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銘均書摘(聰明教養、成功學習-洪蘭)
「聰明教養、成功學習」是天下雜誌出版的一本書。
1. 八百年前,但丁就說過,「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知識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
2. 品格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中說,只有血洗得掉品格的污點,所以一個紳士(gentleman)名譽被污蔑時得去決鬥。
3. 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也說,「一點清油污白衣,斑斑駁駁使人疑;縱然洗遍千江水,不似當年未污時。」
4. 二○○○年得到諾貝爾生醫獎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坎德爾(Eric Kandel),就是因為研究記憶的神經機制而得獎,他讓我們知道內隱和外顯是不同的機制,而人格是內隱的,它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頭,即使得了失憶症,他的人格也沒有改變。
5. 知道了記憶本質後,我們還要來看一下學習的神經機制,一九九二年實驗者在猴子的大腦中發現了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即猴子看到別人拿東西吃時,牠自己大腦中做那動作的部位也會活化起來,「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中國人說「見人吃飯喉嚨癢」,就是這個道理。
6. 一個孩子看到同學做某件事得到老師讚揚,他也會想去做;同樣的,他看到別人做壞事沒有得到懲罰,反而有好處,他一定會跟著做,這是為什執法要嚴,法律的執行若不徹底,反而增加賄賂機會,賞罰一定要公,不然紀律不能維持,因為相互比較和模仿本來就是人的本性。
7. 幼兒教育不是教識字,它是教品德。
8. 閱讀對品德的重要性在於,它都是從故事中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故事不是事實,但是它是真實。
9. 有一位媽媽說,她常從孩子的一舉一動中看到某個故事書中人物的影子,當電視劇「楚留香」在流行時,一個幼稚園五歲的孩子跟他的母親揮手再見,嘴裡說出來的是:「後會有期」。
10. 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直、諒其實就是人的品質,只有多聞才是知識。
11. 我常不了解父母親為什麼肯起早睡晚的賺錢,再開車接送孩子去上昂貴的補習班、才藝班,卻沒有花時間在教導孩子的品行上,這是捨本逐末,因為直接影響孩子成功的是他的人品,不是他的知識,現代知識翻新的太快,在學校學的,出了社會後早就用不到了。
12. 沒有從小把孩子教好,孩子進了國中,智慧漸開、身體漸壯後,父母便覺管教不動,這根源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沒有把誠實、尊重、勇敢、相信、謙虛、毅力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給他,時間都拿去補習拚分數,等他長大威權行不通就不服管教了。
13. 用好行為去取代壞習慣可能要花一些功夫,但是持之有恆,可以成功,我們有看到很多成功例子都是放大孩子的長處,用長處把短處帶上來。
14. 最近的研究報告發現童年的精神受虐(被譏笑、排斥、忽略)會改變基因,造成長久性的傷害,如憂鬱症和自殺。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的神經學家解剖了三十六名突然死亡者的大腦,其中十二名為無受虐紀錄的自殺者、十二名為曾受虐的自殺者,十二名為車禍意外死亡者。他們發現童年的受虐會改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HPA)這個壓力反應機制,增加自殺的傾向。小時候情緒的創傷造成大腦永久性的傷害,包括結構上的改變,如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變小。
15.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很多人說孩子哭時,不要抱他,抱就是鼓勵他哭,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忘記了嬰兒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需求的方式,不准對他的需求做反應,等於是忽略他。現在的做法是嬰兒的搖籃直接放在母親的床旁,使嬰兒眼睛一張開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臉,給予他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情緒成長最重要的條件,直接影響他人格的成長。父母應把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從觀察父母的待人接物上,學習自己的情緒管理。
16. 父母更要在孩子情緒風暴未形成前,跟他談,把情緒化解掉。目前坊間很流行的用毆打不倒翁來出氣,是個錯誤的情緒教育方式,這只會使憤怒者憤怒的情緒更亢奮,因為它更加活化大腦憤怒的神經迴路,而且養成遷怒、洩憤的壞習慣,從研究得知,負面情緒應從認知去化解。
17.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認為「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他教父母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穩定成性情。
18. 要做到兄友弟恭,雙方一定要心甘情願,如果一方是被迫的,這情義就不在了,就不必強迫了。本來愛護弱小是人的本性,人天生有惻隱之心,但假如一方恃寵而驕,另一方就不會覺得他是弱小、需要保護,反而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平則鳴,就會吵架。所以做父母要公平,可以教哥哥友愛,但不能強迫,不能因為弟弟小就偏向弟弟,這會使哥哥心生怨恨,伺機捉弄弟弟,反而使兄弟感情不好。
19. 兄弟鬩牆是每一個父母的痛,就連唐太宗那麼英明的君主,都會為了李承乾、李泰、李治的內鬥而欲拔佩刀自刎。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除了儘量做到公平,還要教會他們處理情緒,才能做到兄弟和睦。
20. 西諺有一句話:「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科學講究重複性,一個實驗你用這個方法得出這個結果,我用同樣方法也應得出這個結果,但是教養孩子不同,孩子有個別差異。它是藝術,所以沒有一致性。就算是同卵雙胞胎成就都有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家庭的孩子,父母切記不可把孩子跟別人比較,只可與孩子自己比較,只要他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該誇獎他,也不可套別人的方法,別人的孩子打罵中狀元,你的孩子打罵會離家出走。孩子不同,就像橘子和蘋果,怎麼比呢?
21. 遊戲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應該盡量讓他玩,不必急著塞知識到他大腦中。學習是終身的,他有一生的時間去慢慢學他應該知道的知識,但是他必須在遊戲中學會出社會後所要用到的能力,如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及人際關係。
22. 瑞典和芬蘭的教育家都認為七歲進學之前,孩子只要盡情的遊戲就好,不必教寫字。他們不論冬夏晴雨都帶到戶外玩耍,他們說「只有不合適的衣著,沒有不合適的天氣」。
23. 父親說當你有能力佈施時,表示你是富有的,這個心靈的富有將帶給你自信,而自信是做人最好的感覺,人本來就應該人溺己溺,有能力去幫助一個自己想幫助的人,會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24. 一九九二年,義大利帕瑪(Parma)的神經科學家在獼猴的大腦中做單細胞記錄的實驗。有一天,當猴子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等待實驗者下一個指示時,實驗室中某個人伸手拿了一個蘋果來吃,這時猴子大腦運動皮質區的神經元突然活化起來,令實驗者大吃一驚,因為猴子並沒有動,但是牠管動作的運動神經元卻活化了。後來發現,猴子跟人的大腦中都有這種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我們在看到別人的動作時,自己大腦做同樣動作的地方也會活化起來,如果不准模仿,社會行為會嚴重受損。
25. 這個實驗是令受試者嘴裡咬一根鉛筆,然後請他們判斷別人臉上的表情。結果他們的表現比沒有咬筆的那一組差了很多,因為嘴裡咬了鉛筆,臉上的肌肉不能動,就不能模仿。當不能模仿時,我們就不能辨識了。
26. 這實驗顛覆了我們過去的看法,我們以前都認為要先辨識,才能模仿,如果不知道是什麼,怎麼模仿?現在發現不是了。鏡像神經元的運作是自動化的,不需經過意識,當它在模仿時,它同時送訊號到情緒中心,情緒中心神經元的活化就使我們知道別人臉上表情是什麼了。有人認為自閉症兒童社會功能的缺失,就源自鏡像神經元系統的喪失功能。
27. 孩子累了就叫他去睡一下,哪怕是打個盹十五分鐘,醒來後,學習的效果都會好很多(最近的報告說只要睡七分鐘,就可以再撐一個小時)。
28. 小時候,我家對面住的是一位台大病理系的教授,因為病理是必修課,考不過就得退學,就有家長帶著孩子跪在老師家門口,不過就不起來。我父親看了不以為然地說,「這是要脅,如果現在讓這學生過了,以後病人會死在他手上。」沒想到現在政客們動不動就絕食,濫用到連學生都覺得這是一個逼迫大人就範的好方法,;在民主時代,沒有人敢讓人民絕食而死,學校一定會屈服。此風一長,就變成為了爭自己的利益,失去了社會的公義。
《素食小語173:當父母看見自己的小孩日漸茁壯,正在高興的時候,卻沒有想到,肉類的毒素,一點一滴,不斷的進入孩子的五臟六腑裡面,小孩的嘴巴漸漸被肉類的美味所吸引,小孩的身體也漸漸被肉類的毒素所毒化了。日積月累下來,這些大量肉食的人,儘管他們的體格無比的魁梧,肌肉無比的強健,但是他們始終對抗不了各種文明病的侵襲,因為他們的體質,已經被肉類徹底改變,成為適合各種文明病或癌症生長的「酸性體質」。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那些一流的運動選手,他們吃了很多很多的肉,雖然體格壯碩無比,但是他們很少能活過六十五歲,一流的拳擊選手、相撲選手,他們也很少能夠撐得過五十歲的原因,就在這裡了。【飲食與健康】CD有聲書》
**************************************************
長情劇展《白袍的約定》
提到醫生,通常直覺會想到「薪水優渥」。對於出身在三、四O年代的,洪宏典醫師,也是如此。從小父母務農,家庭困苦,一路憑著苦讀,考上醫學系,最後成為出名的外科醫師。知名度,讓他沉迷在累積財富,長時間工作壓力,更讓他成為嚴肅的醫師和丈夫。直到父親病危,才終於停下腳步,思考人生。加入慈濟人醫會後,找回醫療熱情,也帶領出不少仁醫仁術的醫護人才。
出身農村,生活清苦,洪宏典,不向命運低頭,考上醫學系,甚至成為南台灣,知名外科醫師。沉醉工作和賺錢,壓力排山倒海、開始不苟言笑,直到父親突然往生。
之後,投入慈濟人醫會,洪宏典找回自己。而白袍行醫,也啟發同業,葉添浩和吳森,甚至兒子,也接棒使命。
2012年11月26號開始,週一至週五中午12點半、晚上10點,以及凌晨一點半播出,週六同時段,將邀請演員以及本尊上節目分享。http://www.youtube.com/watch?v=V87An96HxGc
***************************************************
大愛劇場《聽見,愛》
「愛」無處不在,然而大家卻習慣性的說不出口。
「傾聽」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人與人之間 需要學會聽與說。
當我們學會了「傾聽」,便發現「愛」無處不在。
朱芷瑩 飾演林金拔,王建復飾演謝明亮。
●2012.10.30開始,每天晚上8點、睌上11點半、隔日凌晨3點、下午4點播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9d9KkfKeNI
***************************************************
以下這篇文章,請您幫忙轉寄:
慈濟模式釋疑(國際賑災)。提振台灣人的國際地位,大愛是唯一答案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589526
關於我的部落格,還有關於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5035
您可以更靠近倪銘均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70502
只要有時間,我很喜歡到學校的週會或是機關演講,分享美善與大愛,我把相關題目整理出來。內容都和品格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幸福人生有關。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631915
href="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631915 ">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631915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中國大陸博客(網易):
http://daai003695.blog.163.com/
●中國大陸博客(QQ)http://user.qzone.qq.com/1632347201
●倪銘均無名小站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倪銘均xuite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聰明教養、成功學習」是天下雜誌出版的一本書。
1. 八百年前,但丁就說過,「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知識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
2. 品格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中說,只有血洗得掉品格的污點,所以一個紳士(gentleman)名譽被污蔑時得去決鬥。
3. 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也說,「一點清油污白衣,斑斑駁駁使人疑;縱然洗遍千江水,不似當年未污時。」
4. 二○○○年得到諾貝爾生醫獎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坎德爾(Eric Kandel),就是因為研究記憶的神經機制而得獎,他讓我們知道內隱和外顯是不同的機制,而人格是內隱的,它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頭,即使得了失憶症,他的人格也沒有改變。
5. 知道了記憶本質後,我們還要來看一下學習的神經機制,一九九二年實驗者在猴子的大腦中發現了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即猴子看到別人拿東西吃時,牠自己大腦中做那動作的部位也會活化起來,「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中國人說「見人吃飯喉嚨癢」,就是這個道理。
6. 一個孩子看到同學做某件事得到老師讚揚,他也會想去做;同樣的,他看到別人做壞事沒有得到懲罰,反而有好處,他一定會跟著做,這是為什執法要嚴,法律的執行若不徹底,反而增加賄賂機會,賞罰一定要公,不然紀律不能維持,因為相互比較和模仿本來就是人的本性。
7. 幼兒教育不是教識字,它是教品德。
8. 閱讀對品德的重要性在於,它都是從故事中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故事不是事實,但是它是真實。
9. 有一位媽媽說,她常從孩子的一舉一動中看到某個故事書中人物的影子,當電視劇「楚留香」在流行時,一個幼稚園五歲的孩子跟他的母親揮手再見,嘴裡說出來的是:「後會有期」。
10. 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直、諒其實就是人的品質,只有多聞才是知識。
11. 我常不了解父母親為什麼肯起早睡晚的賺錢,再開車接送孩子去上昂貴的補習班、才藝班,卻沒有花時間在教導孩子的品行上,這是捨本逐末,因為直接影響孩子成功的是他的人品,不是他的知識,現代知識翻新的太快,在學校學的,出了社會後早就用不到了。
12. 沒有從小把孩子教好,孩子進了國中,智慧漸開、身體漸壯後,父母便覺管教不動,這根源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沒有把誠實、尊重、勇敢、相信、謙虛、毅力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給他,時間都拿去補習拚分數,等他長大威權行不通就不服管教了。
13. 用好行為去取代壞習慣可能要花一些功夫,但是持之有恆,可以成功,我們有看到很多成功例子都是放大孩子的長處,用長處把短處帶上來。
14. 最近的研究報告發現童年的精神受虐(被譏笑、排斥、忽略)會改變基因,造成長久性的傷害,如憂鬱症和自殺。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的神經學家解剖了三十六名突然死亡者的大腦,其中十二名為無受虐紀錄的自殺者、十二名為曾受虐的自殺者,十二名為車禍意外死亡者。他們發現童年的受虐會改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HPA)這個壓力反應機制,增加自殺的傾向。小時候情緒的創傷造成大腦永久性的傷害,包括結構上的改變,如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變小。
15.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很多人說孩子哭時,不要抱他,抱就是鼓勵他哭,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忘記了嬰兒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需求的方式,不准對他的需求做反應,等於是忽略他。現在的做法是嬰兒的搖籃直接放在母親的床旁,使嬰兒眼睛一張開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臉,給予他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情緒成長最重要的條件,直接影響他人格的成長。父母應把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從觀察父母的待人接物上,學習自己的情緒管理。
16. 父母更要在孩子情緒風暴未形成前,跟他談,把情緒化解掉。目前坊間很流行的用毆打不倒翁來出氣,是個錯誤的情緒教育方式,這只會使憤怒者憤怒的情緒更亢奮,因為它更加活化大腦憤怒的神經迴路,而且養成遷怒、洩憤的壞習慣,從研究得知,負面情緒應從認知去化解。
17.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認為「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他教父母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穩定成性情。
18. 要做到兄友弟恭,雙方一定要心甘情願,如果一方是被迫的,這情義就不在了,就不必強迫了。本來愛護弱小是人的本性,人天生有惻隱之心,但假如一方恃寵而驕,另一方就不會覺得他是弱小、需要保護,反而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平則鳴,就會吵架。所以做父母要公平,可以教哥哥友愛,但不能強迫,不能因為弟弟小就偏向弟弟,這會使哥哥心生怨恨,伺機捉弄弟弟,反而使兄弟感情不好。
19. 兄弟鬩牆是每一個父母的痛,就連唐太宗那麼英明的君主,都會為了李承乾、李泰、李治的內鬥而欲拔佩刀自刎。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除了儘量做到公平,還要教會他們處理情緒,才能做到兄弟和睦。
20. 西諺有一句話:「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科學講究重複性,一個實驗你用這個方法得出這個結果,我用同樣方法也應得出這個結果,但是教養孩子不同,孩子有個別差異。它是藝術,所以沒有一致性。就算是同卵雙胞胎成就都有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家庭的孩子,父母切記不可把孩子跟別人比較,只可與孩子自己比較,只要他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該誇獎他,也不可套別人的方法,別人的孩子打罵中狀元,你的孩子打罵會離家出走。孩子不同,就像橘子和蘋果,怎麼比呢?
21. 遊戲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應該盡量讓他玩,不必急著塞知識到他大腦中。學習是終身的,他有一生的時間去慢慢學他應該知道的知識,但是他必須在遊戲中學會出社會後所要用到的能力,如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及人際關係。
22. 瑞典和芬蘭的教育家都認為七歲進學之前,孩子只要盡情的遊戲就好,不必教寫字。他們不論冬夏晴雨都帶到戶外玩耍,他們說「只有不合適的衣著,沒有不合適的天氣」。
23. 父親說當你有能力佈施時,表示你是富有的,這個心靈的富有將帶給你自信,而自信是做人最好的感覺,人本來就應該人溺己溺,有能力去幫助一個自己想幫助的人,會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24. 一九九二年,義大利帕瑪(Parma)的神經科學家在獼猴的大腦中做單細胞記錄的實驗。有一天,當猴子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等待實驗者下一個指示時,實驗室中某個人伸手拿了一個蘋果來吃,這時猴子大腦運動皮質區的神經元突然活化起來,令實驗者大吃一驚,因為猴子並沒有動,但是牠管動作的運動神經元卻活化了。後來發現,猴子跟人的大腦中都有這種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我們在看到別人的動作時,自己大腦做同樣動作的地方也會活化起來,如果不准模仿,社會行為會嚴重受損。
25. 這個實驗是令受試者嘴裡咬一根鉛筆,然後請他們判斷別人臉上的表情。結果他們的表現比沒有咬筆的那一組差了很多,因為嘴裡咬了鉛筆,臉上的肌肉不能動,就不能模仿。當不能模仿時,我們就不能辨識了。
26. 這實驗顛覆了我們過去的看法,我們以前都認為要先辨識,才能模仿,如果不知道是什麼,怎麼模仿?現在發現不是了。鏡像神經元的運作是自動化的,不需經過意識,當它在模仿時,它同時送訊號到情緒中心,情緒中心神經元的活化就使我們知道別人臉上表情是什麼了。有人認為自閉症兒童社會功能的缺失,就源自鏡像神經元系統的喪失功能。
27. 孩子累了就叫他去睡一下,哪怕是打個盹十五分鐘,醒來後,學習的效果都會好很多(最近的報告說只要睡七分鐘,就可以再撐一個小時)。
28. 小時候,我家對面住的是一位台大病理系的教授,因為病理是必修課,考不過就得退學,就有家長帶著孩子跪在老師家門口,不過就不起來。我父親看了不以為然地說,「這是要脅,如果現在讓這學生過了,以後病人會死在他手上。」沒想到現在政客們動不動就絕食,濫用到連學生都覺得這是一個逼迫大人就範的好方法,;在民主時代,沒有人敢讓人民絕食而死,學校一定會屈服。此風一長,就變成為了爭自己的利益,失去了社會的公義。
《素食小語173:當父母看見自己的小孩日漸茁壯,正在高興的時候,卻沒有想到,肉類的毒素,一點一滴,不斷的進入孩子的五臟六腑裡面,小孩的嘴巴漸漸被肉類的美味所吸引,小孩的身體也漸漸被肉類的毒素所毒化了。日積月累下來,這些大量肉食的人,儘管他們的體格無比的魁梧,肌肉無比的強健,但是他們始終對抗不了各種文明病的侵襲,因為他們的體質,已經被肉類徹底改變,成為適合各種文明病或癌症生長的「酸性體質」。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那些一流的運動選手,他們吃了很多很多的肉,雖然體格壯碩無比,但是他們很少能活過六十五歲,一流的拳擊選手、相撲選手,他們也很少能夠撐得過五十歲的原因,就在這裡了。【飲食與健康】CD有聲書》
**************************************************
長情劇展《白袍的約定》
提到醫生,通常直覺會想到「薪水優渥」。對於出身在三、四O年代的,洪宏典醫師,也是如此。從小父母務農,家庭困苦,一路憑著苦讀,考上醫學系,最後成為出名的外科醫師。知名度,讓他沉迷在累積財富,長時間工作壓力,更讓他成為嚴肅的醫師和丈夫。直到父親病危,才終於停下腳步,思考人生。加入慈濟人醫會後,找回醫療熱情,也帶領出不少仁醫仁術的醫護人才。
出身農村,生活清苦,洪宏典,不向命運低頭,考上醫學系,甚至成為南台灣,知名外科醫師。沉醉工作和賺錢,壓力排山倒海、開始不苟言笑,直到父親突然往生。
之後,投入慈濟人醫會,洪宏典找回自己。而白袍行醫,也啟發同業,葉添浩和吳森,甚至兒子,也接棒使命。
2012年11月26號開始,週一至週五中午12點半、晚上10點,以及凌晨一點半播出,週六同時段,將邀請演員以及本尊上節目分享。http://www.youtube.com/watch?v=V87An96HxGc
***************************************************
大愛劇場《聽見,愛》
「愛」無處不在,然而大家卻習慣性的說不出口。
「傾聽」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人與人之間 需要學會聽與說。
當我們學會了「傾聽」,便發現「愛」無處不在。
朱芷瑩 飾演林金拔,王建復飾演謝明亮。
●2012.10.30開始,每天晚上8點、睌上11點半、隔日凌晨3點、下午4點播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9d9KkfKeNI
***************************************************
以下這篇文章,請您幫忙轉寄:
慈濟模式釋疑(國際賑災)。提振台灣人的國際地位,大愛是唯一答案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589526
關於我的部落格,還有關於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5035
您可以更靠近倪銘均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70502
只要有時間,我很喜歡到學校的週會或是機關演講,分享美善與大愛,我把相關題目整理出來。內容都和品格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幸福人生有關。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631915
href="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631915 ">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631915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中國大陸博客(網易):
http://daai003695.blog.163.com/
●中國大陸博客(QQ)http://user.qzone.qq.com/1632347201
●倪銘均無名小站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倪銘均xuite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