32. 她的媽媽很寵她,所以她只要回娘家就好像癱掉的人,媽媽少做還覺得很奇怪。
33. 要問小孩「你需要我幫忙嗎?」,不要直接去幫他。如果是他能力所及的,要試著讓他去做,或是協助他完成。
34. 有些小朋友會在很遠的地方說「老師老師」,這就代表他在家裡的時候,也常常是喊著父母、喊著阿公阿嬤就過來。這時候老師可以走過去說「你需要幫忙是不是,好,那請你從椅子站起來,再過來找我」
35. 我們可能取代許多小孩可以做的事情,我們必須慢慢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做。
36. 等待是一種能力。小孩等三分鐘給他三顆糖,等十分鐘給他十顆糖,如果小朋友能夠訓練等十分鐘,那麼對他以後的學習會有幫助。
37. 戰後嬰兒潮後的小孩,當上父母以後,很寵小孩。
38. 有一個家庭有外傭,可是他們是要照顧長輩的,小孩該做的事情必須自己做。
39. 蒙特梭利學校,也被稱為台傭訓練班,畢業後該做的都會做。
40. 她的小孩不補習,因為這可能讓小孩失去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而這個比許多事情都更重要。
41. 即使她的女兒國二,要準備考試,但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
42. 你要訓練他,但不是讓他覺得自己是低價值的人,才去做這些事情。
43. 讓小孩做家事的時候,心甘情願,而不是埋怨,重要的就是,全家人一起做家事。
44. 有一個家族,如果要歡迎一個外國的親人回來,他們就會全家人一起做家事,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當作最好的歡迎。
45. 邀請小孩一起來做事情。
46. 凡是在家裡可以學的,都可以請小孩來參與。
47. 不要把小孩服侍的太好。
48. 當小孩每天做固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的規律和性格就會被慢慢建立。
49. 學習服務別人很重要。
50. 如果你做的很累,小孩不感謝你,那你一定出問題了。
51. 家裡的電視遙控器在誰手上呢?如果阿公阿嬤在,應該在阿公阿嬤手上,如果爸爸媽媽在,應該在爸爸媽媽手上,如果哥哥姊姊在,那就應該在哥哥姊姐的手上,這是倫常。
52. 狗的族群,小狗在最前面,狗王在最後面或是最中間。要讓小狗從小去面對。
53. 好的東西、大的東西,當然是給長輩吃,給父母吃,再來才能輪到小孩。
54. 讓小孩去泡奶茶給長輩、給客人喝。
55. 客人來的時候,小朋友應該也要站在門口迎接,而不是自己躲在房間打電動。
56. 有些小孩說「我真的知道爸爸媽媽很愛我,可是我感受不到」
57. 身體的接觸。什麼年齡都要抱。
58. 她的女兒不希望親她,她覺得有些難過,但是她女兒卻喜歡媽媽捏捏她、幫她按摩。
59. 女孩到青少年時期,也需要爸爸的擁抱,如果沒有,她說不定就會出去找男朋友。
60. 正面的語言:不要用擔心來愛,而要用信心來愛。
61. 即使妳在小孩旁邊,但一直想著其他事情,或是煩惱其他的事情,那麼她覺得你不見了,就是沒有連結。
62. 她學校有一個二歲小女孩很厲害,可以把大班的小朋友逗哭。她就希望她的媽媽能夠陪小孩聊天,結果一聊聊了兩個小時,媽媽想睡了小孩還在講,老師說以前沒講的,要連本帶利講回來。後來會慢慢回復到每天半小時,結果這個小女孩脫胎換骨,也變得更漂亮了。
63. 要送禮物,但要很真誠的送,即使生活上的小東西也可以送
64. 讓小孩有自己經營時間和空間的能力。讓他們整理自己的桌子和玩具箱。
65. 玩具選擇權。小孩做的很好的時候,不論玩具多貴,都讓他去選擇。(銘均註:這句話我有些懷疑,除了要看家長的經濟能力以外,是否讓他無節制的消費,也是一個考量)

************************************************************

真實的生活

1 規律的生活 秩序 對 0-3歲的孩子 尤其重要 它們是可以被預知的
因此 他們會安心而情緒也會穩定下來 這是未來孩子 人生性格的基礎
固定的流程 生活的轉換 都是固定的
笑稱 上學 在學校的生活是孩子第一個穩定而有秩序的固定流程
家庭生活是否固定 請家長自我檢視

2. 運動 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運動 建立體力 耐力 秩序

3. 找回自己 和爸爸媽媽一起照顧學校 照顧我們的家 學會服務別人
有生活的能力 能做家事
一歲的小小孩可以動的時候就想自己是有功能的 他是可以做事的
小孩的任何動作都是有意義的 大人觀察小孩讓孩子學習 不能幫他做事
當然除了生病 或是撒嬌 正常的狀況下都讓孩子自己來
孩子尋求幫忙的時候 孩子要到大人的面前尋求幫忙 而不是遠遠的呼叫
請家長檢查一下 一整天生活下來 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可以超過2.30件
請問家長 給孩子機會了嗎 請家長從早上起床開始 一件一件來看 如果可以列出表來
慢慢 觀察自己和孩子的生活中 有沒有這一件事情 然後改變 然後真正的執行

4.等待
學習等待 建立自我性格
能等待的人 未來事業較能成功

5. 和家人同學老師一起照顧家和學校
給觀念 做家事不是低價值的 或卑微的
要讓孩子覺得做家事是自然的事
家人要一起做 不是全然放手給孩子
固定的事情 規律的執行

6.服務別人 幫忙別人
家裡的倫常秩序需要建立
找到正確的等次
阿公 阿嬤 爸爸 媽媽 姐姐 哥哥 弟弟 妹妹
做對的事情就會快樂
公司裡的上司屬下 如果篡位 就會亂 事情就發生混亂 回歸秩序 事情會平順的前進

7. 有連結的生活
身體的接觸 抱抱 親親 按摩
正面的語言 給予信心
精心時刻 和爸爸媽媽的對話 心對心的聊 爸爸 15分 媽媽30分 至少每天每一個孩子

8. 送禮物 沒有節慶 沒有做了什麼而得到的禮物 是真心的 是真誠的給 就在平常的時候

9. 孩子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讓他有經營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不被打擾

10. 在一定的範圍之中 自由的發展自己
包括規矩 包括尊重 包括價值 一一建立孩子的自主獨立

*************************************************************

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洗碗?
摘自《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天下文化」出版
(完整內容您可以使用GOOGLE 或 YAHOO來搜尋)

1. 讓孩子做家事,除了要幫助她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還要幫助她面對一個永遠存在的事實—人人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不能因為用功讀書,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
2. 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也會減損體會快樂的能力。
3. 在我求學的年代,母親執意要給我們最好的家庭教育,即使是聯考的前一天我們也照常洗碗、拖地。教育與日常生活是緊緊相連的,知識也不是只存在於書本課業中。這些學習與磨練在進入社會後,使我受用無窮。
4. 我常常擔心家惠為孩子們做太多事,所以得花很多時間跟她溝通,比如說:八歲的書旂不應該一邊看書、一邊讓她吹乾頭髮,或者洗衣籃裡的換洗衣服如果沒有翻面,應該請她們再做一次。所有對大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的事,要用來教導孩子往往是最難。不過,堅持是處理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這除了是家事的學習,也是讓孩子懂得正確對待人的好機會。
5. 曾有朋友晚餐後來訪,看到我帶著女兒和家惠分工在清理廚房而大惑不解。我想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的成長經驗。母親曾花費許多時間,教會我逐漸加深的生活功課,她的心血成就了我的生活能力與創造力。我愛我的孩子,希望她們也能了解我曾體驗的快樂,學會我所擁有的生活技能。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台灣時間周一至周五
22:3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倪銘均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HINET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