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與媒體(網路公審)

 

一名女模特兒遭到殺害,已婚的兇嫌咬定他的梁姓女友是共犯。

這位梁姓小姐也是模特兒,和死者是閨蜜,引來網友的撻伐。

後來發現兇嫌說謊,梁姓小姐有不在場證明而被釋放,根據聯合新聞網的報導「短短2小時 罵女模命案梁女的2.4萬篇留言急刪」,因為這些網友怕被告。

 

這讓我想起「消慈」事件,新聞媒體、名嘴和網友,對慈濟有很多謾罵與不實指控,但慈濟為了社會的祥和沒有控告,因此他們沒有「急刪」,甚至很多謠言都還留在網路上,繼續誤導不知情的人。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相信我,我在說謊」,一個媒體操縱者的告白》一書,提到幾點,再摘錄出來。http://abc8207.pixnet.net/blog/post/267889459

 

  1. 1.          現今部落格所做的就是一種貶降儀式,將每一個指控升級為「眾怒」的代表,他們好像在說:你怎麼敢要求我以對待「人」的方式來對待你?充其量你只能算是我們筆下的一個角色而已。即使你認為自己無愧於心,他們還是有辦法羞辱你。在雲端俯瞰他人的毀滅和痛苦是他們的樂趣,任何瑣碎的事情都可以讓你成為部落格鎖定的獵物,
  2. 2.          一切都只是藉著傷害他人來讓自己獲得快樂,或者以強調公眾人物的反常來突顯自己的正常。
  3. 3.          《富比世》的記者杰夫‧貝爾科維奇(Jeff Bercovici)說的,這正是「網路新聞業成為殺人兇手」。
  4. 4.          班哲明‧戴說「我們新聞從業人員的繁榮,建立在他人的不幸與災難上」。
  5. 5.          最常被瀏覽的文章,正是那些最具話題性、搬弄是非、造謠中傷、具有病毒般散播開來特性的文章。
  6. 6.          再怎麼清白無辜,都會在部落格文章裡被嚴重扭曲。
  7. 7.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說「以前的人有刑架,而現在的人有媒體」
  8. 8.          過去用的是莫須有的罪名和絞刑,而今天則是炒作與煽情的新聞,我們只是用更「文明」的方式把人五馬分屍罷了。

 

書上也提到假消息造成的企業損失:「《癮科技》公布了一封宣稱iPhone和蘋果最新的操作系統將會延遲發表的虛構電子郵件,導致蘋果的股價大跌四十億美金。」

 

這些汙衊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它讓人對這塊土地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願意付出的動力。

 

今天(2017.03.08)《聯合報》有兩篇投書,「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作者分別是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呂健吉,還有資深媒體人謝步智。看了心有戚戚,台灣怎麼變這樣呢?網友和酸民,應該也不希望台灣變成這樣吧?

 

摘錄兩篇投書的內容: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呂健吉)

一場虛擬法庭就此展開。有人自扮檢察官,開始提出罪責;有的自當警察辦案人員,瘋狂在網路搜證起底,無論是否跟此案的有關的全部羅列上網;有些則以新聞評論員自居,對梁女行為嚴厲評論,整個虛擬法庭就此進入網路公審,唯一缺席的是那無法答辯的被告。

如今因梁女有不在場證明而撤銷羈押,頓時之間,虛擬法庭立即解散,所有對梁女之起訴、評論和起底的言論,立即消弭不見,似乎當初的指控、謾罵,消除鍵一按,就船過水無痕。

 

更可怕的,是有些網民私設審判庭,只有被告罪狀,卻沒給答辯機會,並自以為是法院庭長,就在按鍵中審理被告,最後按個輸入鍵就直接定罪。

 

網路霸凌是一小群人在網路社群中對弱勢者的霸凌,虛擬法庭的全民公審則是多數網民對一個被告者群起言論攻擊。這個惡風顯現網民欠缺網路倫理,也同時凸顯出,這些網民只能透過網路來呈顯自我,美化自己是正義使者、公平法官的化身,但事實呢?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網民亦是如此,當他們在虛擬法庭公審被告,可曾想過,如果是自己誤判,願意當面跟無辜被告道歉,還給他們一個公道嗎?也願意自審自己是個誣告者嗎?

 

適可而止吧!現實法庭中常有誤判情事,在虛擬法庭中又何能做個公平公正的檢察官和法官呢?充其量,也只是躲在網路背後的網路霸凌者而已。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資深媒體人謝步智)

受媒體報導影響,信以為真的網路鄉民跟進毒舌謾罵,自以為正義的妖魔化梁女,在她獲釋後,網友趕著刪除留言避免遭到梁女控告。

媒體在這次的女模命案的表現與幾年前淡水媽媽嘴命案十分類似。當年媒體也很熱心地扮演福爾摩斯斷案,認定兇手謝依涵決不是一人行兇。

媒體在盲目追求新聞熱潮的時候,所有的新聞道德與原則都被拋到一邊了,保護人權的無罪推定在哪?新聞用詞連個「涉嫌」的字眼都省了。一面倒的指控某人是兇嫌,卻不給對方辯駁的平衡報導,新聞內容充斥著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像是「某知悉案情人士表示」、「偵辦人員認為」,在最後案情證實是一場烏龍之後,也不會有人出面道歉承認當初說過那些話。

 

媒體在手機世代面臨高度競爭的生存戰:為了求快,新聞在第一時間先刊出再求證,有些甚至連求證都可以省了;為了衝點閱率與收視率,編輯下標題唯恐不夠毒與辣;因為怕漏新聞,同業寫什麼就跟著抄,抄報紙、抄電視,連完全不負責任的匿名網路新聞都在抄;最可怕的是為了做獨家,連新聞內容都可以自己編,講得頭頭是道卻完全悖離事實。

 

新聞被消費,當事人被冤枉,這些出錯的媒體從來不會自省,太陽依然升起,他們也每天照樣丟出新的報導,對之前報導對錯完全不負責任。當年現場重演媽媽嘴命案的節目依然當紅,那些名嘴也照常犀利斷案,在電視機前大放厥詞。

 

梁女在被媒體說成命案主謀之後,她的一些網路好友開始跳出來,或者批評她平時為人或者說自己也險些被梁女所害,這些所謂的朋友跟著新聞熱度來增加自己曝光率,落井下石的程度無異於仇敵。

新聞可能是假的,網友也可能是假的,手機新世代面臨的是判別出假面人生的真偽,這是他們無法逃避的試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