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暖化 聯合國發警訊 13年後亞洲嚴重缺水
中國時報 2007.04.07 

閻紀宇/綜合布魯塞爾六日外電報導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天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中,通過一份極為重要的「決策者摘要」,對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暖化效應發出極為嚴峻的警訊,並認為貧窮國家及窮人將蒙受最嚴重的衝擊。

這份《影響、適應性與脆弱性》報告指出,如果人類無法遏阻或延緩全球暖化效應,將導致三○%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危機、氣候型態劇烈轉變、水旱災風險大幅上升、水資源日趨枯竭、饑荒與傳染病大行其道等危機,而且全球沒有一個大陸可以置身事外。

貧國受到最嚴重打擊

IPCC主席帕喬瑞說:「面對這種氣候變化,貧窮人民最為脆弱,也將遭到最嚴重的打擊。這個問題是國際社會的責任。」第二工作組共同主席培瑞也在日前指出,全球有四類地區受到的衝擊最為顯著:北極地區、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小型島嶼、亞洲的大型三角洲。

非洲的前景最令人憂慮。科學家估計到二○二○年時,非洲約有兩億五千萬人將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危機。部分國家的糧食產量會劇跌一半,導致大規模營養不良。某些窮困國家為了因應全球暖化,必須消耗國內生產毛額五%到一○%,根本無力負擔。

長江三角洲將遭洪水

全球人口最多的亞洲也大勢不妙。到二○二○年時,約有一億兩千萬人到十二億人面臨水荒,二○五○年時可能還增加近十億人。海平面上升引發洪水,侵襲長江、恆河、紅河等主要河流人口稠密的三角洲。由於蚊蠅等病媒的棲息地大幅擴張,霍亂與瘧疾將日趨猖獗。一旦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三度,喜瑪拉雅山區長度在四公里以下的冰川都將消融,造成可怕的洪水與土石流。

此外,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都將遭衝擊,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逐漸消失,澳洲西南外海大堡礁珊瑚大量白化,北極海浮冰二一○○年將消融二二%到三三%,北半球永凍層到二○五○年將縮減二○%到三五%。



中國時報 2007.04.07 
全球10大自然寶藏 喊救命
諶悠文/美聯社布魯塞爾五日電

正當各國政府在為全球暖化問題進行政治角力之際,世上有些非常珍貴的自然寶藏已深受氣候變化危害,並有完全消失之虞。為了拯救這些自然奇觀,保育人士已草擬出需要優先採取行動的幾個領域。

在聯合國的氣候報告出爐後,環保團體及多位政治領袖一致呼籲各國積極因應。世界野生基金會全球氣候變遷計畫主任漢斯.維洛姆指出,各國政府應當立即作出相應的因應措施。「事實不容逃避:全球暖化將帶來飢荒、洪水及乾旱,對暖化責任最輕的貧窮國家,卻要承受最嚴重的後果,而且他們沒有錢因應。」

「世界自然基金會」公布因氣候變化而蒙受無法彌補損害的十大領域:

.珊瑚礁,從澳洲外海大堡礁到中美洲貝里斯外海的珊瑚礁。只要溫度升高攝氏一度,珊瑚就就會白化死亡。熱帶風暴威力日增,也對脆弱珊瑚礁構成傷害。

.跨越美墨邊界的奇瓦瓦沙漠。這個北美洲最大的沙漠涵蓋「大河」盆地、草原以及三千五百種獨特植物,包括仙人掌及絲蘭。

.加勒比海海龜。世上七種海龜已有六種因為海面上升淹沒母龜產卵的沙灘而瀕臨滅絕。目前保育重點放在瀕危最嚴重的玳瑁。

.智利及阿根廷的溫帶雨林。智利柏樹可有三千年的壽命,現在卻備受森林大火和雨量減少的威脅。當地冰河消融,地下水將更為短缺。

.印度恆河三角洲森德爾班斯地區,孟加拉灣水面上升及暴風雨雨勢加強,可能淹沒許多沿海島嶼,並摧毀紅樹林。

.長江,供應四億五千萬人水、食物和電力。長江上游的水源西藏高原冰河正在消融,使目前長江水量增加,可是一旦冰河縮小到嚴重地步,長江將有枯竭之虞。

.亞馬遜河流域,流入全球海洋的淡水有五分之一來自這裡。預測五十年內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攝氏二到三度,當地雨林將有三○%至六○%變成乾燥的熱帶大草原。

.白令海,許多野生鮭魚、鯨、海豚、海象、海獅和北極熊的棲息處。溫暖的冬季造成冰層在春季過早崩裂,迫使鮭魚群往北極遷移。融冰稀釋海水,影響魚群食用之微生物的養分供應。

.喜馬拉雅山區冰河,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數億人的用水靠這些冰河供應。某些冰河正以每年十到十五公尺的速度消融,導致部分地區近來洪災頻仍,未來更將在夏季飽受乾旱威脅。

.東非海岸森林和近海生態系統。該地區暴風雨若趨於頻密,將嚴重傷害農業、沿海紅樹林及珊瑚礁。



中國時報 2007.04.07 
飛沙一夜吞屋 茅利塔尼亞叫苦
王嘉源/美聯社特稿

夜裡,當強風吹過沙丘時,七十五歲的茅利塔尼亞老人馬加亞坐在他的草蓆上,披上毛毯,數著他的錢。

翌日清晨,馬加亞將會被困在他的水泥屋內,因為沙土已經在夜裡堆積成牆,把屋門堵住。如果花一千五百塊茅利塔尼亞幣(約六美元),工人就會將黃沙裝袋移走,讓他得以出門。為了付這筆錢,老人每月必須賣一頭山羊,才能把沙漠阻擋於住家外。

北非國家茅利塔尼亞處於荒漠地帶,人民每天都要與沙土搏鬥。由於年降雨量愈來愈少,沙丘變得既乾燥又不穩定。據茅國政府估計,這些沙丘每年以三至四公里的速率移動。

全球氣候變化是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之一,不過,茅利塔尼亞人民習慣砍伐樹枝當駱駝飼料、木柴或用於屋頂隔熱,導致境內已無任何天然屏障可以抵擋沙丘。當強風吹過地面,這些沙丘會移動前進,蓋過圍牆,侵入庭院,鑽進門下。而後整間屋子被吞噬,整座城市人去樓空。

黃沙侵襲是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區國家都會面臨的自然災害,不只茅利塔尼亞,馬利、尼日乃至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和埃及南端地區皆然。

雖然沙漠民族與沙丘搏鬥已是司空見慣,但全球氣候變化令沙漠狀況更難預料。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候科學家岡薩雷茲指出,百年來地表溫度上升攝氏○.七度,導致雨量減少。而今降雨量比一九五○年代少了五分之一。如不降雨,沙土即無法凝結成塊。沙土就會自由移動,並遁入黃霧中。

為解決這個問題,茅利塔尼亞環境部於去年提出一套行動計畫,提議在受沙塵威脅的城市周圍建造一個「綠帶」,種植重重樹枝,以阻擋沙土移動。不過,該計畫迄未獲得政府的撥款,老人目前也只能日日與黃沙搏鬥。




暖化加劇 10億人恐無水喝

【聯合報/編譯陳宜君/綜合六日外電報導】 2007.04.07 02:45 am



聯合國「氣候變化跨政府小組」的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可能造成亞洲多達十億的人口面臨缺水等威脅,其中印度可能首當其衝。圖為一名印度婦女扛著一缸水,步行穿越乾涸的湖底地面。
法新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跨政府小組」(IPCC)的兩千五百多位頂尖氣候專家六日警告,全球暖化的危害,速度與範圍較以往預測更快、更廣泛,氣候變化已不再是模糊遙遠的威脅,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物種可能在五十年內絕種,亞洲多達十億人會受到水源短缺、饑荒、河川水位下降等負面影響,印度可能是首當其衝的國家。

小組的一百多國代表五日徹夜辯論,最後敲定今年度四份報告中第二份的內文,不過部分專家指控某些國家的代表企圖淡化內容。這份報告是聯合國迄今針對氣候變化威脅提出的最嚴厲評估,將成為未來數年氣候政策制定的指南。

報告預言,全球數十億人口將面臨水源短缺,許多物種將絕種,海平面未來數世紀內將持續上升,最貧窮的國家可能受到最嚴重的影響。

IPCC一月提出的第一份報告預言全球平均溫度在二一○○年將上升攝氏三度,第二份報告則進一步闡述持續一個多世紀的高溫對全球的影響。貧窮國家將最先遭受熱浪、洪水、暴風雨和旱災等天災侵襲。北極、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地勢低窪小島,及亞洲主要河流的三角洲,將是受創最嚴重地區。

報告說,人類製造的溫室效應氣體極可能是引發全球暖化的主因,將導致非洲農作物收成銳減、喜馬拉雅山的冰河融化,歐洲和北美洲也將遭受更多熱量侵襲。另外,全球平均氣溫若增加攝氏一點五至二點五度,就可能造成全球約百分之廿到卅的動植物絕種。

印度數億人口賴以為生的恆河可能成為受創最嚴重的世界主要河川之一,最悲觀的預測是水位將下降三分之二,河水流速變慢,四億人得另覓水源。不過喜馬拉雅山區的冰河將因融化速度加劇而導致冰河可能在數十年內消失。

另外,美國科學家在五日出版的「科學」期刊發表報告指出,溫室效應可能導致美國西南地區出現永久乾旱。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最快可能在二○三○年重演彷彿一九五○年代美國西部乾旱,以及三○年代中西部大平原中的塵盆地帶因過度乾旱導致土壤被風吹走的景象。

報告主要撰稿人席格表示,三○和五○年代的旱象持續長達八、九年,不過美國西南部可能出現更乾旱的氣候,且可能無法恢復到廿世紀末期的情況。美國西南部的農業活動自一九九九年就開始飽受乾旱之苦,部分地區早已出現供水短缺。

【2007/04/0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