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銘均書摘(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洪蘭)

此書是洪蘭老師的經典教養書,以腦科學研究來幫助孩子成長。幫父母親破除腦力開發的種種迷思;並提供最正確的大腦啟發方法,讓孩子樂在學習,擁有好品格!

※關心與鼓勵才是孩子最佳的腦力開發器
※請從小教導孩子紀律與自律,讓孩子不踰矩
※樂觀的媽媽,造就自信的孩子
※大腦終身都有可塑性
※越愛探索的孩子,腦神經的聯結越密,就越聰明
※用心父母,培養孩子成功人的特質------

洪蘭:美國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並榮獲NSF博士後研究獎金。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作博士後研究,後於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2003年創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目前亦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近年南北奔波推廣閱讀,並針對台灣教育、社會問題提出真知灼見。撰寫學前教育雜誌科學教養專欄多年,並藉著一場場演講,將正確的腦科學知識介紹給社會大眾,以增進孩子們的歡樂學習。

您也可以參考我之前聽洪蘭教授的演講摘要:
聽君一席話(樂觀學習、學習樂觀--洪蘭)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1470694

1. 提醒父母,你才是小孩最好的腦力開發者,你的關心與愛心是他大腦最渴求的東西。
2. 凡是適合他本性的能力不須鼓勵也會自己跑出來,凡是不適合他本性的能力,特別加持也做得不好。
3. 父母不必因為別人在彈琴就趕緊送你的孩子去彈,說不定他原來的長處在二胡,但是因為逼迫練習,把他原來對二胡的興趣也抹煞掉了。
4. 讓美國的受試者判斷他喜不喜歡一個中國字,因為受試者完全不認得中國字所以他以為自已是隨機判斷。但是假如在這個中國字出現之前,快速閃過一個笑臉,呈現速度只有千分之三十秒,快到受試者完全不知道有任何東西出現過,這時候,受試者有78%的機率按肯定鍵,認為他自己喜歡這個中國字。照理來說機率應該一半一半,這個數字超過隨機的機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表示受試者的確受到潛意識提示所影響。
5. 報上刊載,小學生在社會科考卷上回答「候選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於「靜坐抗議」、「丟雞蛋灑冥紙」、「自治幹部為討好選民群眾可以送點小禮物」的選擇,學生皆答「對」。無庸置疑,這些正是他們在電視、生活中經常看到的。
6. 英國格林爵士「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學到任何有用的知識,而是培養人格和情操,及正確的價值觀」
7. 人生很長,孩子有一生的時間可以學習,若是等孩子大腦成熟後再去教他,事半功倍,為何趕在他未成熟前,強迫他去做他還做不到的事,使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
8. 加州大學請男女受試者,看一些充滿情緒的圖片。發現男生的回憶偏像圖片的主題和情境,女生回憶較多的是細節。
9. 過去有迷思認為女生空間能力不好,現在看到不是不好,而是運用策略不同,女生注意細節,所以她會用顏色和地標來指路,例如「麥當勞對面那條有藍色屋頂的巷子就是你要找的」,男生看的是整體,所以他會用距離和方位,例如「某條路走五公里後轉東」。這沒有優劣,只是偏好的策略不同而已。
10. 經濟學家發現,孩子每多念一年書,國家的生產毛額就增加3.6%。
11. 學習必須是主動的才有效。主動學習的老鼠腦神經連接的密度比較高、學習比較快。研究還發現只要用心學習,學得慢並沒有關係,那些學得慢、需要練習很久才得到要領的老鼠,比學習快的保留更多的新神經元。大器晚成,良有以也。
12. 美國那些已經調整上學時間的學校也發現,讓學生多睡一個小時,降低在校肇事率,師生衝突、親子衝突的次數也減少。最主要是上課出席率提高、退學率下降了。
13. 美國太空總署總工程師希坎姆在《十月的天空》的書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從貧窮的煤礦小鎮脫穎而出跟他的母親有關。他為了研究有效的炸藥讓火箭飛得高一點,把家裡的熱水爐炸掉了,他害怕的不敢回家,沒想到後來他的媽媽沒有罵他,只是跟他說「我早就告訴你父親這個熱水爐要換了,他都不聽,現在他必須要買一個新的」。他聽了非常感動,決定一定要把火箭發射成功來報答媽媽,他母親的態度改變他的一生。
14. 美國布希總統旁邊的萊斯(後來當上美國國務卿,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母親因為付不出房租被房東趕出來,家裡的東西都堆在馬路邊,她決定去輟學做工賺錢,她母親不肯,對她說「沒有房子住一樣可以讀書,但是不讀書一定沒有房子住,你要改善我們的生活只有讀書,讀書以後一定會有房子住」
15. 不論環境怎麼辛苦,母親的正向樂觀態度,是造就孩子擁有信心與信任的最大因素。
16. 蛇是猴子的天敵,一隻在實驗室長大的小猴子是沒有看過蛇的,如果給他看蛇,他並不會害怕,但只要把蛇與他的母親(或是任何一隻猴子),害怕的表情連結在一起一次,以後這隻小猴子看到蛇就會害怕了。如果把花朵跟母猴害怕的臉一起配對,則不會引起小猴子的害怕感覺。所以,雖然猴子有天生對蛇害怕的本能(登錄在基因上),但是這個行為的「釋放」,還是需要後天環境的刺激(母親恐懼的表情)
17. 如果基因沒有這個行為,環境再刺激,行為也不會出現。
18. 有幼稚園的小朋友吃香蕉不懂得先剝皮,連皮帶肉一起吃進去,連猴子猩猩吃香蕉都剝皮,怎麼在香蕉王國長大的孩子卻不會呢?原來小孩被伺候太好,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所有食物都是切好擺在盤子上,所以不知道吃香蕉要剝皮。
19. 我們怎能保證孩子一輩子豐衣足食,有人伺候?
20. 孩子過度保護,會減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21. 被人飼養的豬牛羊它們腦部都比原野上的同類小了三分之一,因為不需要為自己的生存求競爭,一且都有人在照應,腦就變小了。
22. 我們常叫現在的小孩草莓族、飼料雞,但可能不是他們的錯。是我們不肯放手讓她們去冒險,去成長,其實人生何處無危險,比較好的方法是教孩子如何應付危險,而不是逃避危險。父母應該要花時間分析每一件事情危險的地方在哪裡,它的後果可能是什麼。
23. 做父母都會擔憂孩子的安全,但應該教他如何避免危險而不是把他栓在身邊。停在港口的船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
24. 受虐兒和正常兒童對百分之百的表情指認都沒有問題,對快樂、悲哀和恐懼的混合也沒有問題,但是受虐兒對憤怒的表情敏感得多,只要有40%憤怒的成份在內,他們就立刻認為這是一張憤怒的臉,正常兒童要到70%以上才認為這是一張憤怒的臉。
25. 另一個實驗也顯示,如果父母有憂鬱症,孩子對悲哀的臉部表情也比較敏感。
26. 這表示經驗會修改大腦內部的結構。先天後天其實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交互作用,我們應該把教養的重心放孩子的精神層次,而不要在乎物質的享受。
27. 推掉應酬吧,因為孩子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
28. 科學家發現,基因不是宿命,很多時候它會因環境刺激而表現。
29. 兩隻神經質的猴子交配,產生出神經質的猴子,一出生就和有神經質以及沒有神經質的母猴生活在一起六個月,結果發現神經質的猴子給神經質的養母帶,長大會變成神經質的猴子,這些猴子有自己的小孩後,也是不稱職的媽媽。但如果它的養母是冷靜正常的猴子,長大後就會變成正常的猴子,甚至可以在社會階層爬得很高。
30. 雖然他有神經質的基因,只要後天環境是正常的,一樣可以成為冷靜稱職的母親。
31. 如何做母親竟然是學來的,不是繼承來的。
32. 丹麥有一個研究,就算體內有犯罪基因,犯罪行為的出現也要看後天有沒有提供犯罪去引誘孩子犯罪。一個正常家庭孩子被另外一個正常家庭收養,長大後他有13.5%的機會觸犯法律成為罪犯,但如果養父母是罪犯,機率升為14.7%,如果生父母是罪犯養父母正常,這個機率是20%,如果生父母和養父母都是罪犯,機率就增加到24.5%。
33. 有一個研究發現,四歲前會認字的孩子到小學二年級,在校表現和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學習態度上卻不同,比較被動,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
34. 母親如果一直打斷孩子的遊戲,說「球玩得夠了,現在來玩積木」或是「不要再玩積木、去玩機器人」以為這樣可以使孩子大腦平均發展,每樣東西每天都玩一點時間,其實反而使孩子沒有專注力,容易分心,在各種成熟指標上比別人晚。
35. 1928年佛萊明發現盤尼西林,當時他在倫敦的聖瑪麗醫院,發現培養皿的細菌被汙染了,上面長了綠色的黴,一般人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實驗不成功,只好倒掉,就像農夫看到田裡有雜草一樣,但是佛萊明在倒掉的一剎那,看到黴菌旁邊有一圈沒有葡萄球菌,因此推想這個黴菌可能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發現盤尼西林。
36. 有一位年輕的住院醫師,替糖尿病人清洗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所造成下肢壞疽的膿血時,病人痛得大聲呻吟,被路過的主治醫師聽到近來責罵,當他垂頭喪氣走出病房時,蒼蠅卻成群圍繞他手套上的膿血飛,他突然靈機一動,想到蒼蠅的幼蟲正是吃腐肉長大的蛆,如果把蛆消毒好,放在病人組織壞死的部分,蛆會把腐肉吃乾淨,又不會傷害到好的組織,沒有割到組織,病人自然就不會呻吟。後來這成為清除病人壞死組織很好的一個方法,他也因此發大財,造就雙贏的局面。
37. 幫助記憶最有力的是情緒,情緒會引起內在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正向情緒可以幫助記憶,恐懼、憤怒等負向情緒會傷害記憶。如果孩子記憶不好又拼命叫他死背,會使他因挫折而生恐懼,以後永遠恐懼讀書,連帶其他跟學習有關的科目都一起害怕了。
38. 美國「發展心理學期刊」,發表一篇電視暴力對兒童長大後攻擊性及暴力行為的長期追蹤報告,指出童年時期觀賞暴力電視節目對長大後的暴力行為卻有關連。在控制了社經地位、兒童智商及父母因素後,從童年時期對電視暴力人物的認同及觀看的時數,仍然可以預期成年後的暴力傾向。
39. 這個研究是在1997年開始進行,以557名在芝加哥長大的六到十歲的男女兒童為樣本,請他們說明喜歡看的節目及是否認同節目中的「英雄」,到1992年再去追蹤這群受訪者,找到329名,結果發現,電視暴力節目的確可以預測以後的暴力行為,而且包括女性在內(有一位受試者丈夫說他太太一吵架就摔東西、動粗),這是第一次發現女生受影響的程度和男生一樣。
40. 過去我們就知道,孩子看完暴力節目後,暴力行為有立即增加的傾向,而這篇論文讓我們看到,即使隔了十五年仍然會有影響,表示暴力的因子已經潛移默化到孩子的性情當中。
41. 看暴力電視可能讓兒童對血腥鏡頭習以為常,不再覺得恐懼、殘忍。
42. 電視裡面人死了可以再生,尤其是卡通,壞人跌下來繼續爬起來繼續使壞,這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這樣做沒有關係,大不了重新來過。卻不了解生命是不可逆轉的,人死也不能復生。
43. 在靈長類及人類的研究中都指出,幼猴及幼兒天生具有模仿眼睛所見事物的本能。出生才四天的嬰兒,就能模仿實驗者吐舌頭、把嘴張成圓形等動作。
44. 電視上大肆報導燃燒木炭自殺的新聞後,便接連發生燃燒木炭自殺的個案。電視圖解上吊連環扣的打結法後,有一個孩子就用童軍繩自殺。
45. 暴力電視既然影響這深遠,我們做父母的怎能不戒慎恐懼。
46. 孩子不一定聽父母的話,但是他絕對是有樣學樣,模仿父母的行為。
47. 經驗是會在大腦中留下紀錄的,連已經得到失憶症的病人,都沒有拋掉小時後的習慣。因為這些習慣是反射性(reflexive),而不是反思性(reflective)。所以小時候的家教很重要,他會跟隨孩子一輩子,在不知不覺中顯露出來。
48. 曾在幼稚園看到一個大班的孩子掌摑小班的弟弟,我非常驚訝,因為一般孩子打人是用推的或拍的,幾乎沒有看過掌摑耳光的方式,老師搖頭歎息說,這孩子的父親有暴力傾向,動不動就打太太耳光,孩子耳濡目染,從小打人也是掌摑耳光。
49. 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資產不是他腦裡的知識有多少,而是他做人誠不誠懇,風度教養好不好,因為前者可以用一生的時間來充實,而後者定型了就幾乎無法改,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50. 美國南加州大心理學的講座教授雷恩博士日前在榮總做了一場「腦與暴力行為」的演講,他是世界上唯一掃瞄過四十一名殺人犯大腦的人。他發現殺人犯的腦果然不一樣,預謀型態的罪犯他們的腦跟我們正常人差不多,但是臨時起意的衝動型,前腦就非常的不活化。
51. 他在非洲模里西斯做了一個計畫,給一百名三到五歲的孩子「豐富」的生長環境,如額外的營養,每天兩個半小時額外的運動及額外的活動,如說故事、戶外教學,參觀工廠、烘培坊等等,等這些孩子長到十一歲的時候,追蹤他們注意力的生理反應,如膚電反應及腦波,發現都比在一般家庭中成長一百名對照組的孩子好很多。到十七歲和二十三歲,在做這兩組孩子比對,發現在反社會行為上有很大不同。
52. 付出一點的時間,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53. 不用特別參加腦力開發補習班:有一個實驗是,十一個月大時,先訓練雙胞胎哥哥走路,然後記錄兄弟兩人可以獨立行走的時間,結果有經過訓練的哥哥果然比弟弟早一些開步走,但是等到弟弟十三個月時,他也學會了走,而且走得跟哥哥一樣好。因此這些後天訓練好像有些幫助,其實是不必要的,時間到了自然會做。
54. 不要迷信腦力開發,應該把送孩子去補習班的時間讓他去遊戲,遊戲可以培養群體生活智慧,想像力及創造力。
55. 中國人過去「業精於勤,荒於戲」的觀念應該要改,因為背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電腦的記憶體取代人腦的記憶功能,把人腦的資源釋放出來,去做更高層次的整合、創新。
56. 二十一世紀的資源是腦力資源而不是自然資源,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在創造力而不在記憶力。
57. 有位以前教過的醫學系學生結婚,我去賀喜,發現他們同班同學幾乎都沒有到席,原來第二天是農曆七月一日,也就是所謂的鬼門開,病人都搶在鬼門開前把刀開完,這些剛做住院醫師的人忙得無法前來喝喜酒,有一個抽空來道喜的學生說,婦產科最忙,因為大家不要孩子生在鬼月,所以都趕在六月三十日剖腹把孩子生出來,他們的病房客滿到走廊上加床,忙得恨不得腳下有溜冰鞋。我聽了簡直不能相信在人類已經登上月球的今天,我們還會這麼迷信,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58. 我反對無緣無故剖腹生產,醫學上已經知道自然生產對胎兒最好,因為胎兒在經過產道時,會把肺中的羊水擠出來,使嬰兒一出生就能自己呼吸,而且產道狹窄,過程艱辛,為此,嬰兒的大腦分泌很多的兒茶酚胺,將身體其他部分功能都關掉,只維持腦與心臟的血流量,將氧氣和養分送到大腦,因此,縱然在產道中暫時缺氧,大腦也不會受傷,我們從剛出生嬰兒血液中兒茶酚胺的濃度是原來一百倍,就可以知道它的重要性。
59. 最近有個研究,比較自然生產跟剖腹生產,以及經過陣痛後才剖腹的嬰兒,出生後的表現,結果發現自然生產的孩子,反射反應,感覺反應及肌肉活動都比有陣痛有剖腹生產的好,而有陣痛又比沒經過陣痛的好,最主要的是從羊的實驗中發現,子宮收縮可以促進羊胎兒大腦的發育,幫助神經突觸連接及促進神經外面包裹的髓鞘的形成,因此很多醫師認為產婦應該要先經過早期陣痛再開刀比較好。
60. 多年前我曾在課堂上,請同學去收集醫院每個月的死亡率,看有沒有鬼門關開了,逝世的人就多,結果發現並沒有。
61. 夏天的死亡率高些,一方面是天氣炎熱,細菌容易孳生,人容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夏天人們活動較多,車禍比例高,因此死亡率比冬天高。
62. 我們也曾去算所謂生肖犯沖的人,在這一年的死亡率有沒有比較高,結果也沒有。
63. 有一位學生發現許多骨灰罈上都附有照片,他依命相師所說的「人中短會短命」,去檢驗這些照片,發現英年早逝的人並沒有人中特別短,許多人反而是天庭飽滿,耳垂厚長,屬於福相。
64. 我們看到有人不願孩子生在鬼月,又要趕在九月一日前出生好早一年入學,硬是懷孕不到三十五周剖腹生產,結果孩子太小,還不能自己呼吸,腦部缺氧過久後,神經細胞死亡,早成小兒癲癇,一輩子都要服藥,造成終身的遺憾。
65. 與其燒香拜拜,賄賂那些好兄弟,不如閉門讀書,增加你解釋因果關係的知識。
66. 前陣子SARS流行時,謠傳綠豆湯抗煞,一時市場上價格暴漲,一豆難求,而且更說午夜子時熬的才有效,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午夜在熬煮綠豆湯,究竟這句話有何證據?卻沒有人去考證。又如最近日本人來宣傳吃鈣片生男,一罐三千元,還說要吃三罐才有效,大家也蜂擁去買,沒有人停下來去想一想「合理嗎?」
67. 科學注重的是舉證,但是反證又比舉證更為有力,愛因斯坦說過「不論有多少次實驗都不可能證明一個理論是對的,但只需要一個實驗就可以證明這個理論是錯的」。當人家說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時候,找到千百隻烏鴉都是黑的,對這句話沒有肯定作用,但只要只到一隻烏鴉是白的,這句話就被推翻了。
68. 我們不應該太相信聰明才智,歷史上來看,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他一定是最有毅力、最有領袖魅力的人。父母若有時間,不要去相信沒有科學舉證的道聽塗說,把時間放到孩子身上,教導他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他成功的機會遠比耳垂有多大來得多。
69. 大腦是不可能養冗員的地方,絕對沒有「只用10%大腦」這回事,目前知道這句話來自二十世紀初美國世界博覽會一個攤位的廣告詞,完全沒有任何科學的證據。
70. 孩子的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71. 與其去加班賺錢給孩子做指紋檢測,潛能開發,不如在家陪他,把你的價值觀傳給他,使他成為一個正直有用的人。
72. 家長不需要帶孩子去補習,更不需要緊迫盯人,督促孩子做功課,一位德國醫師說,孩子就像種子,家長就像園丁,園丁把種子灑下去後,只要提供基本的生長需求,種子就會長得好,園丁不必每天去檢查嫩芽長高了多少,只要在天不下雨的時候灌溉,颳風時扶起它就好,太多的施肥反而會使葉子焦黃、枯萎。他甚至主張,童年的發燒生病對孩子長大後的免疫力是個幫助。(銘均註:發高燒還是要看醫生啦)
73. 這位德國醫師一直強調,要讓孩子多去玩,不是要他坐在教室裡面學東西,他說自然界教給你的遠比課堂上學到的更多。
74. 最近有研究指出,童年時,家裡有養寵物的孩子,長大後比較不會得到花粉熱或其他的敏感症,因為從小對許多不同的敏感源習慣了,長大後,身體已經見怪不怪。
75. 愛因斯坦公認是二十世紀的天才,死後遺體火葬,大腦特別分離出來保存,許多科學家都想從他的大腦上找出腦與智慧的關係,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腦竟然沒有比別人大,他的腦重1230克,比一般男性的1400克,少了170克,令許多人跌破眼鏡。
76. 也有人比較了林肯、貝多芬、高斯(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的腦,發現也沒有特別大,可見腦大小跟聰明才智相關性真的不高。
77. 父母不該太過注重孩子有多聰明,而應該將教孩子的重心放在品德、毅力上。一個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這一群中最聰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是這群人中最勤奮、最有毅力,最鍥而不捨的人。
78. 佛克曼醫師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在癌症治療上可以說是第一把交椅。以前有上千人去面試希望進入哈佛醫學院當住院醫師。早上初試,老師問他一大堆細節問題,後來他不能回答的問題,出來後就到圖書館找資料,把剛剛不懂的弄懂,想不到下午複試的時候,老師問的竟然是同樣的問題,因未他利用等待的時間把答案找出來了,回答最好,以第一名錄取,面試的教授說了一句話,讓他終身不忘,「醫生握有病人的生死大權,做醫生的不可以有不懂而不去追根究柢、找出原因的心態,一個病人的不幸經驗一定要成為下個病人的救命治療,這個醫生才對得起他的良心及死去的病人」。佛克曼知道自己不足,利用休息時間找出答案。口試委員對他說,你會成功,因為你懂得改進自己的缺點。
79. 他將這個成功歸功於父母對他待人處世的訓練,在他們家中,任何不懂的問題,一定要立刻去弄懂,他的父親每天在飯桌上都會追問他們昨天問題的答案,養成這個鍥而不捨的好習慣,使他終身受用不盡。
80. 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他可以得到幾個博士,而是在於他有沒有努力培養成功人的特質。
81. 不要帶孩子去算命,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他在自己細心教導下,一定可以出人頭地,發明電燈泡、留聲機的愛迪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學校、老師都把他放棄之後,他的母親將他帶回家自己教育,造就出最偉大的發明家。
82. 我們應該優先培養孩子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行有餘力再去發展其他的能力,但是我們現在的孩子是連基本的生活知識、待人接物的禮節都沒有,「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對這種孩子,更多的才藝又有甚麼用呢?
83. 很多父母有這種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有個實驗研究五百名學童運動和學業成績的關係,發現每天上一個小時體育課的孩子在考試成績上比較好,大學生參加運動計畫後,在學業成績也上升了,連五十歲的中年人在參加四個月的走路計畫後,心智的表現也比四個月前提升了10%,另一個實驗則是做六十五歲的老人,也得到同樣的結果。
84. 血液循環好,思考才靈活。
85. 有一個研究顯示,運動可以促進海馬迴新細胞的生長,幫助老鼠學習走迷宮。一組籠子裡有踩著會一直轉的風火輪圈圈,老鼠一天踩五公里的路,另一組沒有任何運動器材,然後讓這兩組老鼠一起去走迷宮,結果有踩風火輪的老鼠學得比沒有踩的快。
86. 很有趣的一點,假如這些老鼠不是自動自發的游泳而是被逼著運動的話,效果就不在。
87. 打籃球就是一個很符合演化目的的運動,他需要眼快、手快、腳快及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大約只有千分之幾秒的時間必須下決定是自己投籃還是傳給別人頭,若是自己投,大腦必須馬上計算球投進籃的機率,以及投不進被別人拿去的後果,鼓勵孩子運動其實是促進他大腦功能的整合,對他以後出社會的應變能力有幫助。
88. 從研究結果看來,不但每個學童都得運動,國三學生更需要每天運動,一方面保持心情愉快才讀得下書,另一方面增加大腦血液的流動,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幫助記憶,讀書才有效。
89. 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是對學習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種運動。科學上已經知道笛卡兒是錯誤的,心物不是二元而是一元,只有健全的體魄才會有健全的心智。
90. 紐約州立大學報告指出,童年時被虐待或被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成為暴力犯的機率比一般孩子高29%,曾遭到嚴重忽略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比正常兒童小了30%。童年受虐者長大後,儲藏記憶的海馬迴有萎縮的現象。
91. 美國在動物的實驗上發現,小猴子若有選擇,會去選擇有性別特色的玩具,例如把洋娃娃、卡車等玩具放進籠子給一群小猴子玩,母猴會去玩洋娃娃,公猴會去玩卡車,但對中性的圖畫書兩者的偏好一樣。由於猴子不可能有社會文化的影響,因此這個實驗顯示這些偏好是先天的。
92. 目前也有實驗證據顯示,男女在投擲飛鏢的命中率大不同,即使是三到五歲的孩童也有性別上的不同,男孩的命中率比女孩高。現在已經知道這個能力跟男性賀爾蒙有關。有研究發現,女生體內男性賀爾蒙高的人,空間能力比較好。

其他:
稱讚一定要有實質的物證來佐證,不要用空洞的稱讚,例如,你好棒、你最好……等等的話,來造成小孩心中無以適從的假像,當有一天在現實中遇到失敗的時候,對孩子的打擊反而更大。
治療注意力缺失、腦力衰退,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去運動。因為運動的時候會產生多巴胺(dopamine)及血清張素與正腎上腺素。
孩子沒有聰明與笨拙,但是有主動與被動之分,這一切也都會受到父母親的影響。
「任何領域,玩出名堂都會有飯吃」。也就是說,不要窄意的看孩子要做的事,而要去深入了解孩子學習的動機與精神。或許會從其中看到、或是找到間接輔助孩子其他方面學習的線索。

***************************************************

關於我的部落格,還有關於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5035

您可以更靠近倪銘均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170502

只要有時間,我很喜歡到學校的週會或是機關演講,分享美善與大愛,我把相關題目整理出來。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9573332

***************************************************
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
07:0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

倪銘均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DaaiTV
HINET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愛主播倪銘均 的頭像
    大愛主播倪銘均

    大愛主播倪銘均的部落格

    大愛主播倪銘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