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新聞與媒體(建設性新聞研討會)(一)
公視在2016.04.16,邀請丹麥公視新聞總監烏瑞克.哈格洛普(Ulrik Haagerup),在台北市公教人力發展中心,舉辦「建設性新聞」(Constructive News)研討會,我全程聽打,我把烏瑞克第一階段的重點摘錄出來。
●烏瑞克.哈格洛普(Ulrik Haagerup)
- 搭飛機途中讀雜誌,上面有對台灣的報導,看起來台灣是不下雨的地方、食物很好吃,服務生笑容滿面,而且風景美麗。到機場我買了報紙,看了台灣的新聞後覺得「還好我有買回程機票」
- 我看到英文報上的報導有內線交易、地震消息、中國之間的衝突、某個壞人被驅逐出境、很壞的人刺青、台灣的癌症率上升、有熊出沒小心。(台灣媒體)好像患了某種疾病。
- (報導負面新聞)對我的工作好、對編輯好,卻不一定對社會有幫助。
- 歐洲有一個和信任度有關的調查,最信任的是護士、醫師和警察,記者敬陪末座,妓女如果在排行榜上面,可能和記者差不多排名吧?(記者後面有政治人物、政治公關、汽車業務員)
- 我們從事信任的行業,但是一般大眾卻不信任記者。
- 大家都不相信政治人物,因為言行不一致。但為何也不相信記者呢?因為我們的承諾和行為有落差,我們說給的是真相,但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有呈現真相嗎?
- 現在的民眾不信任教會、醫師、醫院和銀行了,不信任利益團體、也不信任政治人物,也不信任記者。現在的社會沒有所謂的權威,什麼樣的人可以在臉書獲得讚?極端、大聲、沒有禮貌的,這就是為何川普可以競選美國總統,真的非常可怕。
- 也許你在看新聞,發現一個新的議題。你以為這樣你會更聰明,但是暴露的消息環境只有你關心的議題而已,你關心的越來越狹隘,你可以不關心北韓、黑人和窮人,除了我以外,還有我關心的事件以外。這個趨勢對世界來講是危險的,不知道別人做什麼你就不會關心他們;你不關心其他的人,你就不想繳稅,因為都是你不認識的人、不關心的人,社會沒有凝聚力就沒有社會了,所以媒體更加重要。
- 現在很多媒體是用「單」眼報導。
- 過去我坐在辦公室想一個點子、然後去找證據,接著找專家,只要找某大學教授,你總是能夠找到支持你的人。之後再找政治人物,你總是能夠找到支持你的政治人物,忽然間新聞就出現了,半個小時你就有頭條新聞了。
- 鄰居的女兒八年級,她對我說,你是記者為何這麼負面?我說我不是負面,我是記者,這是我的職責。她說我不想看新聞、好負面,都是殺人、醜聞和天氣不好。她說我好希望星期二可以看實境節目,不要看新聞了。
- 照片中的兩位是經採訪水門案記者伍華德(Bob Woodward)和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我曾經採訪過伍華德。我擔任大報社編輯的時候,問他們新聞能夠做什麼?他說新聞不是速記,是我們能夠取得真相的最佳版本。沒有所謂的真相,我們要盡可能取得真相的最佳版本,這是記者應該做的事情。這取決你有多聰明、有多努力和有多少資源。我們要用兩隻眼睛看世界,這是我認為對新聞最棒的定義。
- 有一天我回到家,星期五晚上、先看一下新聞。開場是丹麥遭到恐怖威脅、哥本哈根槍擊案、新列車無法準時到班、子宮頸癌年輕化、公車司機持續罷工、婦女遭誘拐虐待,社民黨危機、美國老將參選美國總統、空難開庭、北韓人出外工作了、氣象預報說還會繼續下雨,這就是我們能夠取得真相的最佳版本嗎?每一則新聞都沒有錯,都符合我們的新聞標準,但這是我們能夠取得真相的最佳版本嗎?
- 「新聞造成無感與恐懼」,因此就不把新聞當成新聞來源。
- 身為記者,我們有貢獻社會嗎?我們有把工作做好嗎?還是只是嚇人而已?讓大家恐懼?
- 說到非洲您們想到什麼?貧窮、愛滋病、戰爭?這是大家對非洲的印象,但這是真相嗎?
一位瑞典教授,試著教導大家看統計。
新聞太聚焦於負面案例,事實上非洲的生活正在快速提升,貧窮下降50%。你有看到很多非洲的年輕人逃離非洲到歐洲嗎?這不是實情。可是為何大家對非洲有錯誤的印象?他們報導新聞的方式其實也延續歐美的習慣,同樣把重點放在負面消息上。不是說非洲都不餓肚子了,或是說他們都有乾淨的水了,非洲有92%的人有乾淨的水,只有8%的人沒有,但是大家知道嗎? - 我們描繪出的一個圖像,也會影響政治人物的想法和作法。
- 負面的報導是一個疾病,認真的報章雜誌也無法倖免,舉世皆然。
- 在丹麥的鄉下,大家下午四點以後不敢出門,居民說因為太多謀殺案、強暴案、強盜案和竊盜。
我問在哪裡?他們說在電視上。
可是電視報導的是哥本哈根,距離這裡四百英里。
其實我們的犯罪率、謀殺率,沒有這麼低過。因為交通事故喪生的人數,也是歷史新低。
過去五年,大哥本哈根沒有人死於車禍,因為車輛擁擠、撞車也不會很嚴重,車子還有安全氣囊,有車禍也不會喪生。
但是大家並不知道,因為丹麥電台還在惡性競爭,有交通事故他們比救護車還早到。我們很愛交通事故的報導,以為大家喜歡看。 - 這是全球性的一個調查,穆斯林人占人口的比例。
一百人中你認為穆斯林占多少?
在法國,正確答案是8%,但是一般的法國人認為有1/3都是穆斯林,這反映出現實和想像的差異。
如果不是媒體給他們的印象,他們是如何得到這個印象呢?
第二張問義大利人,有多少人失業?
正確是12%,義大利人他們以為94%的人都失業了,這是不是很瘋狂?
如果問美國人有多少青少年、青少女懷孕?
正確是3%,美國人認為1/4的13-19歲間的青少女懷孕,這個印象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然也是媒體。
因為我們喜歡報導青少女懷孕的事情,有戲劇性和衝突,我們過分報導少女的懷孕率,就像過分報導川普一樣。 - (賈伯斯說?)今天媒體的分野不是自由派和保守派,而是你的新聞是建設性還是破壞性的。
- 我念新聞的時候,老師也是新聞從業人員,他說壞消息就是好新聞,其他都是廣告;沒有抓狂就是新聞,其他都是廣告。老師引用倫敦大報的編輯說法,編輯說訪問這個政治人物前要先自問,為何這個混蛋要對我撒謊?我們應該對政治人物有批判性,但並不是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渾蛋和貪腐。
- 我之前到一個大學和新聞系學生演講,一個女學生說,你講的事情很有趣,但是你在騙人。因為我們在學校學的,報導的目標就是要批判,和你講的不一樣。
我認為在新聞中遇到的問題世界皆然,就是我們認為,好的報導目標就是要批判,但是我們卻搞混了。
批判是重要的工具,但不是最終的目標,最終目標是取得真相的最佳版本。 - 之前到愛沙尼亞演講,和他們公視業務部同仁聊天。
他說,我做和商業有關報導的時候,我必須承認,我害怕同事指責我不夠有批判性,或者是我們用丹麥的說法,好像是幫其他人握麥克風一樣,這對記者是很嚴重的指責。
這個人說,所以呢,我很少報導好的愛沙尼亞企業,我問「那你報導什麼?」
他說,我都報導企業的負面消息。
可是這樣子,閱聽人對企業有什麼樣的看法?會得到什麼印象?
他說,感覺很多民眾都認為企業完蛋了,但其實我們的企業發展的很好。
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不該忽略問題,但我們要平衡報導呈現正面和負面。 - 幾乎90%女性很討厭在電視上面看政治人物吵架,電視台就是報導他們在吵架、爭辯,很少報導他們的想法和探討的問題,只是想辦法讓人出醜。
- 我們認為超過60歲就被認為是貧窮還有受害者,但事實並非如此。
60歲以上人口是最富有的時刻、跑馬拉松,並不是貧窮和生病、並不是受害者。
利益團體都想辦法擴大老人的利益,但所有利益團體都是受害者嗎?
我們是否還是常以受害者出發?把麥克風給利益團體讓他們發聲? - 現在的新聞都是立即報導,墜機、極端氣候、自殺炸彈客,某種戲劇化的交通事故串在一起叫做新聞,它雖然不是謊言,但真的是真相嗎?對社會好嗎?
- 比爾蓋茲說,戲劇性的壞消息,用報紙和電視報導容易,好消息的發展比較慢,而且缺乏戲劇效果。很多國家變得更富有,卻很難用畫面呈現。很多人的健康改善了,卻沒有人開記者會報導。
- 新聞媒體想找湯裡的那根頭髮,見樹不見林,(找頭髮卻)忽略湯的本身,報導負面的消息卻沒有報導事情的全貌。我們常常報導乳酪的洞,卻沒有報導乳酪。
- 愛因斯坦說不改變思維模式,就無法改變現有模式造成的問題。
- 星巴克為何成功?因為他們懂做其他品牌不了解的事情,不然咖啡哪裡都買得到。
到星巴克其實不是去喝咖啡,星巴克說我們不是賣人咖啡,而是用咖啡做人的生意。打造辦公室和家裡之間的第三個地點。 - 我們其實是做人的事業,想凝聚更多人對未來的看法,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改變習慣不容易,我們卻必須這樣做。
- 北韓都是正面報導,不可以做批判性的新聞,雖然都要餓死了,全部都是開心的消息,這不是建設性新聞,也不是氣象報導前的俏皮故事,例如消防員把貓救下來、也不是貓咪滑滑板。
- 建設性報導是一種補充,不是替代現有的新聞,大眾也需要靈感才看得到出路與希望。建設性希望也提到可能性,用雙眼看世界,不是用單眼。
- 我剛剛提到,我在雜誌看到都是台灣正面的消息,台灣電視台和報導則是負面消息,我們要用不同觀點來報導新聞。
- 六成的丹麥人喜歡他們的工作,我們本來想報導另外四成想換工作的人。但我們有這麼多的負面新聞,我們其實可以報導六成的人喜歡工作,哪個是好觀點?
- 丹麥公共電視台,報導丹麥人人不搭公車、公車賠錢。
新聞就是不尋常的事件,公車虧錢並不是常態,大部分公車都賠錢,那我們就去找賺錢的公車公司。
建設性新聞要看到問題所在,(賺錢公司的)司機了解自己做的是服務業,知道乘客下車前不要把門關起來,要微笑或是內部乾淨一點、或是準點、晨間提供咖啡、提供網路、好的輪班制度、不漲票價,改善後越來越多人搭公車。
我們也有批判性,所以我們又去報導虧錢的公司,告訴他們其實你們做得到,不是不能改變,看到(我們報導)好的例子就可以跟進。我們就改變很多人的想法。 - 報導世界上好的範例,或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在公共辯論的時候、提升辯論的品質。
- 丹麥偏鄉醫療人才缺乏,我們會報導很多人因為無法得到治療過世或往生,但我們也可以報導那些國家偏鄉地區有類似問題。
像挪威,奧斯陸到北部兩千公里,如何讓醫師到最北邊?我們去報導他們有一樣的問題,看看挪威怎麼做?了解他們解決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某些政治人物來解決這個問題。 - 我們工作並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要讓大家知道該怎麼做。
- 2011年有一個全國性的選舉,我們商業電視台的競爭對手,邀請政客到體育中心辯論,讓政客到拳擊的場域裡面,讓他們30秒發言,很大聲的音樂、穿很少的啦啦隊女孩,聲色俱全,我們就在想是否應該要這麼做?對手有花俏的宣傳方式,我們依樣畫葫蘆嗎?還是做別的事情?
我們在演奏廳,觀眾有1800人,辯論時間比競爭對手長很多,演奏廳非常美麗、氣氛莊嚴,不可能在這裡惡言惡語。讓他們在這裡辯論。如果我們作為新聞媒體、把政治辯論變拳擊賽,那政治就會變成拳擊賽,川普就會當選總統,這是我們要做的嗎? - 政治是什麼呢?應該能夠帶來更好的明天,可是如果我們只問大家今天和昨天的事情、政治只是把罪魁禍首找出來、怪別人,那麼這不是找解決的方案。
- 建設性的新聞要問現在該怎麼辦?怎麼去做?
- 新聞是一個機制,幫助社會自我修正。
- 我們發現問題的時候,還是做調查性的報導,除此之外,也會找積極有建設性的的角度看新聞事件。我們會問新的問題,也會問到不同的答案。
- (我們每節新聞)至少會有一則到兩則建設性的新聞,有時候沒有、有時候很多,並不是每一則新聞故事都是建設性的。
- 有恐怖攻擊、如果台灣有地震,那就會問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多少傷亡?但是到了第三天,我們就要開始討論要如何蓋房子、改善蓋房子的方式?有同樣的地震不要有那麼多人喪生,我們如何更快警告讓人們因應。
- 問政治人物,我們了解你也許認為對手很笨,不喜歡他的想法,但你的想法是什麼呢?他們可能說「從來沒有人問我,因為我是政客啊!」
- 解決方案呢?他山之石?問不同的問題就有不同的答案。
- 我年輕時候,新聞就是把昨天的事情印在今天的報紙上。
有衛星、CNN後就開始改變,事件發生同時就可以報導,速度成為新聞的優先考慮,我們必須越來越快,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到現場,現場報導,變成新聞媒體最關注的事情,批判性很重要、速度很重要,我們可以比推特快嗎?應該比推特快嗎?慢20秒有關係嗎?正確性重要嗎? - 丹麥(公視)推出新的新聞節目,我們收視率增加,我們的收視率國內最高,而且節節上升。我們成為丹麥最重要的新聞媒體,行動和網路閱聽率也上升10%,廣播收聽率破紀錄。觀眾對我們的正向看法上升6%。
- 我們減少聳動新聞、減少犯罪的報導,找到更多有建設性和原創性的報導,希望給閱聽者最接近真實的報導,開始這麼做以後,我們的收視率又大幅上升。
- 我們主席說,我們的工作是要傳播光明,不是要散播不必要的恐懼和黑暗。
- 賀芬頓郵報CEO說,建設性的報導有很大的市場,對民主很有幫助也是好生意。賀芬頓郵報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聞提供者,甚至超過CNN,他們有建設性報導的角度。
他說,我們發現觀眾對建設性報導很有共鳴,關注比傳統報導還更大,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報導,也常在社群上被分享,廣告主也喜歡這種建設性的新聞。
和敘利亞內戰比起來,廣告主更喜歡建設性的報導。
比利時也開始這麼做、瑞典也是一樣,現在該是進行新聞改革的時候了,德國也是。到倫敦BBC,他們也決定引進建設性報導。 - 雨果說,最強而有力的莫過於成熟的理念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