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君一席話(從日本複合式震災 談如何強化台灣災難新聞報導?)
周四下午到台大新聞所,參與一場座談會。
下班後趕過去,加上新聞所位在很遠的地方,因此晚到了25分鐘,還好立報記者張舒涵,提供錄音檔,讓我補足前十分鐘沒有聽到的部份。
這天還遇到以前參加研習課的錦芬。
我把台大的新聞稿放在最後面。
論壇主持人:張錦華(卓新獎基金會董事、台大新聞所教授)
●卓亞雄(前聯合報主筆)
1. 媒體在災難新聞當中,要提供「資訊」與「知識」。
2. 面對複合式的災難,要有複合式的知識。
3. 核電廠輻射外洩,也發生氫爆,政府表示,以吹的風向來判斷,輻射塵不會影響台灣,而是會吹到美國。
4. 這時候我們就要瞭解,大氣層中有對流層與平流層,輻射塵隨著空氣飄散出來,會如何走?
5. 高壓順時針,低壓逆時針轉。750百帕的時候,風場如何轉?一千百帕的時候,風場可能又不一樣。
6. 輻射塵上了平流層以後才會吹到美國,如果在對流層以下的地方,不是很穩定的風場,就不一定會吹到美國。
7. 假設有這個知識,就該質疑原能會說的對不對?
8. 如果是輻射污水排進太平洋,那麼就要了解太平洋主要海流如何?台灣東部、太平洋西邊是黑潮的主流,台灣西部、台灣海峽是黑潮的支流,主流支流有多寬?流速多少?要知道去哪裡可以查到這些資料。
9. 當黑潮遇到從日本下來的親潮的時候,黑潮與親潮哪個強?如果差不多的時候,海流會怎麼轉彎?
10. 要意識到日本未來可能發生什麼事情?要去哪裡找到這些專家?媒體要努力找到這個答案。
11. 日本災區下雨,輻射會進入食物鏈,即使輻射不影響生育能力,但是否會造成基因改變?
12. 看到一個畫面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辦法解釋這個畫面的意涵?
13. 日本強震一個月了,下一步會怎麼樣?我們必須靠著其他國家的災難來推斷。
14. 卡崔娜颶風後,去了紐奧良,災難後三週到半年出現自殺潮,日本將來可能更多。
15. 目前日本有一位64歲農民自殺,媒體報導他是因為經濟問題的而自殺,但可能沒有那麼單純。這位農民對於他過去三十年,吃他種植高麗菜的人,有著使命感,他覺得照顧大家的健康很光榮,但是現在這種使命感不存在了。
16. 還有一位消防員去救災,回家後太太小孩死了、房子垮了,他也會是自殺的高危險群。
17. 日本是一個很悶的民族,跳捷運自殺,就是從日本輸入。
18. 日本超商在災難後,提供(部份?)食物免費給災民,這在美國不可能發生,老美很少請客,大多是各付各的,美國超商很難像日本一樣,開放讓大家取用(這段沒有聽得很清楚)
19. 大災難過後,會面臨政經社會的調整。卡崔娜颶風後,律師要幫誰打官司呢?所以他們主動幫災民向政府打官司,贏了才拿取5%的費用。
20. 卡崔娜颶風過後,有25萬輛(?)廢棄的汽車,加上其他廢棄物,可以裝滿十五個巨蛋,美國可以把廢棄物送到鄰國墨西哥,但日本卻沒辦法。
21. 卡崔娜颶風過後,發生很多貪污事件,可能比我們認為一些貪污的國家還要多,日本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狀況。
22. 他建議看《新聞倫理資料庫》,這是台灣新聞倫理的維基百科知識。
●黃明明(公視製作人)
1. NHK在強震後,立刻變成新聞台,每天播出22小時和地震相關的資訊,從311到320為止,之後才恢復節目的播出。
2. NHK在13天當中,報導的則數和時間,超過阪神地震1個月的總合。
3. NHK到災區支援採訪的超過500人,公視新聞部只有40人。
4. NHK還有海嘯空拍畫面,為何他們這麼即時能夠拍攝到?因為他們平常就養了12架直昇機(另一位學者羅慧雯表示,是14架)。空拍後直接透過微波送到電視台播出,再提供給各國。
5. 如果台灣有類似狀況,可能還要想要租哪家航空?攝影機要如何架上直升機?要如何傳輸畫面?
6. 公視目前只有三台SNG車。
7. 日本記者去採訪,每個人都有口袋型輻射量測計,輻射劑量超出安全的時候,立刻撤出,另外也徵召NHK五個頻道播出新聞。
8. 過去好多次調查當中,很多人都表示很喜歡公視新聞,但卻沒有反應在收視率上。一如調查中,很多人也說很喜歡看discovery,但是收視率只有0.1,之前新兵日記,收視率則是超過10。
9. 很多台灣民眾讚嘆NHK的報導,但如果NHK在台灣播出,大家愛看嗎?
10. NHK一年經費2000多億台幣,新聞部600億;公共電視一年預算9億,新聞部3億。這是3億和600億的差別。
11. 日本有一個解說委員室,當中有許多專家都是資深記者,一個星期只要進辦公室一天,但有重大事情的時候,就必須上節目解說。NHK的報導很深入,不是沒有原因的。
12. 公視目前買了美聯社、路透社還有法新社的畫面,沒有買NHK的畫面。
13. 強震發生後,沒有NHK的畫面怎麼辦?
14. 地震後,公視一天就開設7.5個小時的節目,內容包括採訪救難人員、台灣發生海嘯的可能性,如果發生強震海嘯如何應變、預警系統、防震教育。之後也談核災、日本政壇與經濟的衝擊等等。
15. 日本災難新聞的原則:
A.不拍攝遺體,也沒有家屬大哭的畫面,不會提出讓受訪者崩潰的問題。921大地震時,台灣有記者問孤兒:你爸爸媽不在了,你未來怎麼辦?這是二度傷害。
B.採訪不能妨礙救災。日本在名取市空拍到一個海嘯驚悚的畫面,人車快要被海嘯吞噬的時候,就把鏡頭拉遠了,不再拍細節。這是對生命的基本尊重。其他媒體遇到這種畫面,可能會更拉近來拍攝。
16. 大家都說希望台灣有NHK,其實NHK很悶,畫面幾乎不動,記者會就是一堆人在那裏,司法新聞也不會有人堵在法院門口。BBC沒有那麼悶,但台灣民眾可能也會覺得很無聊。這兩間電視台如果在台灣,可能就無法生存了。
●楊樺(TVBS國際新聞中心主任)
1. 日本這次強震有許多特色,距離性、規模性、科學性、情感性、全球性、持續性、不確定性、恐懼性。
2. 複合式的災難,也代表複合式的不足。
3. 沒有完美的媒體與組織。
4. 福島核電廠,一號機三號機爆炸,只有爆炸前和爆炸後的畫面,沒有爆炸那一刻的畫面。後來路透社、CNN有爆炸那刻的畫面,可以看到煙噴得非常非常高。
5. NHK到現在都沒有爆炸瞬間的畫面,可能是不要嚇觀眾,但是這些畫面是可以讓專家做判斷的,了解會影響多大?會不會影響到別的國家?
6. NHK的調性是「沒有那麼嚴重」,但真實狀況可能是非常嚴重。
7. NHK是公共電視,有它的公共責任。也因此做新聞有它的方法和要求。
8. 朝日新聞台和NHK不同。NHK沒有災民的批評與不滿,朝日新聞則有災民的批評,還有搶劫事件等等。
9. NHK的科學傳播值得學習,但是科學傳播則有不確定性,不只不同專家講得可能不同,同一個專家也可能說法前後不一。這場災難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10. 韓國原能署,和台灣的原能署,講法都一樣,都是請民眾放心。
11. 日本有五十五個核電廠,目前的安全性如何?萬一再發生大地震怎麼辦?
12. 日本各地都有許多地震的偵測,完全可以和NHK做連結,包括民間電視台,也可以把最新地震的震度等資料,當做roll帶,不影響你看其他節目。
13. 台灣是一個高科技的地方,我們沒有能力做到嗎?
14. 早預警幾分鐘,就可以搶救很多人命。
15. 日本在地震到達前20秒,就可以偵測到。
16. 地震發生後,TVBS新聞部混合編組,娛樂組、社會組的記者來寫強震的新聞,由他們的主管來審核內容。
黃明明
兩年前公視就和氣象局談,某個地方震度超過三級,就會把資訊連結到主控,就會有跑馬。但有時候跑馬很難吸引觀眾的目光,跑了幾分鐘,可能觀眾也沒有注意到。
日本則像簡訊一般,從電視畫面中跳出來,震度更大會蓋掉畫面,再大就會開棚。
卓亞雄
和氣象局連線也不夠。
氣象局有預報與測報。氣象局會公佈1小時雨量,但是30秒雨量不會公告。而前陣子蘇花公路事件,甚至需要知道15秒的雨量,目前要求到10秒的雨量。來決定是否封路。
●許瓊文(政大廣電系副教授)
媒體在災難(天災人禍)中的正面角色
1. 記者去採訪要做好準備。
2. 之前學編劇,老師出一個考題,男生女生分手,然後寫劇本。她就寫男的哭著求女的回來,老師說,十個大概有九個都會寫同樣的東西。
3. 編劇不希望寫一樣的東西,但記者卻可能寫同樣的東西。
4. 我們是文創產業,我們是記者。
5. 日本災民很多人排隊,可是我們看圖就說故事。一位學生就說,說不定是災民剛打完架,後來有人出面制止才開始守秩序也不一定。
6. 後來有新聞,東京的人都戴口罩,我們就說東京人也擔心輻射。後來有會日文的記者去訪問,東京民眾說,這時候是櫻花季,花粉很多一定要戴口罩。記者又問那為何要拿雨傘?受訪者說,雨下這麼大,不能拿雨傘嗎?
7. 不要偷懶,往不要偷懶的方向走,就對了。
8. 她有學生去電視台實習。遇到悠遊卡小額消費滿一週年的新聞,連勝文去站台支持。但是記者卻關心他槍擊後的狀況,反而很少提到悠遊卡的事情。
9. 這位學生不知道如何寫這則新聞。新聞組長就請資深記者教她。資深記者看到畫面後,就說,你看他兩個洞(子彈孔)是不一樣高的,而且洞的大小也不太一樣。而且連勝文胖了,大概胖了四公斤。
10. 組長後來找另外一位資深記者來做這則新聞,他也看到一模一樣的東西,包括兩個洞的高度和大小不一樣,而且連勝文胖了,臉也腫了。這位學生就說:你不覺得這樣做新聞很偷懶嗎?這位資深記者說,怎麼會偷懶,我打了七通電話問他的朋友,才知道他胖了幾公斤。
11. 記者也認為自己有準備,可是應該做的是別的東西(悠遊卡),而不是連勝文變胖變瘦。
12. 我們做災難新聞的時候,可能和做連勝文變胖的狀況是一樣的,我們看到災民排隊等等,就看圖說話。
13. 媒體沒有備災、防災、減災的觀念。
14. 日本可以花一台賓士的錢(一百多萬),去做(小林村)的一個動畫。
15. 監督、資訊、守望、陪伴。
16. 陪伴的報導。尤其是廣播。告訴大家,很多人和你一樣,而他們是怎麼做的。
17. 躲在生命三角?還是躲在桌子下?
18. 以前我們都說要躲在桌子底下,但是一個民間機構卻提出要躲在「生命三角」。讓一些人無所適從。
19. 美國紅十字會出面表示,不是請大家不要相信「生命三角」這種說法,而是說「美國房子屬於什麼結構,在美國不適用生命三角。發現生命三角的人,是去智利或是其他國家,才有這種說法」
20. 那麼台灣呢?台灣大部分防災經驗,都是學習美國FEMA(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台灣到底要躲在桌子下面還是生命三角,要看你家裡哪裡安全。並沒有正確答案。台灣好像也沒有人研究。
21. 日本研發緊急地震速報,今年七月數位化後,會晚個一秒,但是大家想盡辦法,要把這個一秒奪回來,因為一秒就可能搶救很多人。
●世新大學 羅慧雯
1. 日本架設四百多個遙控攝影機,放在重要港口、機場或火山。這個攝影機,可以回溯地震發生時候的影像。
2. 日本擁有14架24小時待命的直升機。
3. 日本研發一個晶片,即使手機在待機狀況,都會被打開,告知你最新狀況。
4. NHK最後一節新聞後,一定會有演習,包括主播記者在內,大約二、三十人參加,每天不同組的人做演習,訓練冷靜面對的態度。而演習不是只有在東京做,因為萬一東京發生大地震,他們確保還可以在其他地方(電視台)做播出的工作。
5. 日本人為何投入這麼多力氣在地震?對日本人來說最恐怖的事情有四個:地震、打雷、火災還有老爸。
6. 日本救災,目前在檢討是否一定要用直昇機?因為直昇機的聲音,可能蓋過呼救者的聲音。
7. 日本記者的養成:終身雇用制。全國性媒體的記者,前五年必定是駐地方記者。另外還有查證、遣詞造句都非常要求。
8. 記者要磨到不會被改稿,要八年的時間。
9. 現場直播的時候,一定要先打電話回報說要講什麼內容才能直播。
10. 給台灣的啟示:法律應明確定位電視媒體之防災與救災功能。結構改革才能導正新聞價值的扭曲。外部監督機制的落實。報導倫理的重建。
現場提問:
●楊樺
當天晚上就派記者到日本,從香港轉機到大阪,再坐車到目的地。記者有兩天沒有東西吃。
以前跑戰地的時候,還知道如何去躲炮彈,現在輻射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躲。
媒體一定要求進步和反省。
這次災難,採訪不同科學家,就可能有不同答案。
日本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每次在記者會上都沒有具體答案,甚至一天開三次記者會答案都差不多,但是日本記者都沒有追問。這可能和日本的文化有關。
●黃明明
公視也派記者到日本,不過只到東京,輻射升高的時候,就趕快請記者回台。
日本媒體(NHK?)扮演傳遞政府訊息的功能,監督的角色比較弱。
日本在野黨在第一時間,沒有對政府有任何的批判,而是全力支持救災。
●卓亞雄
NHK的經驗:1969年美國進行太陽神登陸計畫,他們就找新聞部平常話很多的記者,大約七八人,關在房間讀專業的書籍,把看不懂還有好奇的地方寫下來,然後這些問題就是他們要採訪的東西。幫讀者找答案。
幫讀者找答案,就是成功的報導。
台灣有一則抓到鱷龜的新聞,結果消防隊員解釋鱷龜的內容都是錯的,電視台照播,大家就一路錯到底。
記者對社會的改變,這種成就感,遠遠超過加薪或福利。
新聞魂:我願意為新聞殉道,我願意為新聞過勞死。
●許瓊文(?)(有些不確定是否是她說的)
TVBS方念華跟著慈濟去日本採訪,可以看到慈濟怎麼去救人,如何去陪伴人,自己帶吃的,不要增加災區的負擔。
以後可能也要自己解決上廁所的問題,不汙染災區環境。
●許瓊文
這次日本強震,有些新聞台的收視率不高,有些台的收視率卻竄起來,因為外電新聞多。
新聞記者一定要有創造力。
沒有創造力都在原地踏步,把事情做得更好,就往前一步。
●羅慧雯
台灣新聞台,全世界最多,因為沒有嚴謹的發照政策。
目前很多電視新聞,就是網路新聞的翻版。這是一種節省成本的做法,如果把歲月奉獻給這麼沒有意義的工作,實在可惜。
(註1)平流層,亦稱同溫層,是地球大氣層裡上熱下冷的一層,高度在1.1-5萬公尺之間。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層靠近地面的一層,它同時是地球大氣層裡密度最高的一層,它蘊含了整個大氣層約百分之七十五的質量,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膠。高度在1.1萬公尺以下)
台大新聞稿:
台灣媒體在此次災難新聞處理上,多數節目除了詳盡報導和分析災難現況,並製作許多鼓勵和安慰的正面內容外,也有一些現象引發各界批評,例如:
1. 有少數新聞台以過於聳動標題、文字和帶有激動、甚至高昂的情緒播報,引發民眾不滿投訴NCC。
2. 部份電視新聞資訊不盡正確、完整。如誤將核電廠「氫爆」報導為「核爆」,任意推測性地報導10萬人喪生,部份影像不斷重播,但卻未標示時間,易造成民眾恐慌和誤導。
3. 部份時事談話性節目內容荒誕化,徒增觀眾世界末日、科幻災難片的恐慌感,卻未能提供正確的防災、救災觀念。
日本NHK的災難報導品質則是有目共睹,特別是其翔實、沈穩、掌握時效、不侵擾受災者的報導,贏得許多人的肯定。
作為公共媒體,NHK能夠以充足的人力、物力發揮災難新聞報導應有的功能。而我國也有公共媒體,但規模過小;具主導性的商營媒體角色在當前複合式災難越發頻繁之際,應如何發揮重大而關鍵的功能,實需各界未雨綢繆,共同思考和關心。
因此,本次卓新論壇特別以「從日本複合式震災 談如何強化台灣災難新聞報導?」為題,邀集專家、學者、媒體實務者等,共同討論以下題綱:
1. 在重大災難發生時刻,新聞媒體應發揮何種功能?
2. 台灣媒體報導此次日本災難的內容和作法,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3. 面對重大災難事件時,在新聞採訪實務上,經常面臨什麼狀況和困難?政府應如何提供災難的資訊?媒體應如何查證和報導?如何發揮監督救災和防災的工作?如何提供社會正向和安全的資訊?
4. 重大災難報導中涉及那些記者的勞動權益和採訪資源問題?媒體應如何加強採訪前的訓練以及,記者可受到的災難報導創傷應如何照顧?
5. 重大災難新聞報導如何自律?如何結合他律和法律?
***************************************************
日本強震 大愛馳援
一人一善 人人從善 全球同步同時同聲虔敬祈福
「募您一份虔誠祈禱,募您一份愛心關懷,募您一份悲憫喜捨。」
郵撥帳號:06692433 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
以下這篇文章,請您幫忙轉寄:
慈濟模式釋疑(國際賑災)。提振台灣人的國際地位,大愛是唯一答案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589526
關於我的部落格,還有關於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5035
您可以更靠近倪銘均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70502
只要有時間,我很喜歡到學校的週會或是機關演講,分享美善與大愛,我把相關題目整理出來。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3332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07:0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中國大陸博客(網易): http://daai003695.blog.163.com/
●中國大陸博客(QQ)
http://user.qzone.qq.com/1632347201
●倪銘均無名小站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HINET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 Apr 17 Sun 2011 17:45
聽君一席話(從日本複合式震災 談如何強化台灣災難新聞報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