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均書摘(媒體是亂源)
作者是廣電基金前執行長林育卉。
看了幾篇文章就可以發現,她有特定的政黨傾向。
1. 過去不論是任何單位進行各種民意調查,只要一問到「誰是台灣社會混亂的罪魁禍首」?媒體往往是千夫所指的禍首;問到哪種職業的可信度最高?媒體卻是敬陪末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最近《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社長邁馬克(Mark Magnier)在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於該報發表一篇名為「它們無法應付真相」的專文更直指台灣媒體是瘋狗;同日美國國務院公布二○○四人權報告,使用「怪異」(erratic)一字來形容台灣的新聞品質。
2. 收視率是撒旦的禮物:我常感嘆,若媒體是台灣社會的亂源,則收視率絕對是撒旦「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為了爭奪千分之一不到的收視率,所有媒體人原本清澈的明台,在魔戒的戒靈的操縱下一片污濁。編輯們口袋裡隨時準備著兩、三則的「養眼」新聞,只要收視率拼不過人家,殺紅眼地祭出衣不蔽體的檳榔西施、鋼管辣妹上陣,據說還能把別台打的落花流水!兩家收視率調查公司總共架設三○○○個「個人收視紀錄器」在不同的抽樣家戶中,而這總數一萬多人的樣本他們看哪一家頻道,竟是決定二三○○萬台灣人民所必須接受媒體樣貌的唯一途徑。在「奈米化」收視率的時代,只靠收視率數字決定一個節目的好壞與生死,這樣能叫公平嗎?
3. 國內電子媒體強迫閱聽大眾共同偷窺主播情史;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只要開電視就是名人自殺,過多的自殺新聞竟讓27萬的台灣民眾陷入極度憂鬱之中;五月底電視新聞版的無間道喪禮,讓多少小朋友驚覺原來會綁架他的壞人居然黑鴉鴉地滿街跑;還有烏龍腳尾飯,媒體被人牽著鼻子走不自知,大剌剌打上標題字幕“賣死人飯還不承認?”,讓全國數百萬計的外食族好比驚弓之鳥一般;最近媒體熱銷女星未婚生子的風潮,讓許許多多家裡有情竇初開少女的家長人心惶惶。試想,一個略懂中文的外國人來到台灣、看著我們的電視新聞,他眼中的台灣人是:整天八卦、不事生產、動不動就憂鬱想自殺、青少年崇拜黑道、黑道有情有義、只要是女生就瘋狂想嫁入豪門不惜未婚生子,還有大街小巷都賣死人飯!這是你我所熟知的台灣人,這是我們兩千三百萬人的樣貌嗎?
4. 堪稱媒體大國的美國,偌大的國家也只不過有3個新聞台。而鄰近台灣的日本與韓國甚至是對岸,則是連一個新聞台也沒有。台灣這個蕞薾小島,竟有8個新聞台。這樣的密度,到底我們閱聽大眾的想法是怎樣?根據廣電基金進行「觀眾對新聞台滿意度調查」的結果顯示:竟有三成一的民眾完全不看新聞頻道,而有七成三的民眾更是認為新聞台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5. 新聞台觀眾最不想看到的社會新聞中,以政治人物作秀拔得頭籌(54.8%),其次是暴力兇殺的報導(52.9%),33.2%的受訪者則不喜歡收看緋聞八卦的內容;另外,也有五成一的觀眾認為新聞台報導怪力亂神的內容太多,七成左右的受訪者則認為桃色新聞太多,新聞台熱衷於報導名人、藝人的緋聞,觀眾也多感吃不消。
6. 各家電子媒體為了爭奪千分之一的收視率,種種弱智嗜血的荒唐怪異行徑,在一般閱聽大眾的心目中更是有口皆「呸」。日前就曾有一份民意調查,在四十種不同的職業別中調查民眾對各職業的光榮感,結果一出記者排名三十九,與排名四十的性工作者竟所差無幾、不相上下,由此可證明在部分缺乏專業、毫無職業道德的害群之馬影響下,記者這個行業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輕視。昔日的「無冕王」早就變成今日的「無臉王」了!
7. 有部分媒體在報導名人自殺時以「觀落陰」等誇大、聳動、靈異的「新聞」內容誤導社會視聽。
8. 五月二十九日媒體更以「世紀喪禮規格國際化」、「台灣黑幫教父喪比電影還電影」、「樂儀隊媲美三軍路人嘆為觀止」、「政府拼治安黑道大團結」等標題,報導黑幫喪禮,有一家新聞台更是出動了十七組的記者大陣仗地採訪告別式。廣電基金於六月二日公布的觀察數據中,更清楚地看到在五二九當日晚間闔家觀賞新聞的時間,東森新聞用40%、中天新聞用30%、TVBS-N用30%的比例在報導同一則新聞,無視媒體對兒童青少年及社會價值混淆可能產生的惡劣影響,完全將媒體守門的責任拋諸腦後。台灣媒體病入膏肓、黑白不分,莫此為甚!
9. 馬莎颱風即將來襲,電子媒體還會不會出現瘦弱的女記者蹲在水中報導、驍勇的男記者無懼掉落的電線在蟑螂漂浮的髒水中泅泳、又或是體重頗有份量的記者弱不禁風地在雨中演出等等令人瞠目結舌的畫面呢?光想到這些畫面就令人作嘔,新聞台的總編輯們,你們知道嗎?
10. 過去有靠著耳鳴就能預測地震的奇人、也有以背痛的部位決定發生地震方位的專家,現在還有國外的雜誌也能參一腳,竟而躍為國內電子媒體的獨家新聞。某家媒體於昨日(8/3)的晨間新聞中,有則報導引述日本婦女雜誌FRIDAY在7月28日出刊的文章指稱:根據太陽黑子的運動有日人預測東京將於8月5日發生大地震,在報導中記者口沫橫飛地指陳歷歷,搭配過去地震的資料畫面,還煞有介事的畫了電腦動畫,好似東京的末日已然來臨。但可議的是,整則新聞不見任何專家學者的意見及評論;更可笑的是,這則毫無事實根據、可謂道聽塗說、街談巷議的花絮,竟然是一則『獨家』。電子媒體的文抄公們,每天抄襲國內平面媒體的新聞忝不知恥、不知反省,竟然還把這惡習國際化,腦筋動到國外的雜誌上頭,這種作新聞的方式是以為沒人看的懂日文、瞧不起閱聽大眾,還是把閱聽人當豬淨餵些垃圾。
11. 光就2004年各家新聞媒體光怪陸離的脫軌情事,信手拈來、不勝枚舉:還記得台巴混血小朋友吳憶樺在鏡頭前的聲嘶力竭的哭喊嗎?柯賜海與許純美春節期間在新聞節目中接受訪問,一言不合最後竟對簿公堂的笑話;還有拋棄幼女、舉止異於常人的許純美竟搖身一變當主播報新聞;十幾家電視台在320總統大選開票過程以不實票數欺騙觀眾;鬼月一到所有新聞就該鬼影幢幢、拜狐仙的也有、妖僧鬥法的也有,更有藝人鬼上身當場起乩,各家電視台還煞有介事當頭條新聞處理;動不動就找臨時演員重建現場,或濫用SNG現場連線,或偏信網友言論就製造新聞,洋洋灑灑、罄竹難書。種種媒體的表現,實讓國內的閱聽大眾深陷黑暗時代的狂濤中。
12. 「烏龍新聞」「得獎名單」依序是:議員兼導演,媒體也隨之起舞的王育誠腳尾飯事件;媒體誤傳許效舜妻子與余天胞弟死訊,其實人還活得好好的;浮濫報導小S與陶子等女星未婚懷孕,變相鼓勵年輕人模仿;馬英九含淚擁抱腿傷的熟女粉絲入懷,媒體全程紀錄;正面肯定顏清標十六歲么兒「奉子」訂婚,卻對陳致中婚禮極盡挖苦之能事;記者技術指導男童悶死娃娃車案與蠻牛飲料下毒案嫌犯演出下跪求饒鏡頭;媒體瘋狂報導藝人倪敏然自殺事件長達一個月,疲勞轟炸閱聽人;林志玲墜馬,媒體卻強調觸診醫師艷福不淺的「人生亮點」;以國葬規格報導黑道老大蚊哥出殯;以及對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及電話恐嚇謝長廷院長的杜十三的英雄化報導。
13. 我要的正義是把殺我丈夫的凶手繩之於法,讓他接受法律的審判與制裁:我要的公平,是要兇手理解恐怖主義只會帶來仇恨,而不要指一槍結束他的生命。(慕尼黑事件遭殺害以色列的運動員遺孀)
14. 某家電視台在十四天內,有八十九則「獨家新聞」,其中六則新聞十二分鐘與許純美有關,內容包括許女士整型、與他人比美及公開示愛的「獨家新聞」等,連採訪她的記者還會跟她勾勾小指頭,約定一定會介紹某位男藝人給她。
15. 政大新聞系王泰俐教授的研究指出,高達六成以上的台灣民眾認為電視新聞報導的內容不正確、不負責任。
16. 台灣媒體早期,因為偉人的逝世,全國硬是看了三個月黑白電視、三個月的紀念歌。
17. 媒體是社會的縮影,彼此相互塑造,而媒體改造最終的職志便是打造開放而成熟的公民社會。
18. 明知這世界千瘡百孔,但仍細心補綴。(張曼娟)
19. 廣基在二零零五年,針對十一個主要電子媒體進行晚間黃金時段電視新聞觀察,在十二個抽樣調查天數中,在總數三千三百四十六則報導當中,新聞類型的比重占百分之二十五點五,民生消費佔百分之十三點六,政治新聞佔百分之十二點九,而文化藝術的報導卻少得可憐,只有一百零五則,僅佔所有新聞的百分之三。
20. 如果進一步分析文化新聞內容,赫然發現大多是浮光掠影、淺碟式的節慶活動事件流水帳,逸樂取向、吃吃喝喝報導就充作台灣全部的文化活動,關於台灣重要文化意涵之理念宣揚、問題探討以及人文專訪的比重接未達文化新聞的百分之十。
21. 台灣有一些相當重要的藝術家,但是台灣媒體自己卻不重視,反而是國際媒體會來做專題報導。紐約論壇報曾經用一整版介紹朱銘雕塑,甚至對朱銘進行深刻的人物刻劃。發現頻道鉅細靡遺介紹台灣的「瑪莎葛蘭姆」舞蹈家許芳宜,派工作團隊到她宜蘭老家紀錄她的成長歷程。反觀國內媒體,僅有屈指可數的新聞人願意在深度報導的節目中探討許芳宜的腳印。
22. 二零零五年曾經做過抽樣,為期一個月,把公視的所有收視率加總,比較好的收視率大概可以達到百分之零點一,同時有非常多時段的收視率是not available,完全調查不出來。
23. 有人就可能質疑「為什麼百分之九十九弱勢的人要支撐你這些菁英的人,去收看百分之一的節目?」
24.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某電視台率先「獨家」報導民眾檢舉桃園地區鴨農以瀝青來拔除鴨毛;二十一日更以四十分二十秒之篇幅,製播「專題探討:驚爆柏油鴨」單元;二十二日持續報導南台灣也有黑心鴨農用瀝青拔鴨毛。報導之後舉國震驚、人心惶惶,進而造成鴨農損失慘重。廣電基金為此於二○○七年一月二日向NCC行文檢舉,NCC則於一月十八日回函,表示將依行政程序處理本案。電視台在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終於在一月十日首次對外承認錯誤,並提出道歉,同時製作「台灣好鴨」系列報導,試圖彌補滔天大禍。
25. 重北輕南的新聞分布沉痾未除,我們進一步發現風景秀麗、民風純樸的後山宜蘭、花蓮、台東等地,消失在台灣的電視新聞地圖中,每每要等到人禍天災,後山才得重見天日。本研究收錄二○○四年三至九月的電視新聞樣本共計七九零二則,其中發生地點在宜花東地區的僅有二三五則,佔百分之三。若以宜花東三縣面積約佔國土的三分之一,人口數為百分之五的比例觀之,似乎後山是被媒體遺忘的一群。合理的新聞比例並非死板地依照面積或人口推算得出,仍須考量該事件是否具有新聞報導價值而定。諷刺的是,若動物園企鵝孵蛋、西門町醉漢跳樓都能強佔新聞頭條看來,「從台北看天下」的新聞主管們又何吝於讓美景天成的後山多點曝光機會?
26. 量的偏低問題還不大,質的不均則令人不安。以東台灣新聞主題分析,社會新聞竟然高百分之四十三點四。值得注意的是醫藥衛生的相關報導僅佔百分之一點七、財經產業也只有百分之零點九,反倒軍事演習報導佔百分之一點三,至於後山子弟擅長的體育競賽竟然付之闕如。
27. 東台灣的新聞本來就少,若獨沽一味取材偏頗,以社會新聞近半的比率,不只讓國人對後山產生錯誤的印象,也會使國際人士因誤判而卻步,對台灣的整體形象及當地對觀光的努力傷害至深。後山新聞中常常會觸及到與原住民相關的議題,卻常因記者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僅見皮毛、未識深蘊,詮釋新聞的角度當然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再加上漢人強勢文化作祟,常以「白浪」的主觀意志去消費豐富的原住民文化,將報導主題窄化成庸俗的「好玩」、「好看」、「好吃」等搜秘獵奇,絲毫不見對人文的關懷及對族群的尊重。對已經成為顯學的族群包容議題來說,媒體報導後山原住民新聞無知的心態,仍有相當的學習成長空間。
28. 目的在推廣生態與人文旅遊的花蓮縣「水牛文化節」,在電視新聞的報導中,只剩下「騎水牛」和「吃牛肉」。白河蓮花節以及苗栗的客家桐花祭,報導重點也大多是「如何烹調蓮花」等逸樂取向。
29. CNN著名的新聞記者Ralph Begleiter說:「媒體應該是給予閱聽人『需要知道』的新聞,而非『想知道』的新聞」
30. 全球每年有一百萬人自殺身亡,遠高於喪生在謀殺、戰爭和天災者的總合。(2007)
31. 2007年10月4日聯合報有篇報導「小一生玩跳樓?嚇壞家長」,一個才六七歲、剛入學的孩子在學校下課玩耍時,竟然是玩「跳樓自殺」,小孩童言童語的說,會在溜滑梯上玩跳樓,是模仿新聞媒體。
32. 對媒體來說,一則自殺新聞,大不了就是一天的風光,但是對自殺者及其遺族來說,就是持續一輩子的心痛與無止盡災難的開始。自殺新聞不是不能報導,而是在報導時不但有所節制,更要有同理心和悲憫心。
以下是網路搜尋到一些和媒體有關的文章:
●媒體應否禁絕為個案募款?(廣電基金新聞稿2006.02.22)
張家三兄弟在媒體報導後收到了大筆愛心捐款,從各界的關愛到質疑,媒體的表現是否合格?林育卉執行長指出,她相信媒體是出於善意的報導,但往往因處理不當,造成當事者莫大的傷害,根據廣電基金觀察11家電視台超過1萬則的新聞,她指出電子媒體播報募款新聞比例約是每台平均10天會出現1則需要社會救助的相關新聞,因此媒體應如何報導才不會弄巧成拙造成社會的負擔呢?廣電基金特別邀請了立委王榮璋、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周文珍、政大廣電系教授黃葳威及民視新聞部副理蔡滄波,探討媒體應如何處理相關報導?
王榮璋立委指出,媒體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對於需要社會補助的報導,用綜藝化、灑狗血的方式處理,有時甚至還由案主配合畫面賣力演出,實為不當。媒體應重建社會現況,同時呼籲媒體對事件的報導應先還原真相及追蹤查證,因為媒體對社會福利是非常重要的。
蔡滄波副理指出,媒體對募款相關新聞呈現方式有5類:1.針對有興趣的消息,2.與慈善團體聯合舉辦的活動,3.媒體舉辦的活動或座談性節目,4.非新聞性節目的特別企劃,5. 各電台聯合報導大型災難募款。他指出媒體成立的文教基金會接受社會捐款,角色並不適宜,最好能免則免,媒體不應求取形象而爭奪慈善資源。媒體應用媒體力量協助解決問題,而非動員捐款。
周文珍秘書長指出,媒體夠建立弱勢個案方式的採訪守則最佳。聯合勸募希望對各案議題的各類訊息的切割,吸引媒體報導個案所需服務。而媒體報導個案時能做到查證、公開見證但很難做到各案需求評估,及預估個案所需募款金額,對後續徵信也只能告知募款所得但不知捐款用在何處。因此建議應該多種專業共同合作,解決社會需要。
黃葳威教授指出,媒體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可報導個案募款及成立基金會,因為媒體可以發揮本身公共利益角色,但要適切評估報導方式的報導倫理,注意報導的比例原則。並建議捐款應建立徵信機制及專款專用。
林育卉綜合與會來賓意見,提出媒體對募款新聞處理的5點建議:
1.媒體應秉持同理心與自律。
2.適切報導,不要過度渲染,符合比例原則。
3.確實有效的查證及報導,透明化向社會完整揭露。
4.專業資料庫建立,讓媒體在需要諮詢時能迅速找到適當的專家學者提供協助。
5.任何個案評估的報導,需求評估需做說明。
●廣電基金受新聞局委託,執行二○○四年電視新聞節目定期觀察,發現犯罪新聞呈現的偏差狀況值得吾人正視。
一、犯罪新聞佔八分之一,比率偏高。
本研究側錄今年三至七月的國內十二家主要無線與有線電視台七至八點晚間新聞,再以系統性隨機抽樣選取出六三三八則樣本,其中計有八三九則與觸犯法律有關的犯罪報導,比率高達十三點二%,佔總量的八分之一強,排名在政治和社會新聞之後。
也就是說,每八則新聞中就有一則是小至賭博偷車,大到殺人放火的犯罪報導,比率確實偏高。另就單月的犯罪新聞比率而言,其中以三月份較低,僅有九點二%,應與當時媒體過度沉浸在總統大選相關報導中,以致對其他新聞產生「排擠效應」;五月份的犯罪新聞數則急速攀高,佔十七點二%。
二、犯罪新聞重南輕北,高高屏新聞中佔三分之一。
就犯罪新聞的發生地區而言,以北北基最多,佔三四%。而高高屏以二二%居次,中彰投則以十九點四%排名第三。然而讓人擔憂的是,北北基的新聞總量通常佔所有電視新聞的一半以上,在分母大的情形之下,使得犯罪新聞竟為之「稀釋」,比例大幅下降。也就是說,儘管北北基的犯罪新聞數量最多,但犯罪新聞佔當地新聞的比率卻只有八%。反觀大台北以外─新聞量偏低的地區,犯罪新聞比例相對升高:以高高屏為例,犯罪新聞高達三六點七%,佔三分之一強,換言之,每三則新聞中就有一則與犯罪有關,數量之高,教人怵目驚心。至於桃竹苗則佔三十點四%、中彰投佔二五點九%、雲嘉南佔十九點九%,亦屬偏高。
三、新聞鏡頭扭曲下的南台灣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二○○三年警政統計年報」中的刑事案件分析,台灣各地的治安狀況縱有出入,但相差不大。而南台灣在新聞鏡頭「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放大之下,幾成飆車砍人的犯罪溫床,草木皆兵、危機處處不適人居,這個現象容易誤導國人對南部的認知。
其實南台灣好山好水,民風淳樸,有太多犯罪以外的新聞值得媒體用心來看待。
(作者林育卉╱廣電基金執行長;莊伯仲╱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自殺退潮的省思
林育卉、莊伯仲2007/09/11
昨天九月十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你知道嗎?全球每年有一百萬人自殺身亡,遠高於喪生在謀殺、戰爭和天災者人數的總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世界自殺防治日,呼籲世人正視自殺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媒體在處理自殺新聞時,不僅常出現不當的報導方式,也時常忽略專業資訊的提供,部分新聞媒體甚至還可能當起了「幫兇」。幾年前曾有公益團體邀集記者朋友簽署自殺新聞報導守則,還被譏評為妨礙新聞自由,教人情何以堪?
其實WHO早就制定「六不」與「六要」的自殺新聞報導原則,也獲得正派經營的各大國際媒體認同與響應。
六不是:不要刊登自殺照片或遺書、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細節、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不要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不要過度責備;六要則是報導自殺事件時,要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要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要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諮詢專線與社區資源、要報導危險指標及可能的警訊徵兆、要用「自殺身亡」而非「自殺成功」等字眼、要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作者分別為廣電基金執行長,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台視播出「靈異新聞報導之檢視」座談會,綜合與會3位專家朱立熙(華視副總經理)、王雅各(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黃葳威(政大廣電系教授)意見,提出5項媒體在處理靈異新聞時常見的缺失:好語怪力亂神(「未知生,卻知死」,「近鬼神而悅之」);新聞「不問蒼生問鬼神」(忽視國計民生、經世濟民的議題);倡導迷信,開時代倒車;誇大突顯異象,嚇人嚇己;拚收視率,媒體不仁,以閱聽人為芻狗。
***************************************************
以下這篇文章,請您幫忙轉寄:
慈濟模式釋疑(國際賑災)。提振台灣人的國際地位,大愛是唯一答案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589526
關於我的部落格,還有關於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5035
您可以更靠近倪銘均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70502
只要有時間,我很喜歡到學校的週會或是機關演講,分享美善與大愛,我把相關題目整理出來。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3332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07:0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中國大陸博客(網易): http://daai003695.blog.163.com/
●中國大陸博客(QQ)
http://user.qzone.qq.com/1632347201
●倪銘均無名小站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HINET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 Mar 06 Sun 2011 15:01
銘均書摘(媒體是亂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