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濟技術學院畢業典禮(1)---從慈誠懿德會說起
2000年對我來說是特別的一年。
這一年我達到30歲的而立之年;這一年我授證成為慈濟委員;這一年我擔任慈濟技術學院的慈誠爸爸。
慈誠爸爸和懿德媽媽,簡稱慈誠懿德會,是慈濟教育體系的制度,全世界大概只有慈濟有這種制度。
從慈濟中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乃至於研究所,每十位學生都有三位慈誠爸爸或懿德媽媽陪伴。每個月一次,這些慈誠或委員,都會從台灣不同縣市,坐火車或是坐飛機,齊聚花蓮,和學生有兩個小時的相處。
我們暱稱學生為兒子女兒,學生則暱稱我們為爸爸媽媽。剛開始大家都不習慣,可是在兩年、三年、四年、五年或七年的互動下,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都能夠很順口、很自然的說出口。有些甚至順口到,親生爸爸媽媽都會吃醋的地步。
我是慈濟技術學院,最年輕的慈誠爸爸,由於我和學生,只差10歲,當時我還沒有結婚,他們叫我爸爸很奇怪,我叫她們兒子女兒,也說不出口,因此,我就不當爸爸,改當哥哥,成為慈濟技術學院,唯一的慈誠哥哥。
四年來,我真的把她們當成弟弟妹妹,她們也都親切的叫我哥哥,不知情的外人,看到我們的互動,聽到我們親切的稱呼,一定會認為,我們是親兄妹、親兄弟。
每個月我們都要回花蓮,四、五百位,穿著整齊制服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兩列整齊的進入學校,真的是一個壯觀的畫面。上午多數時候,慈誠懿德會,會安排一些演講,讓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充電,或是安排和校長、學校主管雙向溝通,因為我們也扮演學生和學校溝通的橋樑。
中午班導師會和我們一起吃便當,用完餐後,一班一班圍成圓圈,班導師就會告訴我們每位學生的近況,每位爸爸媽媽,都把身體向前傾,豎起耳朵傾聽,看到這些爸爸媽媽專注的神情,那種真誠的關心,就好像是親生爸爸媽媽,參加學校母姐會一般。
下午兩個小時的聚會,安排許多主題,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和學生一起成長,也有談心時間,聊聊這一個月來,在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
當然,我們是沒有薪水的,不只如此,火車票(或是機票)錢,都還要自己負擔,四年下來,光是火車票錢,加上班費等等,至少花了快三萬元。很多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說,連自己親生小孩在外地求學,也沒有每個月去探望。
您一定會覺得這是本末倒置,其實慈濟很多事情,是透過付出而得到自我成長和改變,像很多人到慈濟醫院當志工,幫病患洗頭、剪指甲,體會助人的喜悅,當下他們就會思考,我對陌生人無所求付出,但是對於自己的父母呢?有些人就因此改變以往對父母的態度。
也有一位醫生到大陸,參與賑災發放,他到敬老院(慈濟不稱養老院而稱敬老院)關懷,幫一位長輩洗腳,他就很汗顏,沒有幫自己的父母洗過腳,因此回到台灣後,就幫他的父母洗腳。
有些慈誠委員,和自己的小孩有代溝,親子關係不良,但是他們在參與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的工作後,更了解年輕人的想法。
而對慈濟的兒子女兒來說,他們也會把不敢告訴父母的心事,包括感情問題等等,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在這樣的互動中,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發現,為什麼同樣是年輕人,慈濟兒子女兒能夠傾吐心事,自己的小孩卻不能呢?許多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就在這樣的思考中,改變對待自己小孩的態度,也改善了親子關係。
所以這種『易子而教』,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啊!以我來說,宗宗雖然現在才一歲,但是在和弟弟妹妹的互動中,我相信未來,我和宗宗的互動會更自然,更能夠無話不談。
慈濟兒子女兒,不只有心事會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就連家中有事,也會請求幫忙,像我們班一位同學,爺爺往生,他就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聯絡當地志工前往助念,持續關懷。讓這位同學非常感動,即使在畢業的時候談起來,都還眼框泛紅充滿感恩。
還有一些例子,有同學出車禍,不敢告訴父母,第一個就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等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趕到醫院後,再幫忙連絡親生父母,也幫忙安撫、緩和父母的情緒。
還有一位學生,到台東的懿德媽媽家玩,回程要坐上火車前,懿德媽媽幫她準備一個熱騰騰的便當,她在火車上邊吃邊掉淚,因為她從小到大,沒有吃過媽媽幫她準備的熱便當(這位學生好像,從小就沒有父母)。
這樣的故事真的說不完、道不盡。
你說這些被疼愛長大的學生,將來會不會懂得愛人呢?一但進入職場,成為醫生護士後,會不會更用心對待病人呢?
像我太太生產的時候,就發現一位年輕醫師,非常親切、視病如親,我們一直很好奇他是哪間學校畢業的,我們心中就猜想,一定是慈濟大學畢業的,果然我們出院前問他,就是慈濟大學的畢業學生,氣質真的不一樣。
而在溫妮颱風期間,林肯大郡倒塌,慈濟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到醫院探視傷患,就發現一位護士特別親切,讓人印象深刻,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慈濟護專畢業的學生。
我想太太在醫院,受到這位慈濟大學畢業生的細心照護,這也都是許多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多年來互動下的成果。
有一天你、或是你家人,到醫院看病或是住院,你希望碰到有愛心,還是沒耐心的醫護人員呢?我想應該是前者吧!慈誠爸爸、懿德媽媽,每個月的奔波,這種愛的呵護、無所求的付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台灣能夠多一些,充滿愛心、視病如親的醫護人員。有一天受惠的也是你我啊!
許多家長也說,他們的小孩雖然在異鄉求學,但是卻得到更多的愛與關懷,讓他們非常放心。
而對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來說,不用經過生產的痛苦,就多了那麼多的兒子女兒,不也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嗎?
慈濟目前是台灣唯一的完全教育,從托兒所、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研究所都齊備,其實慈濟的完全教育,不僅是學制上的齊備,更是人格和生命上的完全教育,不僅有人文課程,還有慈誠懿德的制度,這種真正的完全教育,全世界獨一無二。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早上6:30與10:00
和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倪銘均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2000年對我來說是特別的一年。
這一年我達到30歲的而立之年;這一年我授證成為慈濟委員;這一年我擔任慈濟技術學院的慈誠爸爸。
慈誠爸爸和懿德媽媽,簡稱慈誠懿德會,是慈濟教育體系的制度,全世界大概只有慈濟有這種制度。
從慈濟中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乃至於研究所,每十位學生都有三位慈誠爸爸或懿德媽媽陪伴。每個月一次,這些慈誠或委員,都會從台灣不同縣市,坐火車或是坐飛機,齊聚花蓮,和學生有兩個小時的相處。
我們暱稱學生為兒子女兒,學生則暱稱我們為爸爸媽媽。剛開始大家都不習慣,可是在兩年、三年、四年、五年或七年的互動下,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都能夠很順口、很自然的說出口。有些甚至順口到,親生爸爸媽媽都會吃醋的地步。
我是慈濟技術學院,最年輕的慈誠爸爸,由於我和學生,只差10歲,當時我還沒有結婚,他們叫我爸爸很奇怪,我叫她們兒子女兒,也說不出口,因此,我就不當爸爸,改當哥哥,成為慈濟技術學院,唯一的慈誠哥哥。
四年來,我真的把她們當成弟弟妹妹,她們也都親切的叫我哥哥,不知情的外人,看到我們的互動,聽到我們親切的稱呼,一定會認為,我們是親兄妹、親兄弟。
每個月我們都要回花蓮,四、五百位,穿著整齊制服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兩列整齊的進入學校,真的是一個壯觀的畫面。上午多數時候,慈誠懿德會,會安排一些演講,讓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充電,或是安排和校長、學校主管雙向溝通,因為我們也扮演學生和學校溝通的橋樑。
中午班導師會和我們一起吃便當,用完餐後,一班一班圍成圓圈,班導師就會告訴我們每位學生的近況,每位爸爸媽媽,都把身體向前傾,豎起耳朵傾聽,看到這些爸爸媽媽專注的神情,那種真誠的關心,就好像是親生爸爸媽媽,參加學校母姐會一般。
下午兩個小時的聚會,安排許多主題,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和學生一起成長,也有談心時間,聊聊這一個月來,在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
當然,我們是沒有薪水的,不只如此,火車票(或是機票)錢,都還要自己負擔,四年下來,光是火車票錢,加上班費等等,至少花了快三萬元。很多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說,連自己親生小孩在外地求學,也沒有每個月去探望。
您一定會覺得這是本末倒置,其實慈濟很多事情,是透過付出而得到自我成長和改變,像很多人到慈濟醫院當志工,幫病患洗頭、剪指甲,體會助人的喜悅,當下他們就會思考,我對陌生人無所求付出,但是對於自己的父母呢?有些人就因此改變以往對父母的態度。
也有一位醫生到大陸,參與賑災發放,他到敬老院(慈濟不稱養老院而稱敬老院)關懷,幫一位長輩洗腳,他就很汗顏,沒有幫自己的父母洗過腳,因此回到台灣後,就幫他的父母洗腳。
有些慈誠委員,和自己的小孩有代溝,親子關係不良,但是他們在參與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的工作後,更了解年輕人的想法。
而對慈濟的兒子女兒來說,他們也會把不敢告訴父母的心事,包括感情問題等等,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在這樣的互動中,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發現,為什麼同樣是年輕人,慈濟兒子女兒能夠傾吐心事,自己的小孩卻不能呢?許多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就在這樣的思考中,改變對待自己小孩的態度,也改善了親子關係。
所以這種『易子而教』,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啊!以我來說,宗宗雖然現在才一歲,但是在和弟弟妹妹的互動中,我相信未來,我和宗宗的互動會更自然,更能夠無話不談。
慈濟兒子女兒,不只有心事會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就連家中有事,也會請求幫忙,像我們班一位同學,爺爺往生,他就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聯絡當地志工前往助念,持續關懷。讓這位同學非常感動,即使在畢業的時候談起來,都還眼框泛紅充滿感恩。
還有一些例子,有同學出車禍,不敢告訴父母,第一個就告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等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趕到醫院後,再幫忙連絡親生父母,也幫忙安撫、緩和父母的情緒。
還有一位學生,到台東的懿德媽媽家玩,回程要坐上火車前,懿德媽媽幫她準備一個熱騰騰的便當,她在火車上邊吃邊掉淚,因為她從小到大,沒有吃過媽媽幫她準備的熱便當(這位學生好像,從小就沒有父母)。
這樣的故事真的說不完、道不盡。
你說這些被疼愛長大的學生,將來會不會懂得愛人呢?一但進入職場,成為醫生護士後,會不會更用心對待病人呢?
像我太太生產的時候,就發現一位年輕醫師,非常親切、視病如親,我們一直很好奇他是哪間學校畢業的,我們心中就猜想,一定是慈濟大學畢業的,果然我們出院前問他,就是慈濟大學的畢業學生,氣質真的不一樣。
而在溫妮颱風期間,林肯大郡倒塌,慈濟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到醫院探視傷患,就發現一位護士特別親切,讓人印象深刻,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慈濟護專畢業的學生。
我想太太在醫院,受到這位慈濟大學畢業生的細心照護,這也都是許多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多年來互動下的成果。
有一天你、或是你家人,到醫院看病或是住院,你希望碰到有愛心,還是沒耐心的醫護人員呢?我想應該是前者吧!慈誠爸爸、懿德媽媽,每個月的奔波,這種愛的呵護、無所求的付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台灣能夠多一些,充滿愛心、視病如親的醫護人員。有一天受惠的也是你我啊!
許多家長也說,他們的小孩雖然在異鄉求學,但是卻得到更多的愛與關懷,讓他們非常放心。
而對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來說,不用經過生產的痛苦,就多了那麼多的兒子女兒,不也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嗎?
慈濟目前是台灣唯一的完全教育,從托兒所、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研究所都齊備,其實慈濟的完全教育,不僅是學制上的齊備,更是人格和生命上的完全教育,不僅有人文課程,還有慈誠懿德的制度,這種真正的完全教育,全世界獨一無二。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早上6:30與10:00
和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倪銘均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