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馬遜的最後生機
文\史考特‧華萊士(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國家地理雜誌》(2007.01))
在你讀完這篇文章的時間內,又將有相當於150個足球場面積的巴西雨林遭到摧毀。
全球化的市場力量不斷侵略亞馬遜,使雨林加速消亡,也使向來最堅定的雨林捍衛者充滿無力感。
過去30年來,有數以百計的人為爭奪土地而死,更有無數人在恐懼中惶惶度日,生活的威脅來自那些藉盜伐林木、強占土地而獲得利益的人。
在這個充斥著槍枝、鏈鋸和推土機、宛如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翻版的地方,政府單位往往腐敗無能,不然就是配備比不上那些犯法之徒。
現在,具企業規模的大豆生產商繼伐木及牧牛場業者之後,也加入了霸占土地的行列,使這片偉大的巴西荒野以更快的速度遭到破壞,零碎化的情況也更趨嚴重。
過去這40年來,有將近20%的亞馬遜雨林被夷為平地--比在此之前、從歐洲殖民時代開始後的450年間所砍伐的還多。實際百分比可能遠高於此,因為擇伐無法納入統計數字,這種伐木方式會造成重大破壞,但不像皆伐那麼容易看得出來。
科學家擔憂未來20年將會再減少20%的林木。果真如此的話,亞馬遜雨林生態系就會開始瓦解。在健全的情況下,亞馬遜的降雨量有半數是出自它本身釋放到大氣中的水分;當皆伐導致降雨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未遭砍伐的樹木也會乾枯而死。在全球暖化的推波助瀾之下,一旦乾旱加劇,引發燎原大火的機會勢必大幅增加。
2005年亞馬遜就曾出現這樣的旱象,當時河水水位最多曾下降12公尺,造成數以百計的社區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由於帕拉、馬托格羅索、阿克雷、隆多尼亞這幾個邊境州為開墾土地而毫不節制地焚燒林木,巴西已經成了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這種種危險的跡象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這一切都是因一條路而起。除了少數幾條聯邦和州公路(包括東西向的亞馬遜橫斷公路,以及引人爭議、又名「大豆公路」的BR-163號公路,它直接切穿亞馬遜的心臟地帶,從南部的馬托格羅索州往北通到帕拉州的桑塔林,全長1770公里)以外,亞馬遜地區幾乎每條路都未經政府許可,這些道路總計16萬8980公里,大部分是伐木業者違法開闢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桃花心木等硬木,以供應利潤豐厚的出口市場。
在巴西,伐木所帶來的後果幾乎總是比伐木本身更具破壞性。工人砍完樹、到下一個地方去之後,留下來的路就成了違建戶、投機者、牧場主、農戶,少不了還有受雇槍手等各路龍蛇的交通動線。
企圖侵占土地的就人沿著這些路,進入以前根本到不了的森林,然後把一些地方搞得面目全非,讓人以為那本來就是他們的地。他們透過賄賂、暴力恐嚇和假造所有權文件,遂行竊占土地的目的,這種現象普遍到巴西人已經有一個名詞來稱呼它,叫grilagem;這個詞源自葡萄牙文的grilo,也就是蟋蟀,從事這種行為的地霸叫做grileiro,因為很多人都知道他們會把偽造的土地權狀和一大堆餓了很久的蟋蟀一起放在抽屜裡,製造老舊的痕跡。
當巴西的農業改革機構「國家墾殖和農業改革局」審查過去三年來亞馬遜地區的土地所有權紀錄時,將6萬2000筆顯然是造假的所有權狀作廢。
北瓜蘭唐位於BR-163號公路有柏油路段的最北端,居民3萬2000人,是巴西政府環保機構「巴西環境與再生自然資源所」(IBAMA)的地區總部所在地。由於手下只有幾個檢驗員,卻要監管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地的IBAMA主任馬爾西奧‧科斯塔常常感到疲於奔命。
他在一間臨時搭建的辦公室上班,辦公室前面就是燒得焦黑的前總部大樓,2004年IBAMA幹員偕同警方在附近的阿爾塔弗洛雷斯塔鎮破獲一個木材走私集團,關閉了多家非法鋸木廠,並對違法的伐木業者處數以百萬美元的罰款,結果總部遭暴民縱火洩憤。這起縱火案審理之後,查不出半個嫌犯。
科斯塔拿出一張2004年的伐木檢查證和一份複寫本給我看;一部氣喘吁吁的冷氣機虛弱得幾乎攪不動辦公室裡厚重黏膩的空氣。這份複寫本--上面簽名的出口檢驗員遠在2414公里外的巴西南部--所列的數千平方公尺木材在正本上完全沒有記載,也就是說全都是走私貨。「昨天我們查扣的那五輛載滿木材的卡車,就是從同一個地區出來的。」科斯塔說。
2005年,經過地霸買兇槍殺美國出生的修女及環保人士桃樂西‧斯唐的事件之後,巴西政府開始加緊執法,暫時吊銷全亞馬遜地區的伐木許可--其中大部分已遭變造,為非法砍伐的木材護航。聯邦警察和IBAMA加強查緝木材交易的違法行為。一批批軍隊陸續派駐到馬托格羅索和帕拉州;一車車的走私木材陸續被查扣。被捕的300多人當中,竟有大約100人是IBAMA公務員,集體涉及一場大規模的違法交易,企圖將數百萬立方公尺瀕臨絕跡的硬木賣到美國、歐洲和亞洲。
為減少偽造,巴西不久就會引進電子伐木檢查證。同時為了幫助維持廣大亞馬遜內地的治安,政府機構開始採用衛星和遙測技術,隨時掌握地霸的一舉一動。然而,就算政府人員發現違法的毀林行為,通常都因為缺乏人力或設備而無力行動。而當他們能夠有所行動時,可動用的資源有時也十分有限。
若澤‧羅薩就有過這樣的經驗。他在位於北瓜蘭唐南方32公里的境邊城鎮馬圖帕經營一座牧場,發現有地霸在他土地上砍樹。羅薩並不反對為了開墾而把樹砍光,他自己就計畫明年要清出1000公頃以上的地來種植作物;他只是無法忍受別人明目張膽地侵占他的地。雖然聯邦政府誓言要投入更多資源打擊木材黑道和地霸,但羅薩能夠找來的幫手就只有這麼一小隊人馬:兩名IBAMA幹員和一個當地警察。三個人只帶一把手槍和一支壓動式散彈槍--面對火力強大的地霸,這樣的武裝實在有點寒酸。IBAMA幹員還得自掏腰包替他們的小貨車加油。
42歲的伊凡諾伊‧蒂巴爾迪是這支特攻隊的指揮官,已經為IBAMA在馬托格羅索州北部幹了15年的第一線工作。我問蒂巴爾迪,在野外值勤的幹員是不是應該可以利用衛星影像系統提供的資料,當場把地霸逮個正著,他回答道:「我們辦公室裡連網際網路都沒有--根本是說好玩的。」
羅薩穿著髒兮兮的紅色運動衫和一頂破舊的圓邊帽,怎麼看都不像一個擁有7284公頃土地、3500頭閹牛的有錢種植園主。要到他的地,必須從鎮上往東開兩個鐘頭的車:走完一條泥土路,穿越平原和起伏的山丘,在綠油油的稻田和大豆田之間有些地方還有殘餘的森林。「這塊地非常適合種大豆。」羅薩說。
我們沿著被雨水沖刷過的淺淺輪胎痕一路顛簸著往前開,兩旁都是低垂的樹枝,接著突然就開上了一條比較寬闊、剛剛鋪平的路。「這些路不是窮人弄的,」羅薩說,「是地霸。他們很有錢。要是他們發現我一個人在這裡,一定會把我殺了。」
這些入侵者膽大妄為,直接就在路上攔腰豎了一道大門,還上了鎖。於是我們下車往裡面走。蒂巴爾迪示意我們不要出聲,一邊從他的肩袋裡抽出貝瑞塔38衝鋒槍。再走一小段路,我們來到一處空地,見到一座搖搖欲墜的棚子,用竿子和繩索支撐,上面蓋了一大張防水布,裡面的空間足以容納十幾個人。蒂巴爾迪伸手到桌子底下,拉出一隻箱子,裡頭全是各種補給品:糖、麵粉、咖啡、炊具。「他們在躲我們。」他說。
顯然有人向這些地霸通風報信。羅薩氣炸了。下次他會設法向區外的聯邦警察求助。「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事先知道。」他咬牙切齒地低聲說道,看了那當地警察一眼。「但你不能在這裡講這些。要在巴西生存,你只能閉上嘴,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亞馬遜的土地熱潮始於1970年代,當時的巴西軍事獨裁政府實行一項政策:「現在不占領,以後沒機會」。貧困的墾殖者沿著亞馬遜橫斷公路和BR-163號公路這兩條主要的入侵幹道進入叢林,離開擁擠不堪的巴西南部和東北部的貧窮生活。很多人在過程中去世、或半途而廢,但也有人撐了過來,開始適應艱苦的生活,以燒墾的方式進行農耕。
最窮的墾殖者很少能夠取得他們自己耕作的土地的所有權;但對於關係良好的墾殖者,政府則會授與他們土地使用權--最多不超過2994公頃--以鼓勵伐木、牧場經營或其他形式的開發。受讓人(通常是在外地主)若未能在五年內將土地作為生產性使用,就喪失了擁有永久所有權的權利,而使用權也歸還聯邦政府。大部分受讓人都毫無作為,但仍以合法地主自居。另一方面,無產無業的違建戶從周邊遷入,逕行耕作,政府卻未能出面解決那些土地的所有權歸屬。一種殘酷的對決態勢因而愈演愈烈:有權有勢的在外地主乾脆把森林剷平、朝企業化農業經營,以鬥垮那些只清出小塊林地種植作物、但仍須仰賴周遭的原始森林為生的農家。
「今天亞馬遜盆地所遭遇到的就是兩種開發模式間的衝突。」費利西奧‧龐特斯說;他是巴西新生代的政府律師,正設法對亞馬遜地區的貪腐、土地詐欺和環境犯罪行為提出告發。
桃樂西‧斯唐遇害一週年那天,我們站在一座模擬墓園中,裡頭布置了820個十字架,象徵在帕拉州的土地戰爭中死亡的人。「第一種模式是在軍事獨裁時代奠定的,以木材採伐和牧牛為基礎。這種模式是掠奪性的,因為它會犧牲生命、無法再生,而且會破壞森林。」另外一種就是斯唐提倡的模式,龐特斯稱之為社會環境主義。第一種模式使財富集中,第二種模式則使財富由實行農林間作的小規模集體農場共享。
在美國俄亥俄州出生長大的桃樂西‧斯唐是南木爾聖母院的修女,畢生致力於提倡在與森林和平共處的前提下取得生存所需的理想小農典範,因而備受推崇。她以阿納普這座拓荒小鎮為基地,不斷地教育亞馬遜橫斷公路沿線的墾殖者,設法使他們轉變為具有環境意識、團結意識和戰鬥意識的社群,有能力抵抗打算和他們爭奪相同土地、由牧場主和投機商人勾結而成的暴力朋黨。斯唐了解到,人權和環保在亞馬遜是糾纏不清的。雖然貧窮的墾殖者本身也會破壞森林,但斯唐相信他們為了保障自己的生計,能夠學會以永續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土地。
她生前最後一次出任務,是為了拯救一塊名為「55小班」的偏遠叢林地。但這次任務在2005年2月12日嘎然而止。那天早晨,兩名槍手在一條僻靜的叢林小路上攔下這位73歲的瘦小修女。接著雙方開始對話;一位目擊者無意間聽到了對話內容,後來也在槍手受審時出庭作證。斯唐責備那兩個槍手:地不是他們的,他們沒有權利拿來種牧草養牲口。
「這麼說,妳是不愛吃肉囉?」其中一個槍手消遣她。
「沒有愛到不惜毀掉森林的地步。」她答道。
「這個問題今天不解決,以後永遠也解決不了。」槍手咆哮道。
斯唐見對方伸手拔槍。她打開聖經,翻到〈馬太福音〉,念起第五章的經文:「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她轉身要走的時候,名叫雷弗蘭‧內維斯‧薩萊斯的槍手舉起左輪槍,扣下了扳機。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國家地理雜誌》)
文\史考特‧華萊士(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國家地理雜誌》(2007.01))
在你讀完這篇文章的時間內,又將有相當於150個足球場面積的巴西雨林遭到摧毀。
全球化的市場力量不斷侵略亞馬遜,使雨林加速消亡,也使向來最堅定的雨林捍衛者充滿無力感。
過去30年來,有數以百計的人為爭奪土地而死,更有無數人在恐懼中惶惶度日,生活的威脅來自那些藉盜伐林木、強占土地而獲得利益的人。
在這個充斥著槍枝、鏈鋸和推土機、宛如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翻版的地方,政府單位往往腐敗無能,不然就是配備比不上那些犯法之徒。
現在,具企業規模的大豆生產商繼伐木及牧牛場業者之後,也加入了霸占土地的行列,使這片偉大的巴西荒野以更快的速度遭到破壞,零碎化的情況也更趨嚴重。
過去這40年來,有將近20%的亞馬遜雨林被夷為平地--比在此之前、從歐洲殖民時代開始後的450年間所砍伐的還多。實際百分比可能遠高於此,因為擇伐無法納入統計數字,這種伐木方式會造成重大破壞,但不像皆伐那麼容易看得出來。
科學家擔憂未來20年將會再減少20%的林木。果真如此的話,亞馬遜雨林生態系就會開始瓦解。在健全的情況下,亞馬遜的降雨量有半數是出自它本身釋放到大氣中的水分;當皆伐導致降雨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未遭砍伐的樹木也會乾枯而死。在全球暖化的推波助瀾之下,一旦乾旱加劇,引發燎原大火的機會勢必大幅增加。
2005年亞馬遜就曾出現這樣的旱象,當時河水水位最多曾下降12公尺,造成數以百計的社區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由於帕拉、馬托格羅索、阿克雷、隆多尼亞這幾個邊境州為開墾土地而毫不節制地焚燒林木,巴西已經成了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這種種危險的跡象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這一切都是因一條路而起。除了少數幾條聯邦和州公路(包括東西向的亞馬遜橫斷公路,以及引人爭議、又名「大豆公路」的BR-163號公路,它直接切穿亞馬遜的心臟地帶,從南部的馬托格羅索州往北通到帕拉州的桑塔林,全長1770公里)以外,亞馬遜地區幾乎每條路都未經政府許可,這些道路總計16萬8980公里,大部分是伐木業者違法開闢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桃花心木等硬木,以供應利潤豐厚的出口市場。
在巴西,伐木所帶來的後果幾乎總是比伐木本身更具破壞性。工人砍完樹、到下一個地方去之後,留下來的路就成了違建戶、投機者、牧場主、農戶,少不了還有受雇槍手等各路龍蛇的交通動線。
企圖侵占土地的就人沿著這些路,進入以前根本到不了的森林,然後把一些地方搞得面目全非,讓人以為那本來就是他們的地。他們透過賄賂、暴力恐嚇和假造所有權文件,遂行竊占土地的目的,這種現象普遍到巴西人已經有一個名詞來稱呼它,叫grilagem;這個詞源自葡萄牙文的grilo,也就是蟋蟀,從事這種行為的地霸叫做grileiro,因為很多人都知道他們會把偽造的土地權狀和一大堆餓了很久的蟋蟀一起放在抽屜裡,製造老舊的痕跡。
當巴西的農業改革機構「國家墾殖和農業改革局」審查過去三年來亞馬遜地區的土地所有權紀錄時,將6萬2000筆顯然是造假的所有權狀作廢。
北瓜蘭唐位於BR-163號公路有柏油路段的最北端,居民3萬2000人,是巴西政府環保機構「巴西環境與再生自然資源所」(IBAMA)的地區總部所在地。由於手下只有幾個檢驗員,卻要監管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地的IBAMA主任馬爾西奧‧科斯塔常常感到疲於奔命。
他在一間臨時搭建的辦公室上班,辦公室前面就是燒得焦黑的前總部大樓,2004年IBAMA幹員偕同警方在附近的阿爾塔弗洛雷斯塔鎮破獲一個木材走私集團,關閉了多家非法鋸木廠,並對違法的伐木業者處數以百萬美元的罰款,結果總部遭暴民縱火洩憤。這起縱火案審理之後,查不出半個嫌犯。
科斯塔拿出一張2004年的伐木檢查證和一份複寫本給我看;一部氣喘吁吁的冷氣機虛弱得幾乎攪不動辦公室裡厚重黏膩的空氣。這份複寫本--上面簽名的出口檢驗員遠在2414公里外的巴西南部--所列的數千平方公尺木材在正本上完全沒有記載,也就是說全都是走私貨。「昨天我們查扣的那五輛載滿木材的卡車,就是從同一個地區出來的。」科斯塔說。
2005年,經過地霸買兇槍殺美國出生的修女及環保人士桃樂西‧斯唐的事件之後,巴西政府開始加緊執法,暫時吊銷全亞馬遜地區的伐木許可--其中大部分已遭變造,為非法砍伐的木材護航。聯邦警察和IBAMA加強查緝木材交易的違法行為。一批批軍隊陸續派駐到馬托格羅索和帕拉州;一車車的走私木材陸續被查扣。被捕的300多人當中,竟有大約100人是IBAMA公務員,集體涉及一場大規模的違法交易,企圖將數百萬立方公尺瀕臨絕跡的硬木賣到美國、歐洲和亞洲。
為減少偽造,巴西不久就會引進電子伐木檢查證。同時為了幫助維持廣大亞馬遜內地的治安,政府機構開始採用衛星和遙測技術,隨時掌握地霸的一舉一動。然而,就算政府人員發現違法的毀林行為,通常都因為缺乏人力或設備而無力行動。而當他們能夠有所行動時,可動用的資源有時也十分有限。
若澤‧羅薩就有過這樣的經驗。他在位於北瓜蘭唐南方32公里的境邊城鎮馬圖帕經營一座牧場,發現有地霸在他土地上砍樹。羅薩並不反對為了開墾而把樹砍光,他自己就計畫明年要清出1000公頃以上的地來種植作物;他只是無法忍受別人明目張膽地侵占他的地。雖然聯邦政府誓言要投入更多資源打擊木材黑道和地霸,但羅薩能夠找來的幫手就只有這麼一小隊人馬:兩名IBAMA幹員和一個當地警察。三個人只帶一把手槍和一支壓動式散彈槍--面對火力強大的地霸,這樣的武裝實在有點寒酸。IBAMA幹員還得自掏腰包替他們的小貨車加油。
42歲的伊凡諾伊‧蒂巴爾迪是這支特攻隊的指揮官,已經為IBAMA在馬托格羅索州北部幹了15年的第一線工作。我問蒂巴爾迪,在野外值勤的幹員是不是應該可以利用衛星影像系統提供的資料,當場把地霸逮個正著,他回答道:「我們辦公室裡連網際網路都沒有--根本是說好玩的。」
羅薩穿著髒兮兮的紅色運動衫和一頂破舊的圓邊帽,怎麼看都不像一個擁有7284公頃土地、3500頭閹牛的有錢種植園主。要到他的地,必須從鎮上往東開兩個鐘頭的車:走完一條泥土路,穿越平原和起伏的山丘,在綠油油的稻田和大豆田之間有些地方還有殘餘的森林。「這塊地非常適合種大豆。」羅薩說。
我們沿著被雨水沖刷過的淺淺輪胎痕一路顛簸著往前開,兩旁都是低垂的樹枝,接著突然就開上了一條比較寬闊、剛剛鋪平的路。「這些路不是窮人弄的,」羅薩說,「是地霸。他們很有錢。要是他們發現我一個人在這裡,一定會把我殺了。」
這些入侵者膽大妄為,直接就在路上攔腰豎了一道大門,還上了鎖。於是我們下車往裡面走。蒂巴爾迪示意我們不要出聲,一邊從他的肩袋裡抽出貝瑞塔38衝鋒槍。再走一小段路,我們來到一處空地,見到一座搖搖欲墜的棚子,用竿子和繩索支撐,上面蓋了一大張防水布,裡面的空間足以容納十幾個人。蒂巴爾迪伸手到桌子底下,拉出一隻箱子,裡頭全是各種補給品:糖、麵粉、咖啡、炊具。「他們在躲我們。」他說。
顯然有人向這些地霸通風報信。羅薩氣炸了。下次他會設法向區外的聯邦警察求助。「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事先知道。」他咬牙切齒地低聲說道,看了那當地警察一眼。「但你不能在這裡講這些。要在巴西生存,你只能閉上嘴,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亞馬遜的土地熱潮始於1970年代,當時的巴西軍事獨裁政府實行一項政策:「現在不占領,以後沒機會」。貧困的墾殖者沿著亞馬遜橫斷公路和BR-163號公路這兩條主要的入侵幹道進入叢林,離開擁擠不堪的巴西南部和東北部的貧窮生活。很多人在過程中去世、或半途而廢,但也有人撐了過來,開始適應艱苦的生活,以燒墾的方式進行農耕。
最窮的墾殖者很少能夠取得他們自己耕作的土地的所有權;但對於關係良好的墾殖者,政府則會授與他們土地使用權--最多不超過2994公頃--以鼓勵伐木、牧場經營或其他形式的開發。受讓人(通常是在外地主)若未能在五年內將土地作為生產性使用,就喪失了擁有永久所有權的權利,而使用權也歸還聯邦政府。大部分受讓人都毫無作為,但仍以合法地主自居。另一方面,無產無業的違建戶從周邊遷入,逕行耕作,政府卻未能出面解決那些土地的所有權歸屬。一種殘酷的對決態勢因而愈演愈烈:有權有勢的在外地主乾脆把森林剷平、朝企業化農業經營,以鬥垮那些只清出小塊林地種植作物、但仍須仰賴周遭的原始森林為生的農家。
「今天亞馬遜盆地所遭遇到的就是兩種開發模式間的衝突。」費利西奧‧龐特斯說;他是巴西新生代的政府律師,正設法對亞馬遜地區的貪腐、土地詐欺和環境犯罪行為提出告發。
桃樂西‧斯唐遇害一週年那天,我們站在一座模擬墓園中,裡頭布置了820個十字架,象徵在帕拉州的土地戰爭中死亡的人。「第一種模式是在軍事獨裁時代奠定的,以木材採伐和牧牛為基礎。這種模式是掠奪性的,因為它會犧牲生命、無法再生,而且會破壞森林。」另外一種就是斯唐提倡的模式,龐特斯稱之為社會環境主義。第一種模式使財富集中,第二種模式則使財富由實行農林間作的小規模集體農場共享。
在美國俄亥俄州出生長大的桃樂西‧斯唐是南木爾聖母院的修女,畢生致力於提倡在與森林和平共處的前提下取得生存所需的理想小農典範,因而備受推崇。她以阿納普這座拓荒小鎮為基地,不斷地教育亞馬遜橫斷公路沿線的墾殖者,設法使他們轉變為具有環境意識、團結意識和戰鬥意識的社群,有能力抵抗打算和他們爭奪相同土地、由牧場主和投機商人勾結而成的暴力朋黨。斯唐了解到,人權和環保在亞馬遜是糾纏不清的。雖然貧窮的墾殖者本身也會破壞森林,但斯唐相信他們為了保障自己的生計,能夠學會以永續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土地。
她生前最後一次出任務,是為了拯救一塊名為「55小班」的偏遠叢林地。但這次任務在2005年2月12日嘎然而止。那天早晨,兩名槍手在一條僻靜的叢林小路上攔下這位73歲的瘦小修女。接著雙方開始對話;一位目擊者無意間聽到了對話內容,後來也在槍手受審時出庭作證。斯唐責備那兩個槍手:地不是他們的,他們沒有權利拿來種牧草養牲口。
「這麼說,妳是不愛吃肉囉?」其中一個槍手消遣她。
「沒有愛到不惜毀掉森林的地步。」她答道。
「這個問題今天不解決,以後永遠也解決不了。」槍手咆哮道。
斯唐見對方伸手拔槍。她打開聖經,翻到〈馬太福音〉,念起第五章的經文:「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她轉身要走的時候,名叫雷弗蘭‧內維斯‧薩萊斯的槍手舉起左輪槍,扣下了扳機。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國家地理雜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