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時如金(68)(媒體使用經驗)
研究所上了一門媒體識讀的課程,老師李宗薇要我們每個人寫「媒體使用經驗」,我在課堂上分享後,有同學封我「聖人」,真有趣。
其實我只是不想浪費時間而已,對慈濟人來說,大家都是「分秒不空過」。
以下是我的報告,很多內容之前都有分享過了。
一.如何因應洪流般的資訊?
(1)
我每天一定看四大報(中時、聯合、自由和蘋果),另外也會看電子報(中時、聯合為主)。
看報同時就會收集資料,做為工作上的資料庫,還有演講的材料。
我用相機拍攝,取代傳統的剪報;電子報的資訊則是用截取的方式。
甚至我也會主動到youtube找資料下載。
(2)
工作關係,我每天都會吸收到國外還有台灣,真正重要的訊息,當然,八卦除外。
大愛台很重視國際新聞,因此我的國際觸角比一般人要廣、要深。
(3)
電視頻道將近一百個,怎麼看都看不完。
我挑選自己有興趣的節目,錄影下來收看。
我看的電視大多是電影、DISCOVERY還有National Geographic。
連續劇部分大多看大愛劇場。
我錄影下來收看有幾個好處,我可以在進廣告的時候跳過,節省時間。
另外就是,我可以用快轉的方式看完一部電影,雖然這可能讓我錯失導演在畫面和聲音上的精心設計,但不這麼做,說不定我就沒有時間看這部電影,那不是更可惜。
快轉的看,至少吸收八成;不看,一點都沒有。
我也曾經用洗完澡吹頭的空檔看《雷恩大兵》,大概十多次就把一部電影看完。
另外一個好處是,看到精采內容我會在錄影機上剪輯,做為自己演講的題材。
新聞部分,我大部分是在整理房間的時候,邊整理邊看。
我也曾在921地震五周年的時候,用錄影機錄下五家新聞台的新聞,看看他們對這件事情的報導篇幅。
(4)
我善用圖書館資源,借閱很多好看的電影或紀錄片。
對我來說,時間很有限,因此我大部分都借自己有興趣,或是賣座、有口碑的電影,避免看到一些爛片,浪費時間。
其實台北市立圖書館有很多很新又好看的影片,包括《少年PI的奇幻漂流》。
(5)
我很少看運動類的項目,大部分是陪兒子看棒球,當作是培養親子關係的時間。
(6)
我也常到圖書館借演講的CD來聽。
我都是利用開車、掃地、拖地等零碎時間來聽,大概聽了三、四百場。
台北市立圖書館,還有行天宮圖書館,都有非常多的演講CD。
(7)
比較不用大腦思考的時候,我會聽演講;比較需要思考的時候,例如寫文章,我就會聽音樂。
二.小眾媒體主動發聲:
剛剛提到的大眾媒體,接下來是我使用小眾媒體的經驗。
我曾經有五個部落格,包括無名小站、xuite、pchome電子報、大陸也有兩個,無名小站停止服務後,我會另起爐灶,pchome電子報很久前就沒有使用,大陸的一個博客因為帳號問題,半年沒有使用。
另外我還有使用臉書和推特。
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寫了九年半,上面的內容有「書摘」、「聽君一席話」、「資料庫」、「工作心得」、「育兒日記」、「小品文章」、「看電視的摘要」、「看電影的心得」、「生活分享」、「使用3C的心得」、「如何利用時間」、「好康推薦」、「素食餐廳推薦」、「素食救地球」、「攝影」等單元。
我希望把資訊變成有用的內容,幫助我的工作和演講。
我看書、聽演講都會把重點打字下來,雖然剛開始我會花很多時間,但是聽過就忘、看過就忘,不是很可惜?
而且我日後只要再花個五分鐘十分鐘,就等於看完一本書,或是再聽一次演講,重要的是,我可以在網路上和更多人分享。
我把資料放在部落格上,隨時隨地都可以查詢。我把網路當成自己的資料庫。
三.結論:
我用自己的方式,分析、評斷、分類、歸納、演繹、綜合、做摘要,來提升自己。
人「役」物,而非「役於」物。
現在的資訊像大海一樣,如果沒有學會篩選就會被淹沒;如果懂得選擇,就可以讓短暫的資訊,變成長遠的智識,甚至是受用一生的智慧。
- Oct 27 Sun 2013 16:01
惜時如金(68)(媒體使用經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