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好願轉好命(105)(助人,才是天性)

 

我們常說「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英格蘭生物學家郝胥黎也說:「人類的天性會將自身利益置於一切事物之上」。

很多人認為,好心不一定有好報,那為何要好心呢?

分享最近看的一本書《鍵結效應》,還有《科學人》的報導。

我相信「人性本善」,因為人人具有佛性,而「助人為演化之本」。

老子《道德經》也說「唯其無私,才能成其私」啊!

 

 

《科學人》雜誌126期,有一篇報導「助人為演化之本」,摘錄片段:

在演化過程中,合作不是偶然發生,而是最主要的動力!

如果有隻蝙蝠某天錯失直接吸食獵物血液的機會,牠會向同巢飽食的同伴乞食,運氣好的話,有個同伴會將血液反芻到飢餓蝙蝠的嘴裡。吸血蝙蝠的群體很穩定,每天獵食後都會返回巢穴,因此同巢蝙蝠經常相遇。研究顯示,蝙蝠會記得誰曾經在自己需要時伸出援手,當那隻慷慨的同伴哪天需要食物時,之前接受過幫助的蝙蝠很可能會回報恩惠。

 

以下是《鍵結效應》片段:

 

  1. 強烈的個人化及自我偏見,也對健康極度不利。
    在日常對話中經常使用「我」這個字眼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是以倍數計。在一項研究中,罹患心臟病的人中提到他們自己的頻繁程度,是死亡率最強大的預測指標,甚至比血液或血膽固醇濃度還要準確。
  2. 2006年,德國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瓦內肯(Felix Warneken)和同事,決定測試付出、施予的需求是否是人類和黑猩猩與生俱來的。
    他們分別以尚未學習社會行為或團體互動的小黑猩猩和十八個月大的幼兒作為實驗對象。
    研究在烏干達的猿類保護區進行,此處的黑猩猩白天野放在外面的草地上活動,晚上則待在圍欄裡頭。
    瓦內肯讓一位黑猩猩和幼兒都不認識的研究人員,在圍欄裡手臂所及之處放置一根木棒或筆。這位研究人員偶爾會伸長手臂越過柵欄試著抓木棒或筆,其他時候就只是一旁看著。在他抓不到木棒或筆時如果有黑猩猩或幼兒幫忙,他就給對方獎賞:黑猩猩是香蕉,幼兒是玩具。
    觀察結果是,如果幼兒和黑猩猩能夠回應陌生人的目標(拿筆或木棒),他們就更可能在他伸手時幫他拿到東西,如果研究人員只是在一旁看著,他們就不會幫忙。另一方面如果他們重視的是自己能夠從中得到好處,就更可能會在確定能得到獎賞時才會伸手幫忙。
    根據自私基因理論,幼兒或黑猩猩只會在有獎賞時才會出手協助。然而,實驗結果證明此理論有誤。十八隻黑猩猩中的十二隻、十八個幼兒的十六個,都會在陌生人搆不到木棒或筆時自動幫忙,不管他們是否能得到獎賞。
    事實上,採取獎勵做法,似乎與提升幫忙意願的比率沒有關係,黑猩猩和人類幼兒,都會自動自發地設法幫忙。
    接著增加難度,把木棒放在更偏僻的角落,要拿到木棒,黑猩猩必須沿著高處跑動,而幼兒則要翻越障礙物。然而,就算造成不便或更費力,兩個受試群體都表現出無私的協助意願。當然,或許這兩組對象只是想取悅更具支配地位的個體(成人),因此這些德國科學家決定檢驗黑猩猩是否會為了別的黑猩猩做事。
    他們除去獲得獎賞的可能性,將食物放在一個用鍊子鎖門的房間裡面,受試的黑猩猩可以透過欄杆看到食物,也可以看到另一隻陌生的黑猩猩嘗試開門取食而徒勞無功。另一隻猩猩拿到食物的唯一方式就是去除鎖鏈,不過只有受試的黑猩猩才能做到這一點。
    結果,高達89%的受試黑猩猩,會幫陌生的黑猩猩拿掉鎖鏈,讓他們順利得到食物,即使自己無法分一杯羹。這個結果顯然更出人意料,因為一般認為黑猩猩是好鬥且專橫的。
    自發性協助他人的衝動,似乎與我們保護幼小的內部程式有關。
  3. 利他行為並非是後天教化,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就像飲食及性一樣的必要及令人愉悅。
  4. 埃默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人類學教授里林(James Rilling)和行為學教授伯恩斯(Gregory Berns)觀察利他行為所引發的大腦活動,他們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器來記錄參與「囚徒困境」賽局的一群女性的大腦活動。
    囚徒困境是經典的心理賽局,用來評估兩人之間的合作程度。
    在最典型的版本中,告知兩名受試者假裝因搶劫銀行被捕,接受警方隔離偵訊。由於警察沒有足夠的證據定罪,於是設定以下的報酬結構:
    (1)兩人都保持沉默,只會被控持有槍枝,監禁六個月後就能夠釋放。
    (2)雙方均誠實招供,各坐牢五年。
    (3)一方招供一方不招,招供者得立即釋放,而另外一方則加重罪刑為十年以下的刑期。
    在這樣的賽局中,明知選項(1)兩者合作(不招供)是最好的結果,但在資訊不明又缺乏信任的情況下,兩人要保持合作很困難。在不管另一名囚徒怎做的情況下,選項(3)對個人處境都比較好。不管夥伴做何選擇,整體來看這是最好的回應。
    在重複版本的囚徒困境中,由相同玩家連續進行賽局。這樣才能真正測試合作和利他行為,因為兩位囚徒更可能因合作而受益,而不是追求一己私利。
    埃默瑞大學版本的賽局,要求兩名玩家各自選擇合作或背叛,每位囚徒會根據這個回合雙方的選擇得到一筆錢。同樣的,最安全的選項,其報酬也最大,也就是選擇自私和背叛的選項,而不去管你的夥伴怎麼做。
    驚訝的是,最常見的結果是兩位玩家都選擇(1)(保持沉默,彼此合作),即便背叛是最安全的選項。
    此外,當兩人合作時,這一行為會刺激兩人腦部的尾狀核和前扣帶皮質,這也是人們收到獎勵或經歷愉悅感覺時會活化的同一區域。由此可見,與他人合作就是一種獎勵。另外也檢視受試者與電腦進行賽局時的大腦活動情形,但沒有發現上述的大腦部位有任何活化現象。
    「我們的研究率先發現,對人類大腦來說,合作關係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獎勵,即使要面對彼此對立的壓力」、「這表示合作的驅動力是深植於生物體內的」
  5. 付出的美好感覺。無私反而是最自私的選項,因為付出的感覺是如此美好。
  6. 社會越不公平(經濟不公平且社會階層越多),不論貧富,所有人的日子都會更不好過,不論從生病率、犯罪率、精神病發生率、環境問題和暴力等層面來看都是如此。在貧富懸殊的國家,最有錢的階級和最貧窮的階級,上述這些問題更是嚴重。
  7. 美國研究人員對蘇雅印地安人提出一個數字問題:
    如果你有十條魚並送出三條,還剩下幾條?
    蘇雅人會毫不遲疑地回答。
    在村子裡隨便找個人來問,他們都會告訴你:答案是十三條。
    在蘇雅的傳統中,當你送東西給某人,接受的人要加倍回送。比如說,要是有人送了三條魚給兄弟,兄弟必須回送三條魚的兩倍,也就是六條魚。
    西方的算式是10-3=7,而蘇雅人的算式是10+(2x3)-3=13
    為什麼白種人總要把「給予」看成是「減法」?
    對原住民而言,付出本來就是有益的行為,是加法,而不是減法。「關係」最重要的方程式是加號,重點是建立連結。

 

※好心好願轉好命(38)(人若只為己 天誅地滅)

https://abc8207.pixnet.net/blog/post/131746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