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銘均書摘(星空之下永遠有路)
《星空之下永遠有路》是大愛台前總監姚仁祿寫的書,四年前,大愛台同事聖芬送給我這本書,當時就看完這本書,但最近研究所畢業,才有時間摘錄這本書的重點。
作者: 姚仁祿 (大小創意齋創意長)
出版社:天下文化
「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如果你拿著地圖,走的是別人走過的路;如果你身上帶的是創意,走的就是自己的路。就算手上有一張地圖,你知道有路,也要勇敢把地圖丟掉,因為地圖上的路,是別人去過的地方,只有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
書中包含六個部分:
.〈與星對話〉,路永遠不會走盡,我們若帶著創意,走的就是自己的路。即使手上有一張地圖,也要勇敢把地圖丟掉,因為地圖上的路,是別人去過的地方,只有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
.〈重新定義〉,身先士卒,做沒人做過的事、走自己相信會成功、但沒有任何保證的路。就像賈伯斯敢於重新定義產業,走出不一樣的路。
.〈美學品味〉,美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很漂亮地表達自己與自然之間對話的結果。例如「吃得好」就是透過「吃得美」,表達自己與食物之間的對話;「好的建築」除了物質的競逐外,還要有人文的深思熟慮。
.〈趨勢姚言〉,脫離上個世紀的創新軌跡與思考邏輯,放膽催生新價值,才能積極面對能源危機、全球暖化、經濟風暴、人口老化等新世紀危機。
.〈閱讀書香〉,分享姚先生在閱讀中,觀察到創意、人生等種種觀點。
.〈Q&A〉大小創意讀者來信七篇問與答。
- 有一位日本設計家劍持勇,他的學生和我有設計上的往來。我問他劍持勇為什麼會死?他說是自殺。我問:「為什麼?生病嗎?」他說:「沒有!他完成了京王廣場飯店(Keio plaza hotel)的案子,作品也收藏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認為自己不可能完成更好的作品,所以自殺。」就是這種心情,因為相信路已經走完,可以結束了。他們時時低頭沉思,而忘了一件事情:要去想像,而不是找路。「想像繁星閃爍,暗示著無限的可能」,這是我想分享的概念。
- 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不要以為路走盡了。
- 我在飛機上看到《時代》雜誌報導賈伯斯,上面有一句話說:「雖然他的人生被剪短(be cut short),五十六歲,但他居然有時間改變世界。」
- 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
- 當我們掃描一個四歲以下小孩的腦部,會發現他的腦神經細胞沒有連結,是空的,到了四歲就開始連結。七歲以後腦神經開始減少,到了十四歲會少更多。由此可以想像我這個年紀的人腦神經還剩下多少。這是因為我們被教育成「你不用想,你不用好奇,本來就這樣......」。「本來就這樣」是一句很差勁的話,事情不是「本來就這樣」,是你以為沒有路,所以,就真的沒有路了。
- 把自己的腦和別人的連結,跟三百個人、三萬人的腦力連結。
- 我們常跟小孩說:「不要在地上撿東西,這個髒。」但我們很少注意到:「你不要看這個節目,這個髒。」其實內容會直接影響到腦袋,傷得更嚴重。
- 賈伯斯是誰,一點也不重要,賈伯斯做了什麼,這才重要。如果把賈伯斯當成一個名詞,很容易會忘記;如果把賈伯斯當成一個動詞,就不會忘掉。
- 他有一句名言:「歐巴馬的改革一定不會成功。」人家問他原因?他說:「他太怕得罪人了,所以一定不會成功。」
- 冒險是:輸,也無所謂,反正沒有什麼好輸的。
- 愛因斯坦說:「如果對於一種神祕的東西不再有感覺,覺得很陌生,我們的眼睛就開始瞎了。」、「如果你對神祕感不再有感覺,不再想去追求,你就跟死了沒什麼兩樣。」
- 愛因斯坦曾經說:「如果無法用簡單的話來說明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就代表沒有真的懂。」
- (賈伯斯被蘋果電腦公司趕走)幾年以後他回來了,不是來復仇,而是復興。
- 美麗就是簡單又有內涵,就像蘇東坡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 要實踐美感,需要天真,天真不是無知,是明知道不可能,還是去做,這就叫做天真。
- 平安,是一種美的感覺。
- 因為不可能才有機會,否則一直做可能的事情,就不會有新機會。
- 腦的能力來自連結,不是來自腦的大小。
- 我們的腦袋裡大概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它用電子在做通訊。人類的思考都靠神經細胞的尾端來傳遞。人的任何一個細胞中都有粒線體,粒線體是外來的細菌,大概占細胞核的25%。它是外來的,卻住在我們細胞最核心的部分,幫助我們產生能量,協助神經細胞中的電子傳訊。
- 當你學會理性的時候,你可能會忘記了你的天賦—直覺。
- 你要有充分的知識,還要直覺地把東西放掉。
- 愛因斯坦說:「你不能用製造問題的同一個腦袋,去解決問題」、「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再大的困難,你都會在困難中看到機會的蛛絲馬跡。」
- 賈伯斯從來不做市場調查,他仔細的觀察使用者,而不做市調,因為做了市調,反而會被牽著鼻子走。
- 創意是直覺導航,知識導航,記住,千萬不要以知識導航。
- 直覺就是放下,放下你覺得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
- 「本來就這樣」害死多少人。
- 自然界正在告訴我們,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 我常常看著趙董事長(趙耀東)坐在辦公室裡,門永遠開著,我隨時可以從走道上看到他拿著菸斗,沒事,好像只在想事情,後來從雜誌上看到,那是他的風格,他必須思考公司往哪裡去,如果他很忙,就表示他找錯人,他的總經理沒在辦事,這是趙耀東的哲學。
- 「創業」真可以說是「做一件大家都不承認的事。」但只要相信這件事應該要做,而且它會被需要,只是大家現在還沒見過,這就是創業的動力。
- 你必須重新定義正在做的事情,包括自己;當你開始定義自己時,其實就是在創業。創業不一定要自己開公司,只要把自己工作的位置重新定義,每一分工作都是創業。
- 我在東海大學讀書時,一位年輕的英國老師說了一個令我難忘的故事。
教士在工地,問工人道:你們在做啥?
甲答曰:挑磚
乙答曰:砌牆
丙答曰:建屋
丁答曰:蓋教堂
教士曰:謝謝,別忘你們都在搭建,通往天堂之路。 - 讓人「看見希望」,或者更準確地說,讓人「瞥見天堂的一角」。
- 愛因斯坦:「邏輯,只能帶你從A到B;想像力,帶你任意遨遊」
- 創意市場未來關鍵有二:
一是以畫面說故事的能力!
二是理解人們心中想法的能力! - 以一隻跳蚤的跳高表現,想像一隻大象,那麼這隻大象應該可以跳躍自己身高的好幾倍。這是以小觀大的致命傷。
- 想理解一個人的內心,觀察一個人生活三小時,比起請他做三小時的Q&A有效得多了。
- 球賽輸贏,關鍵是「心在球,不在輸贏」。如果「心在輸贏」,心就無法專注在球。
- 放空輸贏,也許不一定贏球,但球賽一定精彩。
- 沒有「道德」沉淪,就沒有華爾街的沉淪。
- 基本上,左腦的能力是處理「計較與分別」,右腦的能力是處理「包容與平等」。
- 愛因斯坦說「創意會傳染,請將它傳出去」
- 愛因斯坦說「干擾我學習最大的,是我所受的教育」
- 想像力必須從宇宙看自己。
- 創意不是知識,是智慧:智慧,不在學校學,是以生命熱情淬鍊而來。
- 愛因斯坦說「生命就像騎自行車一樣,要抱持平衡,需要不斷的向前。只要停下來,它就倒了。」
- 「平」是什麼?我在1980年30歲的時候,電腦是以K計算,Kilo;30年之後,2010年,30歲的人,電腦是Tera,T;2020年,30歲的人,他的電腦應該是Zetta,Z。從K到Tera十億倍,從Tera到Zetta十億倍,世界為什麼會平,是因為很短的時間,從2010年到2020年,處理資訊的容量跟速度會再快十億倍。
- 華德迪士尼(Walt Disney)曾說:「我情願別人因我的娛樂而能學習、體會,我不願為了讓別人學習,而被迫去娛樂他們。」
- 在地球的眼光中,我們並不是很多國家,而應該是一個世界。
- 現在大家都知道,小孩犯錯,像老時代一樣嚴厲處罰,對孩童成長不好;但是,為了不處罰孩子(甚至為了減少大人保養環境的麻煩),將好的、對的設計取消,改為人文與功能都明顯失格的設計,是不好的。
- 透過思考吃的意義,我思考生命的意義。
- 荷蘭將「填海造地」的政策改為「還地於海」。
- 大畫家畢卡索一句話譯成中文,意思大致是:「有些畫家,將太陽,變成畫布上的一個黃點;卻有一些,通過藝術與智能,將黃點變成太陽!」
- 新設計思潮,複雜等同愚昧,簡單等同聰慧。
- 新世代的企業家不止必須重視設計,還需要懂得設計。企業家不懂設計,比不懂財務報表更糟,對企業更有害。
- 設計不是將企業裝扮得更美麗的「表面化妝術」,設計是讓企業透過產品與服務贏得利潤的「系統思考術」。
- 企業生產了許多「品質接近完美,存在毫無意義」的產品。
- 產品或服務的意義,是消費者「需要」、「買得起」、「喜愛」與「信任」。
- 賈伯斯說「我們不賣研究調查的結果,我們只想製造偉大的產品」。
- 我從未看過,有人真心做一件事情,卻一無所得。只要很真、很單純做一件事,你的回報一定是好的;這個回報不一定是成功,但一定會讓你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雖然,那個好的結果或許是:失敗(聽來不合理,但很重要)
如果反覆經歷過社會的洗禮淬鍊,你會發現,即使結果是失敗的,我們反而會慶幸:「這失敗的結果比成功好得多!」我常事後反省:「好險,這件事我們失敗了,否則,我們得到的是成功的結果,卻是錯誤的方向。」 - 如果種子完美無瑕,它永遠只是顆美麗的種子。發芽一定要經過種子破洞的歷程,它要有創口才能生長發芽,大自然界告訴我們:每一種成長都會受傷,如果不想承受失敗的痛苦,就只能待在原點。
- 問:三十世代要如何接近宗教?
答:試著從下定決心讓看到你的人都會微笑開始。 - 問:從何入門這些經典?
答:入門可以從「心靈訓練」開始,讓「心」更柔軟有力,學習用「思想的力量」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瓶頸就問菩薩,自己的生命仍需自己掌握。 - 如果你只是把宗教當成一種「依靠」,你就沒有得到宗教的真髓,宗教主要是讓你學習不依賴,也讓你練習讓別人可以依靠你,漸漸地你就不太需要去依靠他人,那你就會越來越堅強。
- 試著學會欣賞雨天、晴天或有霧的每一天。
- 偉大的創意,都要丟掉地圖,勇敢的航向未知。
- 古哲「大悟,來自大疑」。
- 每一條路,都有荊棘,也都有風光,但,一定不會有死路。
●教養雜記(82)(犯規者變榮耀者)
●好心好願轉好命(88)(左右腦的功能與良能)
●關於新聞與媒體(塑化式新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