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素食救地球(383)(2021宗門營)(防疫與推素、健康挑戰21)

 

2021年法脈宗門營,上上周六(2021.10.02)舉辦,分享第三堂課,醫療志業分享,我歸類到「素食救地球」項目。

 

●防疫與推素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趙有誠)

台北慈濟醫院收治最多的確診患者,媒體也做了報導。’

67號,全院收治168位新冠確診病人。

 

針對65歲以上的確診者做飲食調查:

輕症葷食者82.6%

中症葷食者92.4%

重症葷食者100%

 

※蔬食者降低重症罹患率。

 

●健康挑戰21(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醫師 張懷仁)

 

1. 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你的藥物就是你的食物(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希臘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

2. 醫學證實:心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周邊血管疾病,都跟「動脈粥狀硬化」有關,「動脈粥狀硬化」和低密度膽固醇在體內累積,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

3. 很多研究都指出,要減少膽固醇、糖分和鹽的攝取。

4. 在我將近15年心臟科醫師臨床經驗發現,傳統高血壓疾病,高血糖、高血脂。發現越來越多缺血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病人,年齡越來愈低。

越來越多年輕人沒有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一樣心肌梗塞、腦中風。

5. 健康飲食難倒把膽固醇降低就好了嗎?

6. 20162017年相當多科學證據發現,人體內一堆腸道菌,有好菌和壞菌,總數十兆到一百兆。我們食用的紅肉、蛋、奶,富含肉鹼和膽鹼的食物,經腸道菌代謝成三甲胺,到肝臟會氧化成為氧化三甲胺。會活化血小板、導致容易凝固,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

7. 氧化三甲胺升高,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死亡率,密切(正)相關,而且獨立於傳統的危險因子,和飲食有關。

8. 腸子不好,心臟也好不到哪裡去。人菌共生。

9. 要有好的腸道菌,才有好的腸道,才有好的心臟;要有好的腸道就要好的健康飲食習慣。

10. 為何吃素的人降低新冠肺炎重症罹患率,和我們免疫力、對抗感染有很大關係。

11. 1923年,美國一位營養學家Victor Lindlahr,講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吃了很多薯條、漢堡、肉類,身體灰灰的,胖胖的,吃了很多七彩各種植物,充滿苗條與色彩。

12. 健康飲食不只減少膽固醇攝取,而要以大量蔬食、全植物飲食取代肉類,才會有更好的腸道菌相。

13. 腸道菌和代謝產物密切相關。

14. 腸道菌、腸子和腦子有關聯,吃的東西會影響到腦部。

15. 雞蛋的正反面爭議:吃素是否吃奶、蛋?很大爭議。

美國前陣子甚至把膽固醇的建議值上限取消,這背後涉及龐大的利益。

16. 2019年,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一篇美國西北大學教授Dr. Norrina Allen大型研究。

1985年到2016年,共六個前瞻性世代研究,包含29615名受試者,平均年齡51歲。研究團隊以飲食問卷收集這些受試者的飲食狀況,平均追蹤時間為17年半,最長31.3年。幾乎是最大型研究,得出兩個結論。

(1)每天多攝取300mg膽固醇(1.5個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臟衰竭)增加17%,全死因死亡風險增加18%有關。

(2)每天多吃半顆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6%,全死因死亡風險增加8%有關。

主要的影響來自膽固醇,除了雞蛋(一顆蛋黃有186mg膽固醇),其他包括紅肉、加工肉品、乳製品等食物,都含有較高膽固醇。豆類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

更好的蛋白質來源,就是豆類。國內外飲食建議,都把豆類蛋白質列為第一,大豆的「人體利用率」將近1

17. 如果吃蛋和奶是為了想補充蛋白質那「算算划不來」,為了補充蛋白質增加膽固醇疾病的風險。

18. 吃素真的比較健康嗎?

國外素食前瞻性世代追蹤研究。

(研究飲食型態,疾病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

()歐洲資料庫(癌症與營養)之一:英國牛津

()北美洲資料庫:美國和加拿大

這兩大資料庫,收集的大概都有三成是素食。

素食者相較於非素食者,對於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全死亡率,以及多種癌症均有顯著降低風險。

19. 台灣本土研究:

慈濟素食營養與健康研究團隊

林俊龍執行長

林名男副院長(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

邱雪婷博士(輔仁大學營養系助理教授)

王齡誼博士(慈濟大學臨藥所助理教授)

張懷仁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

20. 台灣人飲食習慣前瞻性世代追蹤研究

資料庫一:6002 (2007-2009)

資料庫二:12062 (2005)

慈濟志工為主(宗教戒律,抽菸、喝酒比例極低)

30%登錄者為素食(相較於非素食者)

飲食中攝取較多全穀類、堅果、蔬菜及黃豆製品

較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21. 串聯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研究5-7年和9

資料庫一:素食者缺血性腦中風,相較於非素食者,大幅降低74%(調整已知危險因子及共病後)

資料庫二:素食者缺血性腦中風,相較於非素食者,大幅降低60%

出血性腦中風降低65%

22. 以上研究發表在2020年的神經醫學雜誌。

論文影響指數8.7分,臨床神經醫學領域排名,前3.5%

23. 發表在2020年的臨床營養學雜誌:

素食者相較於非素食者,痛風發生率降低40-60%

豆類降低尿酸和痛風。

24. 發表在2021年營養和營養學會期刊

慈濟研究發現,白內障風險。肉食者比素食者多20%

肉食過重者,甚至多30%

25. 醫療法人跨院校研究計畫(106-108)

抗發炎全植物飲食介入性研究

計畫主持人:張懷仁醫師

全食物植物性飲食(全植物飲食)原型、原始型態

(蘋果與蘋果汁,蘋果是原型食物,蘋果汁不是)

26. 素食不等於健康全植物飲食

要吃全植物飲食、完整型態

地瓜酥是不健康的素食,要吃地瓜

白飯把好東西去掉,要吃糙米

杏鮑菇油炸不健康

27. 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團隊,在心臟學院雜誌發表研究,「不健康」素食反而不好(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28. 伯納德醫師,在1985年成立美國責任醫師協會,。

推廣預防醫學及低脂全植物飲食,支持素食營養與健康研究。

2009年推動「21天健康飲食」透過網路衛教推動。

百分百少油、少鹽、無奶、無蛋的全植物飲食,不要有加工品

29. 吃植物不要吃動物,吃「全型」,不要吃精緻加工品,避免白米、白麵、白糖、塑料,少油少鹽少糖,多喝水,適度補充堅果。

30. 《食療聖經》(關鍵是不吃什麼,不是吃什麼)

紅綠燈食物:

綠燈:未加工或低度加工蔬食(糙米、豆漿、豆腐、豆干、豆皮、天貝)

黃燈:加工蔬食(白米、白麵、蘋果汁、百頁豆腐、醃辣蘿蔔、加糖豆漿)

紅燈:高度加工蔬食(高油高糖高鹽,奶酥麵包、起司蛋糕、精緻糕點、塑料、炸豆腐、炸杏鮑菇)

31. 2020年慈濟馬來西亞分會,推動「健康挑戰21」,和餐廳合作,做前後測量,成果不錯。花蓮七月也開始推動。

從地湧出品,上人推動素食,志工湧出來。

營養師飲食品管,提供健康兼顧美味的食物。親自拜訪主廚。

慈濟醫院協助抽血。

32. 成果分析

88位受試者,67%過胖、12%高血壓、32%血糖過高、20%膽固醇異常、31%三酸甘油脂、19%尿酸不正常。

78位完成後側抽血分析

分別減重0.2-5.4公斤

平均體重減輕1.45公斤 (2.1%)

腰圍平均減少4公分

收縮壓平均減少5.24mmHg

總膽固醇平均減少12%

原本異常者(大於200)平均減少117%

原本異常者20(23%)減少到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平均減少13%

33. 前十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掉30-40%

幾乎是開藥給病人,中效形、市面上賣最多「立普妥」10毫克一模一樣

34. 《蔬食風味聖經》凱倫‧佩吉:

植物有著最純淨的力量,更擁有肉類無法取代的驚人風味

以往我們吃蔬食,是為了健康、為了信仰、為了地球永續、為動物權,但現在,現在這個當前的世代,我們開始為一個全新的理由拋開肉類和乳製品:享用食物的最佳風味。

地球上可食用植物有30萬種,每一種都含有無數珍貴物質。植物是養分、是良藥,更是刺激味蕾的誘人食材。當我們吃下植物,也就等於吃下飽含大地豐美的食物。根部的土味、葉片的清甜、花朵的芳香、果實的酸甜、種子的辛香,還有甜、酸、澀、苦、辣、鮮味以及成千上萬種芳香氣味。這一切,都不是肉類所能比擬。

35. 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唐代藥王 孫思邈)

36. 上醫醫未病是預防醫學,可以把全植物飲食看成是預防醫學。

37.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無事之前 (備急千金要方 孫思邈)

38.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勸素仍未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