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銘均書摘(世界真的變了-劉必榮)

作者:劉必榮

您也可以參考:銘均書摘(國際觀的第一本書-劉必榮)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601826

1. 聯合國公布,塔利班組織親自為毒品運輸提供安全保障,並從中爭取交易稅,每年塔利班向農民徵收的鴉片稅高達五千萬至七千萬美元,來自鴉片加工和銷售的所得更有兩億至四億美元。阿富汗的毒品,百分之五輸往美國,其他則輸往歐洲、俄羅斯、南亞。
2. 日本最近幾位首相都是世家。安倍晉三(第九十任)的外祖父是以修改《美日安保條約》聞名的岸信介。第九十一任首相福田康夫開創了「父子首相」的先例,在父親福田赳夫任首相時,福田康夫曾擔任其秘書,第九十二任首相麻生太郎則是致力於戰後復興的吉田茂的外孫,加上縣在九十三代的鳩山由紀夫,可為四代世襲。這種世襲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日本的政治,所以兩大黨都在想如何改變。
3. 回教聖戰:聖戰是回教(伊斯蘭)的專門用語,指的是回教徒(穆斯林)為信奉真神付出的奮鬥與努力,根據《可蘭經》和聖訓記載,聖戰是真主指引穆斯林到達天堂的直接道路,可以採取用心(與內心邪惡對抗)、用舌(講道、辯論)、用手(以筆著書立說),以及用劍(手持武器抵抗侵略和剷除暴政)等四種方式進行。前三者稱為大聖戰,屬個人行為,後者稱為小聖戰,須由教徒公認的當權者,例如宗教領袖或回教國家元首宣布才有效力。
4. Jihad這個字有時會被英譯成 Holy War(聖戰,為達宗教目的而進行的軍事行動)。在不同時空背景,回教聖戰的教義和詮釋,往往會因宗教長老、學者或一般人的立場不同而異。
5. 西方人所謂的「東方」,是從歐洲往東看,有近東、中東,再遠一點就是我們這裡遠東。但如果以東方作為張望世界的起點,那就是往西看,剛好反過來,中東地區就成為亞西(亞洲西部)。過去稱共產陣營為東方陣營,就是由西歐往東歐看所得到的圖像。
6. 如果採用北京的看法,因為中蘇共分裂,所以世界有三塊: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世界,以及北京認為中國可以出面領導的亞、非、拉「第三世界」。但即便是三個世界,還是只有美國和蘇聯兩個超強,亦即國際體系結構上的兩個「極」。其他國家都或鬆或緊地,圍繞著這兩個極運行。
7. 美、蘇兩個超強在劍拔弩張之餘,仍有一些不成文的遊戲規則,也就是都容許對方有勢力範圍:東歐是蘇聯的勢力範圍,加勒比海則是美國的後院,甚至整個美洲,都被認為是美國的地盤。
8. 一九九○年代起,世界開始發生改變,而且是在二十年內歷經三大巨變,讓人目不暇給。
9. 第一個巨變是蘇聯的瓦解。誰也沒想到,東歐的共黨政府會一個個垮台,像骨牌一樣,最後倒向蘇聯,然後連蘇聯都解散了,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於是兩極體系一下子變成了美國的單極!
10. 曾有美國媒體畫了一幅漫畫:一位天文學家透過望遠鏡,觀察星星觀察了幾十年。有一天,一名工人拿了抹布和梯子,爬上去把望遠鏡另一端玻璃上的汙點擦乾淨,老科學家頓時發現他看了多少年的「星星」居然被擦掉了,頹然坐下,悵然若失。那位科學家就是美國,而被擦掉的星星就是美國的敵人蘇聯。失去了敵人,連帶改變了過去的遊戲規則。既然蘇聯都瓦解了,哪裡還有尊重勢力範圍的遊戲規則?於是東歐也好,中亞也好,高加索也好,那些過去被視為蘇聯勢力範圍的地方,一下子被釋放出來,成為各股勢力競相角逐的地盤。當地國家本身也對新獲得的外交天空雀躍不已,於是這些舊蘇聯的勢力範圍,就變成充滿外交活力的地方。
11. 除了這些外交的新戰場,許多舊的地區衝突也像雨後春筍一般,重新冒了出來。在美蘇衝突作為國際政治主軸的時期,許多地區性的衝突都被壓抑下去。由於美蘇衝突影響著全球政治,因此也吸引了世人絕大部分的關注,與絕大部分的資源。一旦蘇聯瓦解、冷戰結束,這個大衝突一下子被搬開,就好像杯子的蓋子一下被掀開一樣,大家先是一怔,停了半晌,然後先前被壓在下面的衝突便爭先恐後又冒出來,爭相吸引國際的關注。巴爾幹半島就是這樣。
12.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巴爾幹就是世界的火藥庫。二戰結束之後,巴爾幹半島的民族衝突並不是突然消失,而是被更大的對抗給壓下去了。當美蘇對抗結束,這些衝突就又冒出來,好似在說:現在該輪到關心一下我們的問題了吧?民族衝突的能量,掙脫了過去束縛他們的國家疆界,於是南斯拉夫崩解了,六個共和國獨立了,更引爆一連串被稱為「種族清洗」的獨立與鎮壓的戰爭。國際社會起初不知如何面對這個嶄新的情勢。是該承認他們獨立,還是阻止他們獨立呢?所以稱呼這些戰爭的名稱也一直在變,一開始稱其為「南斯拉夫內戰」,後來發現獨立之勢無法阻擋,遂改而接受事實,稱其為「巴爾幹戰爭」。
13. 民族衝突的衝撞能量逐漸歸於平靜,像塵埃落定一樣,慢、慢、慢、慢,落下來形成新的疆界,新的「現狀」。這就是巴爾幹的新秩序。但是這個過程還沒完,塞爾維亞內部的柯索沃自治省,到底要不要承認她獨立,至今還困擾著國際社會。
14. 第二個巨變是九一一。九一一恐怖攻擊,是誰也想不到的巨變。美國有人在怪中情局,認為中情局曾接到密報,說恐怖組織會攻擊紐約世貿大樓,結果卻沒把它當一回事。其實我們將心比心,誰接到密報說「恐怖份子明天會用飛機撞世貿雙子星大廈」,會不把它當成精神病的瘋話?在九一一之前,這種攻擊完全超出我們的理解。九一一之後,反恐變成國際的中心議題。
15. 原來的國際關係歸零重設,敵我關係重新調整。巴基斯坦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九七九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美國透過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組織(神學士),以對抗蘇聯。等到蘇聯撤出,塔利班當政,開始包庇賓拉登時,美國改而要求巴基斯坦對抗原先的戰友塔利班。九一一恐怖攻擊發生後,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分析情勢發現,如果這時不跳上反恐的列車,一旦印度與美國形成反恐同盟,印巴衝突將被放在反恐戰爭的框架中解讀,這會對巴基斯坦大為不利,於是巴基斯坦的外交一百八十度轉向,加入美國反恐陣營,開始對付塔利班。這是一個極為痛苦、也極難向國內人民解釋的外交轉向,但也為國際敵我關係在九一一後的「重開機」,提供了最好的註解。
16. 為了反恐,美國的勢力也進入阿富汗北方的鄰國中亞,而那裡正是前蘇聯的勢力範圍。所以整個國際關係的地圖,因著九一一而重新劃定了。九一一所凸顯的,也正是「全球化」的另一面。全球化的浪潮在上個世紀末,伴隨著網路鋪天蓋地而來。國家的疆界阻止不了信息的流動、金錢的流動、商品的流動,也阻止不了恐怖份子之間的串連。有一名美國記者在參觀過一家印度軟體公司的視訊會議室之後,很感慨地說,在這間會議室裡,牆上有一片片大型液晶螢幕,在召開全球視訊會議,而在隔鄰的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界,賓拉登一定也有一間會議室,同樣掛著一片片液晶螢幕,在進行全球恐怖組織的串連。兩者都是全球化。
17. 從全球化經營的角度來看,賓拉登其實不只是恐怖份子,他應該也是一個成功的經營者,不然哪能串連出這樣的網絡?全球化帶來的是新的視野、新的價值、新的機會,當然也是新的威脅。這都不是當初我們所能預想得到的。
18. 第三個巨變則是伊拉克戰爭與金融海嘯。這兩個事件看起來一為軍事,一為經濟,但加成效果一樣,都動搖了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一場伊拉克戰爭打下來,布希政府粗暴的外交手腕,弄得自己眾叛親離;一波金融海嘯襲來,更使得美國金融監理體系的可信度遭到質疑。於是,美國領導世界的整個「氣」沒有了,「後美國時代」之說此起彼落。美國也急,世界也在焦慮,因為大家都還沒準備好迎接一個沒有美國的時代。世界變得我們都不太認識了!

***************************************************

以下這篇文章,請您幫忙轉寄:
慈濟模式釋疑(國際賑災)。提振台灣人的國際地位,大愛是唯一答案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589526

關於我的部落格,還有關於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5035

您可以更靠近倪銘均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70502

只要有時間,我很喜歡到學校的週會或是機關演講,分享美善與大愛,我把相關題目整理出來。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3332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07:0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中國大陸博客(網易): http://daai003695.blog.163.com/
●中國大陸博客(QQ)
http://user.qzone.qq.com/1632347201
●倪銘均無名小站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HINET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愛主播倪銘均 的頭像
    大愛主播倪銘均

    大愛主播倪銘均的部落格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