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婚「壞媽媽」 偷拍她成長照

我一位朋友,多年來在她的爸爸還有奶奶灌輸觀念之下,認為她的媽媽很不好,拋夫棄子,因此很氣她媽媽。
經過多年之後才知道,她媽媽並不是像她爸爸和奶奶說的那樣。
我的朋友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看到這篇報導後,感覺和朋友的經歷很相似,同時也讓我感受到,母愛、不論是否被小孩誤解都不會改變。

為了自己的緣故,讓小孩討厭她的親生母親,讓仇恨佔滿小孩的心靈,總覺得很不道德。

********************************************************

離婚「壞媽媽」 偷拍她成長照

【聯合報/記者戴永華/宜蘭縣報導】 2007.03.15 03:24 am



小朱在母親死後,才了解十幾年來母親對她的關心;她把母親的遺照存進手機,追念倆人淺薄的緣份。
記者戴永華/攝影
就讀北部某大學的大一女學生「小朱」(化名),小學時父母離異,她被爸爸的家人灌輸遭媽媽拋棄,媽媽是壞女人等印象。待母親遭男友刺死後,收到舅舅交給她的媽媽遺物,才發現母親十幾年來偷偷拍下她成長的照片,還蒐集她心愛的凱蒂貓磁鐵,「原來媽媽一直默默守護我,從未離開我。」

「小朱」的媽媽卅九歲是台中縣人,十幾年前嫁到宜蘭,育有兩女,小朱排行老大。小朱念小學時母親和父親離異,她和媽媽的距離漸行遙遠。

她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和媽媽單獨相處過,兩姊妹與父親、奶奶同住。從小到大,家人常常告訴她,「母親不要妳們、是壞女人」,她一直對母親沒有好印象。由於她長相和母親神似,經常被親友揶揄、責罵,父親還嚴禁她與母親往來。

前年她母親和男友在宜蘭市同居,因男友酒後常毆打她,乃提出分手,竟於去年十月被男友持刀猛刺死亡。

小朱說,母親生前,她們兩人很少交集;直到去年考上大學,媽媽數度到學校找她吃飯,並找老師幫忙,拜託促成母女團圓;她在老師勸導下才敞開心胸,接納母親。

小朱說,媽媽非常高興,特地在學校附近租屋,要求半工半讀的她,放學後來吃飯再去打工。正當母女倆要展開新生活,不料,母親卻橫遭意外,親情夢碎。

媽媽死後,小朱的爸爸和奶奶仍不准她祭拜媽媽和協助處理後事,她還是偷偷去媽媽靈前上香。後來舅舅進一步通知,手上有媽媽留給她的遺物,才發現媽媽對她的愛。「原來媽媽從未離開我,十幾年來從未離開我過,我誤會媽媽了。」

「小朱」看到舅舅給她的十幾張照片又驚又喜,「我從沒跟媽媽住過,為何媽媽擁有我從小學、國中、高中的照片?」

媽媽朋友告訴她說,她母親從成衣廠下班後,經常躲在學校附近偷拍她的照片,希望把她的身影留在身邊。

最令她感動的,媽媽還主動跟她的同學要照片。現在回想起來曾有國中同學提醒她,「妳媽媽一直在旁邊關心妳」,她卻一直沒有放在心裡,如今恍然大悟,但後悔來不及了。

【2007/03/15 聯合報】

專家說》恩怨 別留給下一代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不要將上一代的恩怨,讓下一代來承受」。高雄凱旋醫院精神科醫師周煌智說,血緣是無法切割的,與其在子女面前數落配偶的不是,不如給子女留下美好回憶。

周煌智說,臨床上常有案例,夫妻離異後,一方為了報復,不是拿孩子出氣,就是在孩子面對說盡另一方壞話,讓孩子誤以為父親或母親是壞男人或壞女人。

他說,與其灌輸子女對上一代的仇恨,不如將之昇華為愛,讓對方知道「沒有你,我也能把小孩照顧得很好」;並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覺得缺乏父愛或母愛,以免將來孩子發現母親不是「壞女人」時,先前對母親所產生的敵意轉移到父親身上。

據內政部統計,民國九十四年家暴事件被害人協談諮詢共有十七萬二千四百一十八人次,其中男性二萬零四百一十二人,周煌智呼籲,受害的一方,不要忍氣吞聲,盡量尋求社會資源,打「一一三」報案,減少家庭悲劇發生。

【2007/03/15 聯合報】@

2.5萬孩子 天天目睹家暴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善牧基金會「小羊之家」透過各種團體和遊戲治療,幫助目睹兒走出心靈創傷。
善牧基金會/提供
台灣的家暴案大增,社福界發現,除了婦女受暴,近年有更多目睹家暴的孩子成為「隱形受害者」,全台一年約有14萬名目睹兒,身體雖未受毆,心靈受創卻極深。但這些孩子在學校常只是安靜沈默或學習低落,身上沒有受虐傷痕,老師同學根本很難發現他們的問題,只當他們是「怪學生」。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今天發起「關懷目睹兒」行動。善牧指出,台灣的家暴案件年年快速成長,依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家暴案通報會突破7萬。如果每一案至少有一名兒童目睹暴力,全台每年至少有六、七萬兒童目睹家暴發生。

善牧分析,不敢通報的黑數勢必更多,內政部曾委託學者研究發現,台灣每年約有14萬人遭受配偶肢體暴力,且有2萬5千人屬於天天或周周挨打的嚴重型暴力;換言之,全台每年有14萬個孩子目睹家暴,2萬5千名兒童天天或周周目睹。

長期從事受暴婦女協的善牧發現,台灣的家暴案處理多半只著重在婦女保護,社工和社政人員忙著幫助受暴的媽媽安置、訴訟,很難有餘力兼顧目睹暴力兒童的輔導,這些孩子成了「隱形受虐者」。

善牧的心理諮商師分析,目睹兒不像一般受虐兒身體會有傷痕累累,但「目睹」的折磨卻如滴水穿石般慢慢腐蝕挖空心底深處。因為家庭裡充滿壓力,孩子得不到疼愛呵護,他們對家庭和自我都只剩無力和冷漠。個性激烈的孩子會易怒抓狂,甚至蹺課、逃家;壓抑的孩子則沉默寡言、無精打采,更嚴重的可能會有自我傷害或自殺的憂鬱症狀。

【2007/03/15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