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救地球(148)(吃深海魚 3歲童汞超標40倍)
今天四大報:中時、聯合、自由和蘋果,都有一篇報導「吃深海魚 3歲童汞超標40倍」。
事實上,深海魚不只有重金屬累積,還有戴奧辛,這已經不是新聞,國外已經有很多報導。
去年,美國還有一個研究「常吃魚翅,會導致阿茲海默症」,主要也和汞有關。
環保署2005年也做了一個大型調查:「吃越多大型魚類者頭髮中汞含量值越高,多吃魚者(平均值為3.68 mg/kg)為不吃魚者(平均值為0.55 mg/kg)之6倍」
專家建議改吃養殖魚,但有沒有抗生素的問題?或是每個月吃不超過兩次或三次深海魚,但是這樣的汞累積量,長期下來真的沒問題嗎?
※※
以下是媒體報導的片段: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昨天在「2013國際中毒診斷與救治研習會」報告「食用魚類造成的汞中毒」。
分析31名體內汞含量偏高患者,結果發現多與過量食用深海魚、海水魚有關。
其中3歲女童每天2餐都吃海魚,血汞含量達205.7ppb(10億分之1濃度),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5ppb的41倍,已有語言發展遲緩等疑似汞中毒現象。
有一家5口,41歲媽媽汞濃度偏高,有甲狀腺腫、慢性疲勞,父親有過敏性皮膚炎,5歲男童先前已被診斷有過動症,3歲女童則有語言遲緩,均為疑似汞中毒症狀。
原來媽媽覺得吃魚有益孩子腦部發展,從自己懷孕開始,每天兩餐都吃鱈魚、鮪魚、鯛魚等海魚,孩子更是從小吃到大,導致體內汞濃度偏高。
汞具有神經系統毒性,慢性汞中毒恐造成記憶力減退、易激動、易怒、失眠、四肢麻木等症狀;另汞也是全身性毒物,可能造成不孕、內分泌異常、心血管疾病、過敏性疾病等,應避免長期大量食用深海魚。
兒童汞中毒易出現過動症、發展遲緩、說話不清楚、不專心、過敏及脾氣暴躁等問題。
醫師提醒,鯊魚、旗魚、鮪魚、大西洋鱈魚等大型深海魚,若長期、大量吃恐有汞中毒疑慮。孕婦、17歲以下青少年及孩童,應避免食用深海魚。
一般民眾一個月最多吃2次,每次份量大約半個巴掌大,而且不要吃魚皮、魚內臟。
吳明玲也曾收治過一名35歲男子,有手抖和不孕情況,血汞與鉛濃度均偏高,患者自述愛吃生魚片。國外有研究認為汞會造成精蟲活動力減弱,手抖等神經症狀也推測與汞有關。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若一次只吃2片旗魚的生魚片,就已達10天的汞攝取建議上限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