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君一席話(傅佩榮教授)
1. 資質好不如學問好,學問好不如做事好。
2. 法國哲學家馬賽爾說「擁有越多,就越不是自己」。
3. 擁有就是被擁有。
4. 什麼是快樂?就像蝴蝶,網子去網越飛越高,不理牠反而停在肩膀上。
5. 追求快樂,就永遠找不到。有事情在做就是快樂。
6. 吸毒得到快樂,但是以後會痛苦,不能只看現在的快樂。
7. 人生的快樂,往往需要短暫的犧牲,求得更長久溫和的快樂。
8. 伊比鳩魯學派的快樂主義:真正的快樂反而不是放縱自己,而是溫和的節制慾望。這樣的快樂才能持久,不然會樂極生悲。
9. 快樂也需要有智慧。
10. 沒有欲望,任何事情都可以讓我很開心。
11. 八卦每一卦都有優缺點,只有一卦完美,就是「謙」卦。謙虛到處都順利,一個人謙虛誰不歡迎?
12. 關穎珊有陣子都得第二名,她說「我沒有失去冠軍,只是選擇亞軍」。
13. 有幾個朋友,早年因為在台灣打牌不能打通霄,四個人就坐飛機到北京,三天三夜都在旅館,再坐飛機回來。
14. 旅遊還帶著收音機、錄放音機就沒有意思了。
15. 尼采說,如果你弄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活,你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16. 如果不知道為了甚麼而活,再好的享受也覺得無聊。
17. 宗教有五個定義:第一個是教義,第二個是儀式,第三個是戒律(比法律還要嚴格),第四個是傳教團體,第五個要有學理。
18. 哲學是追求真理,宗教是宣布真理。
19. 佛洛伊德說,很多人因為有罪惡感而去犯罪。
20. 在印尼,儒家是宗教,稱為儒教。
21. 在荷蘭講學的時候,很多在荷蘭的印尼華人跑來聽儒家的演講,用英語演講。參加的有一百多人,很多人開車六、七個小時,最大九十二歲。
22. 在印尼的儒教,禮拜天做禮拜放的是四書。
23. 一次到馬來西亞演講,吃宵夜聽到反共的歌,他們被異文化統治,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更重視。
24. 宗教分高級和低級。高級宗教認為人是不完美的,低級認為人是美好的,要盡情享受,有時候還會告訴你明牌。
25. 低級宗教不對抗罪惡,高級對抗罪惡。迷信是出於恐懼心理。
26. 有一部電影,描述登山迷路,有一個人說「大多數登山迷路的人,都因為自責而死」,很多人可以設法求生,但是卻懊惱毀很為何迷路?為何坐飛機?(墜機)
27. 因為責怪喪失鬥志、喪失求生欲望。
28. 很多人死於山難,是因為自己放棄了奮鬥的意志。
29. 讀書三個階段:忍受、接受、享受。
30. 讀書要快樂,是一個結果,不一定是開始。
31. 有人說「如果這一生只有快樂,你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因為快樂是比較而來,否則不知道真正的快樂在哪裡。
32. 盡量從外在(追求)轉到內在。
33. 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思無邪」。
34. 美國一間圖書館(好像是哈佛)上面寫著「大學是讓人自由去學,學的目的是讓你成為自由的人」。(free to learn learn to be)
35. 理解不夠會執著,理解透徹就會通情達禮、心胸開放。
36. 對專業領域充分理解,對所有知識泛泛知道。
37. 有一個人,以前都是班上第一名,結果上班後和最後一名坐在一起。第一名忿忿不平,但是最後一名這個人卻覺得,和第一名坐在一起真好,就珍惜機會,後來都是他升遷。(不確定是傅教授,還是鄭武俊校長講的)
38. 美國有三個學者,針對猶太人(以色列)、土耳其和台灣、美國,這四個國家的道德發展做調查,結果以色列最好。
以色列在國中發展階段,到達道德智力階段,就是完全能夠掌握自己,不會去傷害與侵犯有五成,台灣只有一成。
高中大學階段:以色列九成可以遵守法律、有道德良知的事情,台灣只有18%,另外82%停留在他律階段。
沒有人處分就陽奉陰違,我們不斷告訴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卻沒有告訴小孩能夠做甚麼。
(以下是教育部網站上找到的資料)
美國西北大學洛根、艾默利大學的史納利、康乃爾大學薛賴德三位教授的研究發現,台灣中產階級的孩子,十二歲至十四歲年齡者,道德自律行為的發展,比不上美國和以色列藍領階級同年齡的青少年。
洛根等教授對於自律的定義是:有明確的道德、價值系統、責任取向,並視之為義務、能合群、相互合作、可以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能彈性看法律條文、通常會做出公正、公平之抉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