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素食救地球(219)(這樣吃,心血管最健康)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有心臟病或是要預防心臟病的人都值得看。

書後面還附了許多食譜,美味又健康。

 

《這樣吃,心血管最健康!》

Prevent and Reverse Heart Disease:The Revolutionary, Scientifically Proven, Nutrition-Based Cure

作者: 卡爾德威爾.耶瑟斯汀(Caldwell B. Esselstyn Jr., M.D)

譯者:鄭方逸

出版社:天下文化

 

卡爾德威爾.耶瑟斯汀(Caldwell B. Esselstyn Jr., M.D

曾任克里夫蘭醫療中心外科醫師、研究和臨床醫師,長達三十五年。1991年,擔任美國內分泌外科醫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docrine Surgeons)主席,並舉辦「全國第一屆消滅與預防心血管疾病研討會」(Firs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imination and Prevention of Heart Disease)。2005年,成為第一位班傑名.史巴克醫學熱情獎(Benjamin Spock Award for Compassion in Medicine)得獎者。

耶瑟斯汀醫生和太太安採行蔬食為主的飲食長達二十餘年,兩人在克里夫蘭市共同為病患諮商。

他是美國十大外科名醫之一。

 

 

★亞馬遜網路書店健康暢銷榜上長銷書!2008年出版後,始終暢銷熱賣!

★改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一生的飲食提案

★紀錄片「餐叉勝於手術刀」(Forks over Knives)背景故事

 

作者20年的營養試驗,為同類型研究中最完整、通徹的一個。許多加入這個試驗的病患,當初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重症病患,有些人甚至被心臟科醫師告知活不過當年。在採行以蔬食為主的無脂飲食後,數個月內,他們的心絞痛舒緩了、膽固醇指數明顯下降,他們血液流向心臟的情況也大大改善。二十年後,他們仍奇蹟似的活著,且再也沒有心血管問題。

 

為幫助讀者將蔬食融入生活中,書中特別提供178道美味食譜,從早餐、沙拉、湯品、主食到甜點,讓你的蔬食生活更加豐富美味。

 

1.     只要改變飲食,就能徹底遏止心臟病。

2.     以蔬食為主的無脂飲食,對改善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不是短短的三個月或一年,而是終其一生!

3.     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康乃爾大學營養生物化學榮譽教授,《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共同作者序:歐寧胥(Dean Ornish)醫師的研究結果顯示,心臟病是可能藉由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逆轉的,此說近來也得到許多認同。在我當時身處的學術環境中,光宣稱飲食和心臟病可能有一丁點兒關連,就已經很驚世駭俗了。想要「消滅」心血管疾病?那可真是觀念大突破。耶瑟斯汀醫師的研究,是過去這個世紀以來最嚴謹、最重大的醫學調查之一。

4.     慈濟基金會醫療志業執行長暨心臟內科專科醫師林俊龍序:耶瑟斯汀醫師所任職的克里夫蘭醫療中心是世界最知名的醫院之一,而他與發明心臟血管繞道手術的法華羅洛(Rene Favaloro)醫師還曾經共用一個置物櫃,雖是巧合,但卻發展出兩種極端不同的醫療之路,一是侵入性的治療(繞道手術);一是採取非侵入性的治療(食療)。耶瑟斯汀醫師看到一個又一個裝血管支架,接受氣球擴張術的病人在治療沒幾年後又發病。這些數據表示造成心臟病的根本問題沒有獲得解決,所以他開始找文獻蒐集資料,發現原來「四低一高」,低鹽、低糖、少油、低膽固醇、高纖維的「健康食療」才是最好的方法。後來他的同事介紹了二十多位已經做過「介入性治療」且無法再積極治療的心血管病人給他,接受食療法。結果,二十年之後,這些病患依然無恙。

5.     許多人都受惠於醫學中心提供的侵入性手術治療,然而讓他們最感沮喪的是,他們發現過去接受的這些治療(開心手術、血管修復術、支架置放術,以及各種藥物治療),似乎不再奏效。幾乎所有男病人都失去了性能力。大部分病人仍出現胸痛(即所謂心絞痛)的可怕症狀,有些人嚴重到無法躺下,只能坐著睡。只有少部分病人還能走較長的路,有些人就連走到房間另一頭都必須忍受劇痛。事實上,許多病人根本可說是行屍走肉。

6.     若準備好接受我要求的飲食方式(其實這跟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吃的食物殊無二致),我保證我們一定可以推翻他們醫師所宣判的死刑。

7.     美國排名第一的致死疾病—心臟病,不過是隻可以打敗的紙老虎,而且連手術刀都用不到。

8.     我自己也是因為感受到威脅(家族裡每個人都早逝),才會開始嘗試改變命運,想出這個低脂蔬食營養計畫。

9.     如今人們普遍了解,你吃的食物和你是否會罹患心臟病脫不了關係。然而在我開始研究的年代,這個觀念還不為人知。

10.   你看著世界地圖,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的病例都集中在西方國家。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和非洲國家,則鮮少出現這些疾病。

11.   美國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是肯亞女性的二十倍以上。在1950年代早期,日本人幾乎從未聽聞乳癌(後來當日本受到西方世界的影響,開始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後,乳癌的發生率就開始增加了)。

12.   仔細觀察那些乳癌發生率很低的國家,我們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共通特性:這些國家的人民攝取的油脂都很少,他們的膽固醇也比較低。結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糖尿病和肥胖的狀況亦然。

13.   全世界那些心血管疾病很罕見的地區,人們的飲食油脂含量很少,他們的膽固醇值也遠低於150mg/dL。而血管疾病是美國國人的首要致死疾病,一般民眾每年平均攝取30公斤的油脂(到了六十歲則總共攝取了1800公斤的動物脂肪),膽固醇值平均為200mg/dL左右。

14.   美式飲食會堵塞動脈,連年輕人都不可避免。韓戰與越戰期間針對士兵進行的驗屍報告證實了這點。大部分亞洲士兵的動脈都很乾淨,沒有脂肪囤積。然而在戰場上陣亡的美國士兵,有將近80%的人顯然都罹患了心血管疾病—這些士兵就算倖存下來,心血管堵塞及損傷的程度,也會年年惡化下去。

15.   原本少見心血管疾病病例的地區,當地人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若開始西化,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數量也會大幅增加。

16.   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達到某個危險數值時,脂肪和膽固醇就會開始累積在血管內壁上,稱為斑塊。舊的斑塊(包含疤痕組織和鈣質)會逐漸變大,造成動脈嚴重窄化或堵塞。動脈若變得過度狹窄,就無法提供心肌足夠的血液,進而引發胸痛或心絞痛。

17.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會心臟病發或心肌梗塞,是因為舊的大斑塊完全堵住血管,把血管封起來了。這是錯誤的觀念。因心臟病發而死亡的案例中,其實只有12%是上述原因造成的。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大部分的心臟病發,都是較新形成的脂肪斑塊所引起。這些斑塊太小了,無法引起明顯的症狀,而病人通常是因為出現明顯症狀,才會接受血管修復術這類侵入性治療。

18.   布滿斑塊的內壁破裂,裡頭囤積的脂肪滲入血液中。人體於是緊急派送凝血部隊以修復損傷。凝血過程完成後,整個動脈可能因堵塞而關閉,並因此完全阻斷了心肌一帶的血液輸送,造成心肌壞死。

19.   倘若病人心臟病發後保住了性命,心肌壞死的部分就會形成疤痕。多次的心臟病發和散布各處的疤痕會削弱心臟功能,有時甚至導致心臟衰竭,即所謂充血性心臟衰竭。倘若心臟病發病情嚴重,擾亂了心臟的規律性收縮,或充血性心臟衰竭病情拖延,病人可能就此送命。

20.   十九世紀中期,有位名為約翰.史諾(John Snow)的醫師拿走了倫敦寬街(Broad Street)上抽水泵的把手,因為他認為這個大家取水的地方是造成霍亂大流行的源頭。他猜對了。科學家在數十年後才發現引發霍亂的水生生物,但史諾醫師憑著直覺就找到問題的根源,也因此拯救了一個城鎮。

21.   科學家刻意以高油脂的食物餵食猴子,結果猴子都生病了;食物中的油脂含量減少後,猴子的病情也隨之逆轉。

22.   二分之一的美國男性,三分之一的美國女性,一生中會罹患某種程度的心臟病。

23.   美國每年花費超過2500億美元在心臟疾病上,這個數目相當於美國在伊拉克執行軍事任務時,頭兩年半的支出。

24.   我提出的飲食計畫:

(1)不要吃任何動物或是葷食(包括所有肉類、禽類和魚類)

(2)不要吃任何乳製品

(3)不要吃任何食用油,一滴也不行(包括橄欖油)

(4)一般來說,不要吃堅果或酪梨

25.   (以下食物可以吃)

(1)除了酪梨外,所有蔬菜都可以吃。綠色葉菜、根菜類,以及紅色、綠色、紫色、橘色、黃色或任何顏色的蔬菜皆可。

(2)所有豆類。

(3)所有五穀類及相關製品,包括五穀做的麵包和義大利麵(只要產品本身沒有額外添加油脂)

(4)所有水果

26.   美國人口只占了全球人口的5%,然而美國醫院每年進行的血管修復術和繞道手術,卻占全球的50%以上。

27.   採用侵入性醫療的心臟科醫師每年可以賺數十萬美元,生意特別好的,年收入可達上百萬美元。此外,心臟手術可以讓醫院得到高額營收。保險業也願意給付這種針對血管疾病進行的手術治療。跟改變生活型態以避免將來需要手術相較之下,手術費用理賠所需的文書和審查工作實在容易太多了。

28.   美式飲食可以保證數百萬人將因循環系統衰敗而送命。

29.   侵入性治療的好處會隨時間消失,最後你還得再接受下一次的血管修復術、繞道手術、支架置放術。

30.   醫界先驅敦非(J.Engelbert Dunphy)說:癌症病人不怕痛苦,也不怕死,只怕被遺棄。

31.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家培托(Richard Peto)爵士忍不住評論「說到膽固醇,英國人根本沒一個正常的」

32.   膽固醇是一種白色、蠟質的物質,不存在於植物,只存在於動物體內。它是細胞膜的主要組成,也是性荷爾蒙的基本成分。我們的身體需要,也會自行製造膽固醇,而不需從食物中攝取。

33.   若把體內所有內皮細胞攤開成一個細胞的厚度,這些細胞足以覆蓋兩個網球場。

34.   假設科學家想研究下列問題:減速駕駛是否可以拯救人的性命?他們發現當一輛車以每小時140公里的速度撞上一面石牆時,車上所有乘客都會死亡。然而當車子時速變成每小時120、甚至110公里,結果還是一樣。結論:減速駕駛無法拯救人的性命。(另一項小研究的結果顯示,倘若撞擊時的車速是每小時16 公里,則沒有人送命)

35.   人們引用婦女健康提倡協會的研究時,都說他們的結果「無法支持醫師建議大眾採行低脂飲食,以降低心臟病和癌症風險」。沒錯,這些結果的確不支持醫師建議大眾攝取油脂含量29%的飲食(這是美國飲食指南目前的建議)。婦女健康提倡協會的研究只證明美國飲食指南的建議是錯誤的:我們建議大眾攝取的油脂含量,應該要遠低於此。

36.   一個人倘若能將血膽固醇降低至150mg/dL以下,則不會罹患心臟病,就算他抽菸、家族有心臟病病史、罹患高血壓,而且還過重。

37.   光一頓飯就足以毒害內皮。沃格爾醫師先以超音波影像測量一群學生肱動脈的半徑,接著將學生手臂上的血壓袖帶充氣五分鐘,阻止血液流向前臂。袖帶消氣後,他再用超音波觀察動脈反彈回原樣的狀況。

然後他讓一組學生吃一頓含有900卡路里、50公克油脂的速食早餐。第二組學生則吃下900卡路里但不含油脂的早餐。飯後再束緊學生的肱動脈五分鐘,結果十分戲劇化。

那些沒吃油脂的學生,一點問題也沒有:他們的動脈恢復正常的情況,就跟飯前沒有兩樣。但那些吃了油膩速食的學生,動脈花了較久的時間才恢復正常。

為什麼?答案就是油脂影響了內皮製造一氧化氮的能力。沃格爾醫師仔細觀察受試者內皮的功能,發現受試者吃了油膩食物後的兩小時,內皮的功能明顯變差了。內皮功能在將近六小時後才恢復正常。

38.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利用高劑量的降膽固醇藥,將病人的總膽固醇降到150mg/dL以下,這種療法對四分之三的心臟病人似乎產生很好的效果。但這種治療並沒有完全成功。試驗開始後的兩年半內,還是有四分之一的病人又心臟病發,甚至死亡。

這些病人體內的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都降到我建議的範圍內,甚至更低,但他們的問題仍層出不窮,讓我非常意外。詢問該研究的作者才發現:營養問題根本不納入研究範圍。這是一項藥物試驗。

39.   只要總膽固醇在安全範圍內(150mg/dL),好膽固醇就算比「正常」數值低,也毋須擔憂。

40.   要求政府官員為飲水中的細菌含量制定安全標準,他們不會訂出一個讓民眾仍會得到霍亂或痢疾的數值,而是訂出一個保證無人會受感染的標準。那為什麼我們針對膽固醇擬定的方針,會如此截然不同?

41.   讓狐狸看守雞舍。

42.   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11個委員中,有6(包括主席)與食物業者有財務上的關聯。

43.   早在1991年,官方建議的健康飲食金字塔就把肉類和乳製品放在較不重要的位置,然而經過業界的遊說後,農業部便讓步了,轉而接受一個仍強調動物蛋白質攝取的新提案。

44.   精緻穀物喪失許多原有的天然營養和纖維,會增加血中的三酸甘油脂含量,而這正是眾所周知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

45.   就算低脂牛奶也含有相當多的飽和脂肪酸,會導致動脈栓塞。

46.   酪蛋白是牛奶裡的主要蛋白,動物實驗結果顯示,酪蛋白會大大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47.   吃魚並不安全,因為魚體內充滿了毒物,包括多氯聯苯和水銀,含量多到醫師都會建議孕婦少吃。

48.   養殖漁業的環境極差,業者得施加抗生素才能維持產量。

49.   大量生產的禽肉受細菌汙染的程度太嚴重,那些了解內幕的檢查員幾乎不吃這些肉。

50.   標示著2%脂肪的牛奶裡頭,脂肪成分就佔了總卡路里的35%。同樣的,標示著1%脂肪的牛奶,總卡路里中有21%是脂肪。

51.   現今這種讓農業部負責發布飲食指南的狀況,就好像請芝加哥黑道老大卡彭幫你處理退稅手續一樣。

52.   那些將膽固醇維持在150mg/dL以下的人,通常不會得到心血管疾病。幾乎所有專家也都同意,只要將脂肪攝取量減少到總卡路里的10%以下,就能維持低膽固醇。他們會承認,人們的飲食若以肉類、禽類、乳製品和油脂為重心,就不太可能將脂肪攝取降到總卡路里的10%以下。

53.   50%的病人必須回頭接受第二次繞道手術。

54.   耶瑟斯汀醫生做了十二年的正式試驗,以及二十年的持續追蹤。

55.   心臟病人應該避免食用任何堅果。沒有生病的人可以適量攝取核桃,因為核桃富含Omega-3脂肪酸。

56.   酪梨所含油脂之高,在蔬菜中很少見。沒有心臟病的人可以照吃酪梨,只要他們的血脂肪沒有升高。

57.   你若不吃肉類、乳製品或食用油,十二周後自然也不會想再吃油脂食物了。

58.   攝取多樣蔬食的人,沒有一個被診斷出脂肪不足。

59.   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蛋白質,只會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虛弱。

60.   動物性蛋白質的壞處之一,就是會加速鈣質自腎臟流失,造成骨質易脆、穿孔的現象,也就是骨質疏鬆症。

61.   大象的骨頭又大又堅固,可以撐得住牠的重量,有人看過大象為了補充鈣質而喝全脂牛奶嗎?

62.   短跑選手卡爾‧劉易斯(卡爾‧路易斯),在1980年代改吃蔬食。199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田徑比賽中,他在一個下午有三次跳遠超過8.8公尺,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人。當年他三十歲,在同一場田徑比賽中,他破了一百公尺短跑的世界紀錄,並在四百公尺接力賽中擔任最後一棒(他們也破了世界紀錄)。

63.   耶瑟斯汀家族,1984年都加入我們的行列,戒掉乳製品、肉類和油脂,就讀德州大學的長子里伯,成為國家游泳代表隊(如今他在奧斯汀當消防員,他在第二消防站的全數隊友也都開始吃蔬食了),次子泰德則破了耶魯大學兩百碼仰式游泳紀錄。女兒就讀密西根大學的時候,在十大聯盟跨校聯賽中,贏得兩百碼仰式游泳的冠軍。么子柴伯,在俄亥俄州高中就讀高三時,得到州賽蝶式游泳的冠軍。如今安(他太太)已經七十出頭,每天慢跑四十至七十分鐘。

64.   有極少數人(不超過全美人口的5%),患有遺傳性膽固醇失調症,幾乎無法將膽固醇降到400mg/dL500mg/dL以下。這類病人需要專家的監控,極少數人甚至需要移植肝臟,才能降低膽固醇。

65.   每天吃高油脂食物、將健康完全仰賴基因,就好像穿越一個沒有紅綠燈的繁忙十字路口,少數人也許可以安然通過,但大部分人都會受傷甚至死亡。你的祖父倘若成天攝取高油脂食物,但仍保持健康,那他體內的膽固醇清理機制顯然非常優異,動脈內壁也很強壯,足以防止破裂,也能抵抗脂肪斑的累積。但問此問題的人並不會遺傳到祖父的所有基因,他自身的基因也來自祖母與雙親,因此雖然他祖父不會得到心血管疾病,也不保證他有同樣體質。

66.   錯不在我們的基因,而在我們的飲食。

67.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威利特(Walter Willet)提到《里昂飲食暨心臟研究》的研究結果:試驗在將近四年後進入尾聲,那些採用地中海飲食的受試者,有25%,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不是死亡就是發生了新的心血管狀況。

68.   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病人,病情惡化的程度跟攝取飽和脂肪酸的病人沒有差別。

69.   餵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猴子體內,好膽固醇的確較高,壞膽固醇也比較低,但驗屍報告卻顯示牠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情況,就跟那些餵食飽和脂肪酸的猴子一樣。魯登後來以實驗鼠為對象,得到同樣的結果。(維克森林大學浸信醫學中心的魯登Lawrence Rudel

70.   醫學可分成兩個「世界」,這兩種系統對達到健康的概念有天壤之別。「一種偏好藥療,另一種則偏好食療」西方醫學大部分都會選擇藥物。(康乃爾大學坎貝爾教授)

71.   《麥克杜格爾計畫》作者麥克杜格爾(John McDougall Plan)曾經在夏威夷住一段時間。他說「我認識第一、二、三、四代的菲律賓人、日本人、中國人和韓國人」。

他注意到第一代移民,吃的都是「最糟糕」的食物,幾乎不含任何乳製品或肉類,但他們都很健康結實。「大體來說,他們躲過了心臟病、糖尿病、乳癌、攝護腺癌和關節炎,而且他們到了八十多歲甚至九十歲還能繼續工作,他們的主要飲食是米飯和蔬菜」,然而他們的後代越來越西化,開始接受專家建議的「均衡飲食」後越來越胖,越來越不健康。

72.   艾德伍醫師(Dr.Attwoods),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吃任何乳製品、肉類、魚類、禽肉和油脂。

73.   歐寧胥醫師說「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求大眾吃均衡蔬食的主張被視為激烈,而醫師把人開膛剖肚卻叫做保守。」

74.   美國人在五十歲左右,大腦的磁振造影上就會出現白點,這些白點代表無症狀的小中風。

75.   這些「無聲的腦部梗塞」,會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提高兩倍以上。

76.   有至少一半的老人失智症,其實是由於血管損傷引發腦部傷害的。

77.   真正造成差別的不是年紀,而是動脈是否健康。

78.   低脂蔬食的飲食計畫,不但拯救他們的心臟,也拯救他們的大腦,性生活也改善了。

79.   在研究開始前,或研究過程中出現性無能症狀的男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機率高了45%。原來性無能就跟高膽固醇、抽菸或家族病史一樣,可以當作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有效指標。

80.   心血管繞道手術的創造者法華羅洛醫師,在2000年過世,死前不久曾親口說「現今醫療人員大力投入激烈的侵入性治療,卻少為次級預防(針對疾病高危險群或初期患者所做的預防工作)而努力,有此鴻溝實在很不合理」

81.   血管修復術雖然可以紓解心絞痛,卻幾乎無法拯救病人的性命。

82.   史丹佛大學的庫克醫師(John Cooke)說「我認為與其讓心臟科醫師用氣球導管移除你的內皮細胞,不如自行設法讓內皮細胞恢復健康」

83.   接受繞道手術的病人,平均2.4%會在手術中死亡,5%會在手術過程中風或心臟病發。接受支架置放術的病人,4%在過程中心臟病發,1%的機率當場死亡。

去年美國境內有四萬個病人在手術中心臟病發,一萬個病人在過程中死亡。倘若一年有一萬個美國士兵在伊拉克死亡,人們會稱之為大屠殺。

84.   只要醫療行為仍然論量計酬,預防醫學就永遠無法全面性的成為醫師行醫的動力。

85.   我有一次問一個心臟外科醫師,為何不介紹病人加入營養計畫,幫助他們抑制、逆轉病情?他坦率地反問「你知道我去年收入超過五百萬美元嗎?」

86.   四分之一的心臟病人,第一次出現症狀就猝死。

87.   人體大腦內的受體讓我們對尼古丁、海洛因和古柯鹼上癮,而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對脂肪和糖類,也有同樣的成癮機制。

88.   費城的莫奈爾化學普查中心(Monell Chemical Census Center)做了一項實驗,測試攝取脂肪會如何影響我們對脂肪的欲望。第一組受試者維持原本習慣,吃典型美式高脂飲食。第二組受試者攝取的飲食,脂肪比例降到總熱量的20%;第三組受試者的飲食,脂肪比例降到總熱量的15%或以下。十二周後,前兩組受試者對脂肪的熱愛不減,但每天只吃15%脂肪的受試者,則完全失去對脂肪的欲望。

89.   只要不攝取油脂,三個月後這種欲望就會消失。

90.   我的病人安東尼說「以前我每次從中國回來,都要花上一周至十天調時差,自從實行蔬食計畫後,我就不再有時差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